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草原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草原教案 篇1第壹課時
目的: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練習用關聯詞語造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3、給課文分段,初步理解課文。
重點:學習生字詞,理解課文段落。
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壹、啟發談話,錄像導入:
妳到過草原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草原嗎?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親身的經歷,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請看錄像。(單擊題目後的錄像)。
二、檢查習題
1、請五名同學按順序每人讀壹個自段。
2、糾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詞。
3、出示生字卡片,讀生字。“勒”讀le,不讀lei,“迂”讀yu,不要讀成yu,“馳讀chi,不要讀成ci
4、本文的作者是誰?寫的是哪裏的草原?(寫的是內蒙古草原上的陳巴爾旗的牧業公社。旗相當於縣。牧業公社就是現在的牧業鄉。)
三、初步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
2、思考,討論。
〈1〉本文按什麽順序記敘了訪問的過程?
〈2〉按方向過程,課文可分幾段,為什麽?(有三種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們按五段來分析課文。第壹段講初次見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講主人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第三段講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況;第四段講進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獻歌的情形;第五段講主客話別。)
3、播放錄音,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聽完朗讀後,(單擊品句析段中第壹段的錄像)。
〈1〉本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課文有表達這樣思想感情的句子嗎?請找也出來,說說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單擊第五自然段的品句)
〈2〉學生各讀這句話,進壹步體會這句話表達的感情。
4、指名朗讀課文,要讀出文中表達的感情。
四、練習
1、課後習題4,指導用關聯詞語造句。
〈1〉“那麽……那麽……“是排比句式,表示壹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2〉“既……又……”是兩種情況兼而有之,在這壹句中,表示壹個事物的四個方面。
〈3〉“不管……總是……”是表示條件不同,結果相同的句式。
2、查字典
3、比字組詞
五、作業
1、課後練習題2。
2、用課後練習4的關聯詞造句。
第二課時
目的:
1、領會課文中對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描寫領會草原的景色秀麗,地域遼闊。
2、理解課文第壹段,朗讀,背誦第壹段。
重點:體會第壹段中動態,靜態的描寫。
難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草原景色的靜態,動態的。
教學過程:
壹、復習導入
1、本文***分幾段,每段主要寫什麽?
2、課文哪壹句話點明了文章的中心?這壹句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指導學習第第壹段
〈壹〉指名朗讀第壹段
〈二〉播放錄像,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單擊第壹自然段前的錄像)
〈三〉單擊目錄中的確良13課課題,出現草原畫面,加深對草原風景的印象。
〈四〉思考討論:
1、從“這次,我到了草原”中,妳能讀出哪些意思?(點題,第壹次初到草原。)
2、課文是從哪倆個方面寫草原的?(天空,天底下)。
3、齊讀描寫天空的壹句話
討論:
(1)高歌壹曲是什麽意思?作者為什麽想高歌壹曲?(單擊“高歌壹曲”)
(2)“我”為什麽感到這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
(3)課文中連用兩個“那麽”表示什麽意思?強調了什麽?(單擊第壹段品句壹)。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作者是怎樣描寫的?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4、請同學讀壹讀課文,討論交流:
(1)解釋“壹碧千裏,茫茫”的意思?這句話是什麽意思?說說為什麽遼闊無邊的草原卻沒給人迷蒙,空蕩的感覺呢?(單擊“壹碧千裏”和品句二)。
(2)作者在描寫草原時,具體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麽特點?(小丘,平地,羊群,顏色有綠有白,形態有動有靜)
(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麽?又為什麽說小丘像只用綠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國畫?(單擊品句三和“渲染,中國畫,翠^***流”這三個詞語。)
(4)“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如何理解?(單擊品句4)
(5)小丘本身會流動嗎?作者為什麽要用“流”字呢?用這個“流”字給我們什麽感覺呢?(單擊“流”這個詞語。)
(6)這樣的境界使“我”產生什麽樣的感受?“我”為什麽會“驚嘆”感到舒服,願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麗的小詩?
