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寒的筆順

寒的筆順

寒的筆順:1、丶點、2、丶點、3、?橫撇/橫鉤、4、壹橫、5、壹橫、6、丨豎、7、丨豎、8、壹橫、9、丿撇、10、?捺、11、丶點、12、丶點。

詳細釋義:會意。金文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間是“人”;人的左右兩邊是四個“草”,表示很多;下面兩橫表示“冰”。寒冷是壹種感覺,人們雖能感覺到,但是卻看不見。於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個形體來創造這個字,人踡曲在室內,以草避寒,表示天氣很冷。本義:冷,寒冷。

同本義:寒,凍也。——《說文》

涼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極。——《列子·湯問》註

乾為寒。——《易·說卦》

若不可尋也,亦可寒也。——《左傳·哀公十二年》

寒(拼音:hán)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人墊著、蓋著草待在屋子裏,外邊有冰,本義即寒冷。貧窮的人壹般要忍受饑餓和寒冷,因此“寒”有貧困的意思。

寒冷使人不適,所以“寒”字引申指悲傷、畏懼、害怕。“寒”字還有卑微、低微的意思,也用來表示冷清。“寒”字還用來形容很難看,或表示不體面,丟臉。如:寒磣。“寒”字在近代還用來表示謙詞。如:寒舍。

康熙字典

《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幹切,竝音韓。《說文》:東也。本作?。從人在宀下,從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系辭》:日月運行,壹寒壹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又窮窘也。《史記·範睢傳》:範叔壹寒至此哉。《宋史·陳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