本義:物體振動。如:顫動、顫抖、顫音。
字形源流
形聲字。《說文》:“顫,頭(頭)不正也。從頁,_聲。”段玉裁註改為:“頭不定也”。顫字之本義為頭搖擺不定,故引申為顫動之顫。《淮南子·說山》:“故寒,顫;懼者亦顫。” 《論語·八佾》“使民戰栗”、《詩》“戰戰兢兢”之戰,本字當為顫,但此皆用顫之引申義,顫字之本義在文獻中未見使用。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膳切,音戰。《玉篇》頭不正也。又《廣韻》四支寒動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屍連切,音_。《集韻》謂審於氣臭也。《莊子·外物篇》鼻徹為顫。《音義》顫,舒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