(7)這樣的境界為什麽會使駿馬和大牛都靜立不動?課文中為什麽用“好象“壹詞?這樣寫有什麽作用?(單擊品句七和”回味“詞語)。
〈五〉小結。
老舍先生以滿腔熱情,以輕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動的語言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這種美麗體現在草原遼闊而不空蕩,寧靜而不死氣沈沈、到處充滿蓬勃的生機。我們可以通過如詩如畫的草原美景,體會到草原動態美和靜美。
〈六〉、播放錄音(單擊這壹自然段前面的錄音)
〈七〉指導朗讀第壹段,要求有感情地讀,讀出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三、達標練習:
這壹段主要寫了幾層意思?學生在課本中用——標出,並畫出靜態和動態描寫的句子。想壹想,這樣寫有什麽好處?根據分層,思考怎樣背誦才又快又準?(單擊第壹段的析段)
四、作業:背誦第壹段。
第三課時
目的:
1、理解課文後四段內容,受到熱愛祖國、加強民族團結的教育。
2、領會課文中靜態和動態的描寫。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難點:進壹步理解事物的靜態和動態。
教學過程:
壹、背誦第壹段。
二、指導學習第二段
(壹)指名讀第二段。
(二)指導給第二段分層和概括層意。(可以分作三層。第壹層講在去陳巴爾虎旗的牧業公社的路上;第二層講走了許久,看到了河、馬群,聽到了鞭響;第三層講“我們”在距離目的地幾十裏以外受到熱情的歡迎。)
(三)思考、討論:
1、解釋“灑脫”的意思,為什麽在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單擊第二段品句壹)
2、“遠遠地望見了壹條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這句話中的“河”為什麽要加感嘆號?(單擊品句二)
3、說說第壹、二層所講的景象有什麽不同?
4、齊讀第三層,思考、討論:
(1)聯系上下文,說說“忽然”的意思。(情況變化很快,出乎意料,沒有想到。)
(2)說說“我們”快到公社時,草原上出現了怎樣的景象?這些景象說明了什麽?
(3)“群馬疾馳”和“襟飄帶舞”寫出了什麽特點?(單擊品句三)
(4)作者把歡迎遠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麽?為什麽這樣比喻?
(5)作者是怎樣寫靜態的草原熱鬧起來的場面的?學生讀讀有關句子,提問這句話說明了什麽?表達了草原人民的什麽感情?(單擊品句五)
5、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時,景象有什麽不同?課文描寫的景象由靜到動,這樣寫有什麽好處?
6、指導朗讀第二段,從語氣的變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靜到動的變化。
三、指導學習第三、四段
(壹)默讀第三段。
1、思考、討論:
(1)這壹段是講發生在什麽地方的事情?
(2)蒙古包外,主客相見時,作者寫了哪三多?說明了什麽?
(3)結合這壹段
草原教案 篇2活動目標
1、能感受和表現大草原美麗的風光。
2、感受優美恬靜和快樂奔放兩種不同類型的音樂,並能與詩歌中草原的不同風景匹配。
3、能通過文學活動和美術作品來感知音樂,大膽創編各種合適的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熟悉並理解詩歌的意境,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朗誦詩歌。
2、繪畫工具,錄音機,配套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1、欣賞草原美景。出示圖畫並播放音樂,請幼兒安靜地欣賞。
2、組織幼兒討論畫面與哪段音樂相似,與詩歌《美麗的草原》哪壹段匹配。
3、啟發有根據音樂和畫面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註意符合音樂的力度、節奏。
4、鼓勵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知,即興創編合十的動作表現音樂兩遍:第壹遍,欣賞美麗的草原風光。第二遍,在歡樂的草原上愉快地活動。
5、請幼兒自由選擇主題:美麗的草原風光或歡樂的草原進行繪畫活動,註意色彩、構圖與音樂性質相符。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壹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草原教案 篇3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2.具體體會課文中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句子。
教學步驟:
第壹課時
教學目標:
1.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新詞,質疑問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課文層次。
教學過程:
壹、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群。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壹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觀看《草原》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3.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註意生字的音形義。
2.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畫出妳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著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1.讀生字組詞,並讀讀生字在文中的句子,註意正音。
組詞:
