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辣子是道菜
形容陜西人生活習俗的十大怪中,其中壹怪是“有了辣子不吃菜”或者“辣子是道菜”。這是說陜西人 對辣椒有壹種特別的嗜好。豈止嗜好,說是壹種情愫則更為切貼。
在陜西關中地區,幾乎沒有人不愛吃辣椒的,城裏有愛吃,鄉裏有愛吃,男人愛吃,女人愛吃,大人愛 吃,小孩亦愛吃。就連剛學會走路的幼兒,手裏拿半個熱蒸饃,也要用辣子抹得紅彤彤的。關中人吃辣椒, 不是可吃可不吃,而是經常要吃。上頓飯吃,下頓飯吃,見天吃,壹年四季吃。無論吃什麽飯都要放辣椒, 吃面條放辣椒,吃米飯放辣椒,吃饅頭夾辣椒,吃攪團、吃糝糝離不了辣椒,就是喝大米稀飯,也喜歡就著 辣椒吃,關中人最不愛吃沒有辣子的白飯。沒菜、沒油、沒肉能行,但要是沒了辣子,飯就沒了滋味,就吃 不下去,就難以下咽。如果有了壹碟油潑辣子,饅頭能多吃壹個,面條能多吃兩碗。關中人吃辣子,吃得色 濃味重,越辣越對脾氣。在小攤上吃飯,若攤主問:“吃不吃辣椒?”回答是:“吃!吃!吃!”還叮嚀: “把辣子多放壹點兒”。壹碗飯,或扯面,或水餃,或是米面皮子,總要把個辣子放得紅艷艷的,直吃得身 上發熱、頭上冒汗才過癮。也常見有囫圇個兒吃辣椒的。壹根線辣椒,壹口咬掉半截子下飯,直辣得齜牙咧 嘴,唏唏噓噓,但卻高興,卻樂呵,這才心滿意足呢!去市場上買辣椒,多愛買辣味兒重的線辣椒、尖辣椒 ,甜辣子很少有人問津。買那種從南方運來的辣椒,也要掰開來聞聞,嘗嘗,不辣不買,辣了才買。
在陜西關中地區,無論是城市或農村,只要是地道的陜西人,幾乎家家都備有壹個辣罐子,裏邊滿滿的 裝著壹罐辣子面。還有壹個辣子碗碗或碟碟,裏頭啥時候都盛著油汪汪、紅艷艷的油潑辣子。吃飯時,和鹽 、醋、醬油、味精等調料壹同擺上桌。在過去的農村,飯桌上放壹碟油潑辣子,這是壹種生活充實和富足的 標誌。
關中人去外地出差,最發悉的是吃不好飯,這倒不是外地的飯菜不豐盛。雞、鴨、魚、肉,生猛海鮮, 樣樣不缺,各地亦有各地的風味特色,然而卻總是不對胃口。實在熬不住了,就去背街巷裏尋得壹賣面條的 飯館,先看看有無辣子和醋。有壹年我在杭州開會,服務小姐端上來的面條卻是甜甜的味兒。就請小姐取油 潑辣子出來,半天才尋得壹點顏色發黃的幹辣椒粉,既不紅,又不辣,亦無油,也不知存放了多少年,就像 葵花葉子揉的幹面面。
關中人愛吃辣椒,關中的土地亦生長優質辣椒,辣椒是陜西的壹大特產。由於秦椒品質優良,因而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為“椒中之王”,現在在種植、產量和出口量上都名列全國前茅。金秋季節,正 是紅辣子收獲的時候。在聲院裏,屋檐下,堆著、掛著壹串串細細長長、紅紅艷艷的尖辣子。那辣子紅得美麗,紅得亮眼,紅得讓人開心,紅得讓人喜歡。地裏摘了紅辣子,城鎮的集市立馬就紅漾了。壹車壹車的紅辣椒湧入菜市,外貿部門在收購,市聲上在買賣,鮮紅的辣椒映紅了蔬菜市場的壹片天,在城裏工作的人們也不失時機地去市場選購,常常愛慕和貪心地提它好幾串,掛在自家的陽臺上,灰灰的大樓就增添了壹道亮麗的風景,讓人生發出壹種農家田園的感覺。
吃辣椒,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興奮精神,促進血液循環。很顯然,對強身健體有好處,難怪許多名菜佳肴都離不了辣椒,也難慣關中人喜食辣椒。有人說陜西人的血液裏都滲透著辣辣的味兒,因而性子躁, 幹活猛,說話火,心臟好。嗜食辣子的習慣,就如同依戀著古老的黃土地的情結,會壹代人壹代人地流傳下去。
二、面條像腰帶
“扯面寬得像褲帶”。扯面俗稱“梆梆面”(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幫“梆梆面”和通常城裏人所吃的扯面還是有壹定區別的。正宗的“梆梆面”,壹根面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壹根面條所用去的面粉通常可達2兩,因而對於飯量小的人來說,壹根面條足夠壹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壹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松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