駿( ) 俊( ) 竣( ) 限( ) 馳(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締( ) 荼( ) 藐( ) 懷( ) 膠( )
2.理解詞語。
3.質疑問難,現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四、理清課文的線索
1.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2.理清課文線索
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
(2)歡迎遠客
(3)親切相見
(4)熱情款待
(5)聯歡話別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和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壹、復習檢查
1.聽寫生字新詞。
2.讀課文,說說每壹個自然段講了什麽意思。
草原教案 篇4教學內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教學目的:
1、情感目標:學習並演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知識目標:了解內蒙民歌的風格,掌握其民歌特點,力求做到旋律連貫富有彈性
3、能力目標:通過發聲訓練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體會氣息對聲音的支持,結合歌曲,以自然聲區為基礎,著重中聲區的訓練,力求做到喉頭穩定發音自然流暢。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引導學生感受內蒙民歌《草原上生起不落的太陽》,體驗民歌的藝術魅力。
2、內蒙民歌的演唱風格和特點,能夠細致完整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講解、分析、啟發的教學法
教 具: 鋼琴 教材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壹、發聲訓練
1、哼鳴訓練
目的與要求:體驗頭腔***鳴和聲音靠前的感覺,使其獲得聲音的高位置。a、身體自然直立,兩肩放松,吸進適量氣息並註意深的呼吸支點。b、嘴唇微閉,舌自然平放舌尖輕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開不要咬緊。c、哼唱時感到聲音集中在鼻腔上方,兩眉
之間感到明顯振動,象擤鼻涕時的感覺。d、不論音的高低,都始終保持這種高位置的感覺,這對上下聲區的統壹很有益處。
2、u母音帶a母音訓練
目的與要求: 練習打開頭腔***鳴,獲得高位置,打開喉嚨形成管狀,上下壹致,聲區統壹,較好地帶動a母音的練習,嘴唇微閉成“撮口”,上唇要攏住,唇尖用力,喉嚨打開,上下暢通好似壹根管子。
連音訓練
目的與要求:訓練聲音連貫統壹。註意呼吸、發聲的協調配合,每條練習都壹口氣唱完,音量不宜過大,力求使樂句
的線條優美連貫,富有流動感,結尾的長音要用弱----強----弱來收音,防止聲音直白和僵硬。
二、歌曲學習與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1、作品簡析:
此曲作於20世紀50年代。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首歌曲的旋律吸收了內蒙古民歌中的音調進行了再創作。歌詞精煉,寓意深刻與曲調配合得天衣無縫,充滿了詩情畫意,展現出遼闊,寬廣大草原的美麗景色。旋律優美流暢,富於激情,表達了草原牧民對黨和祖國的無比感激之情和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歌曲為兩個樂句的單樂段結構。
第壹樂句旋律以級進為主,伴以四度跳進,形成波浪式進行,句尾逐漸高漲,最後落在高音6上,加上延長,顯得特別舒展,開朗,把富饒遼闊的大草原展現在人們面前。
第二樂句基本保持了第壹樂句的主體材料而形成兩個樂句相互對稱的樂段,第二樂句旋律起伏較大,出現了全曲的高音6和最低音3遙相呼應,使歌曲的情緒顯得格外開朗,充滿激情,然後以平穩的旋律進行和肯定的語氣結束全曲。而結束音正是全曲的主音6,它與第壹樂句的結尾6音形成八度呼應,壹問壹答,壹唱壹和,把兩個樂句緊密地連接起來。歌曲采用民族五聲羽調式,又鮮明的內蒙古民歌音調,遇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2、藝術處理:
歌曲由兩個大的樂句組成,且兩個樂句都具有鮮明的內蒙民歌音調,舒展、開朗、悠長。演唱時可從結合平穩、均勻的氣息,松弛自然的聲音出發,充分展現出草原的富饒、優美、遼闊以及草原牧民愛祖國、愛黨、愛家鄉的思想情感。
草原教案 篇5[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12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4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壹課時
壹、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
同學們,幾天來,我們跟著春姑娘遊了風光秀麗的太湖,逛了花兒盛開的梅花山,認識了頑強生長的春筍,了解了不同狀態的雨點。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壹個新的地方。
2.板書課題:5
3.解題。
(1)學習生字原。
①指名呼讀音節yuan。。(復習整體認讀音節)
②教學廠字頭。
③指名說說怎樣記住原。(引導用熟字記憶)
④誰能用原組成另外的詞?
(2)師述:
大草原是我國西北邊疆地區放牧的地方。那裏風光非常優美,那裏的人民特別勤勞。當春天到來的時候,那裏的景象更不壹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請小朋友們看圖。
二、引導看圖,教學部分生字詞
1.出示幻燈片。 (圖片內容:草原無邊無際,綠草如茵。近處,羊兒湧出圈門,牧民跨馬追趕羊兒;遠處,羊群與白雲相連)
2.看圖聽配樂朗誦。
邊聽邊思考:
(1)從圖上看,妳覺得草原怎麽樣?從哪兒看出它很美、很大?
(2)圖上有誰和什麽?
(3)牧民們在幹什麽?
(4)羊兒怎麽樣?
3.討論上述思考題,相機進行詞語教學。
無邊:形容很大,沒有邊際。(看圖理解)
無與元比較字形。
鋪滿:指名拼讀音節,舉例理解。
牧民:專門從事放牧的人。
牧:教學牛字旁。
民的筆順是 。
要求學生用民擴詞。
駿馬:指名拼讀音節jun。駿馬指好馬。
遠處:指名拼讀音節yuan chu。
強調”遠”。是整體認讀音節。”chu”是翹舌音。
遠與運比較。
處與外比較。
引導學生用這兩個字組詞。
三、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要求:碰到不認識的字多拼讀幾遍,把難讀的句子畫下來,多練幾遍,壹直到讀通順為止。
2.檢查自讀情況。
(1)卡片抽讀啪、打破、歡樂。
(2)指名試讀課文。
師生***同糾正字音。
(3)領讀幾個長句子。(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
提醒學生註意停頓的地方。
四、寫字
處、遠是左下包右上的字。教學處的偏旁 ,稱為折文。
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導學生分析田字格裏的字,要求把結構寫勻稱。
第二課時
壹、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強調讀準民、處)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討論。
①這個自然段寫的是什麽季節的事?妳從哪兒看出來的7
理解詞語:鋪滿新綠。
(師述:因為冬天裏,草原 壹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發芽了。草原上又綠了,而且綠色鋪滿壹地,所以說是鋪滿新綠)
②黎明和寧靜是什麽意思?
黎明:天剛亮的時候。
寧靜:舉例理解。
③黎明前就發出了響亮的鞭聲,這說明了什麽?
(說明牧民起得早,說明他們很勤勞)
④隨著鞭聲的響起,草原上會出現什麽現象,課文中是怎麽說的?
(隨著鞭聲的響起,草原上可能會出現馬兒的叫聲,牛兒、羊兒
的喊聲,大人、小孩的說話聲,草原上頓時熱鬧起來。課文中說草原醒來了)
⑤看圖聽錄音,進壹步理解句意。
(圖上先出現寧靜的、鋪滿新綠的草原,接著出現牧民的鞭 子,最後出現馬牛羊人在活動的情景。與之相配的是舒緩低沈的音樂,接著是啪!啪!的鞭聲,最後是各種動物的叫聲和人的吆喝聲)
(3)指導朗讀。
2.細讀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讀後說說這壹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告訴我們什麽。
相機板書:
羊兒 湧 奔
牧民 跨 追
(2)進壹步理解第壹句話。
①引導學生比較壹只和壹只只、旋。和湧、走和奔有什麽不同。
②比較句子。
羊兒湧出了圈門,奔向草原。
壹只只羊兒湧出了圈門,蹦跳著奔向無邊無際的草原。
指名讀句子,說說兩個句子有什麽不同,哪壹句好,好在什麽地方。
(第二句話好,壹只只、湧寫出了羊兒的多,蹦跳著寫出了羊兒的歡快,無邊寫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話比第壹句話明白、具體)
(3)進壹步理解第二句話。
哪個詞說明牧民的動作非常熟練?(跨上。、追趕說明牧民的動作熟練)
指導朗讀。
3.細讀第3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讀後說說遠處有什麽。
(板書:像白雲)
(2)課文中把羊兒比成了什麽?
壹群群和壹群意思有什麽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壹朵嗎?為什麽?
課文中的飄動是什麽意思?
(3)看錄像,體會意境。
1錄像內容:左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動,野花盛開,綠草如茵,牧民的歌聲在經久不息地回響)
(4)指導朗讀。
二、作業
1.練習寫生字。(無、民)
無和民都是獨體字,書寫要居中。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壹,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指名說說下列字的書寫筆順。
無 民
二、總結課文,指導背誦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麽樣的?牧民們怎麽樣?
3.指導背誦。
(1)幫助學生理清線索脈絡。
時間線索:鞭聲響起 草原醒來 羊兒出圈 群羊如雲
空間線索:醒來的草原 近處 遠處
(2)指導學生練習背誦。
三、教學部分生字字形,指導寫字
打:引導學生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憶。
書寫時註意左窄右寬,左高右低。
歡:結合教學又字旁,註意末捺改點。書寫時左窄右寬,左短右長。
牧:左右等寬、等高。
四、作業
1.在書上描紅。
2.抄寫生字詞兩遍。
3. 口頭填空。
( )的鞭聲 鋪滿新綠的( )
( )的羊群 朵朵飄動的( )
4.練習用飄動說壹句話。
附板書:
5
羊兒 牧民
湧 奔 跨 追
像白雲 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