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寫作文如何讓人物更加豐滿

寫作文如何讓人物更加豐滿

1. 作文如何使形象豐滿

1.綜合描寫現豐滿。

就是綜合運用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等描寫手段,對人物進行全面的反映。如魯迅的小說《故鄉》中,閏土、楊二嫂兩個人物之所以立體豐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魯迅綜合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應該強調,對人物進行描寫,壹定要表現出“這個”人物區別於他人的不同之處,為描寫而描寫毫無意義。

2.立體展示塑豐滿。

就是在表現人物特點時,不是概念化、臉譜化地光寫其高、大、全或假、惡、醜,而是寫出人物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寫出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何家慶同誌是享譽全國的優秀知識分子典型,在壹篇介紹他的先進事跡的通訊《情到深處品自高》壹文中,作者寫何家慶攜帶全家的積蓄2.7萬元去西南考察魔芋種時,有這樣壹段話:

可是鬼使神差,先後三次,他分別到了績溪、安慶、浙江、又轉回來了。前行的腳步是那樣滯重,何家慶陷入了極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何家慶清楚此行意味著什麽:茫茫大西南,語言不通,民族習俗各異,毒蛇、惡狼出沒,風霜雷電相逼,饑餓寒冷侵襲------但是另壹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每況愈下,對家庭倍加依戀,稍壹遲疑,就難以成行。在最終成行之前,他壹夜輾轉反側,次日淩晨4點就起床了。從居住的四樓跑上跑下四趟,在家磨蹭了兩個小時------

作者寫出這些矛盾心理,不僅沒有損害先進人物的高大形象,而且可以使人物更加豐滿可信,更加深切感人。

3.歷時變化顯豐滿。

就是寫出人物心靈的變化過程,而不是只表面靜止的表現壹個時間點。這樣,就可以動態的表現人物的性格層次。

2. 作文方法:怎樣寫出豐滿的人物

暢所欲言,也就是記敘文的“六要素”,並不是每篇文章都要交待這“六要素”,而且便於突出重點:要在文中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敘事作文是最常見,吸引讀者.這樣容易使讀者把握事情發展的來龍去脈.運用順敘進行寫作:要讓讀者壹開始就明白、交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自由發揮.人物是故事的靈魂?下面分別從四個方面做壹個簡單介紹. 三.如果不把時間交代清楚.練筆時最好先從自己寫起,而且也容易寫得生動. 壹、讀書筆記等.讓讀者明白. 結果.多練筆、勤觀察是寫好記事作文的前提.事情在不同的地方發生、不豐滿.倒敘是將後發生的情況交待出來、敘事要有中心、進行寫作練習. 地點.從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寫起.這樣既記敘了真實生活:事件的結局、量基本的壹種文體.壹般要求記自己看到的,就是文章的寫作意圖,靈活掌握、聽到的或者親身經歷的壹件事情,壹篇好的敘事文,必定有壹個明確的中心,可根據文章的需要.那麽怎樣才能寫好壹篇以記事為主的敘事作文呢、人物.如寫日記:即事情發展的全過程、發展過程.回憶性的文章壹般采用倒敘的寫法、周記,對突出全文的中心會起到很大的作用.經過交代不清楚或寫得過於簡單. 人物.我們都知道、書信、發展的先後順序進行敘述. 當然、地點.順敘是按照人物的經歷或事件發生,可以自己選題. 經過,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又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活潑,也是敘事的根本,事情的發展才順理成章.常見的敘述方式有順敘和倒敘兩種、面面俱到、經過和結果、具體.這壹點寫清楚了,要避免平鋪直敘. 二.另外.事情的來龍去脈是指事情發生的時間、事件的起因:要交待清楚文中涉及的人物,即文章的立意:要讓讀者明白事情是怎樣發生的. 時間、要選擇恰當的敘述方式,這件事發生在什麽時間,增強藝術效果. 四,就可能造成內容雜亂無章.立意.結果交代清楚了,誰是主角,說自己想說的話. 起因,也是敘事文的主要內容,就會使內容單調,誰是配角,然後再回過頭來交代事情的發生.這種寫法不僅能使文章曲折生動.波瀾起伏,引人入勝.要寫自己感興趣的事,要註意表示時間或表示事件發生先後順序的詞語。

3. 怎樣使人物形象豐滿教學案例 作文教學

三年級寫人作文教學案例 泰州師專附屬小學 丁茹萍 教學背景: 以寫人為主的作文主要是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和典型事例的敘述來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質、等特點。

要寫好寫人為主的作文,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寫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壹般指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

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著、姿態、神情等等。外貌描寫首先必須從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發,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征,有選擇、有重點地描寫。

人物的語言包括人物的獨白,對話,交談以及語氣。“言為心聲”。

人物的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直接表現。因此成功的語言描寫能恰當地表現人物的身份、年齡、思想、品質、作風和個性特點。

描寫人物語言時,要註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間的關系。描寫人物的動作時,不僅要寫出人物“做什麽”,還要寫出“怎麽做”。

心理活動是無聲的語言,是直接表現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動的手段。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時,要註意把心理活動產生的原因敘述清楚,還要註意與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結合起來。

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寫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鮮明了。 2、選用典型事例。

人與事是分不開的。壹個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時我們應選擇那些最能表現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 小升初 中考滿分 高考滿分 高考零分 3、運用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就是對能充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語言、動作、表情等細小環節作具體、細致的描寫。

在三年級作文教學中,寫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題。如在教學描寫童年小夥伴時我是這樣進行的。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追憶生活,重溫往事,點燃真情,引發學生的傾吐欲望,培養寫作興趣。 2.熟練運用“用壹件事表達人物某壹方面的特點”的寫法,並學會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顯露特點,體現個性。

作前準備: 事先有意讓學生回憶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喜歡的小夥伴的材料如幼兒園的畢業照等,然後通過活動,相互交流,相互啟發,豐富素材,讓作文和生活緊密聯系,為習作作好準備。 教學過程: 首先播放送別歌,讓學生欣賞,把學生帶進回憶的氛圍。

師:今天我們壹起來讀壹篇文章。 欣賞範文。

師:這是壹篇回憶童年小夥伴的文章,那個小夥伴叫什麽名字啊?(學生都積極回答並補充自己聽到的其他內容) 師:怎麽描寫他的外貌的?從外貌就看得出他很機靈,也很調皮,作者是怎樣寫他的調皮的?(學生紛紛舉手,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重點詞語板書到黑板上,以便學生能體會描寫外貌該怎樣抓住特點來寫。) 然後我設計了壹個結合講評,討論理解的學習過程。

因為前幾次作文練習進行了壹系列人物描寫的訓練,如寫我的弟弟,讓學生說說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自己是怎麽寫的?講評學生上次寫親人的片段描寫,分別有描寫外貌和事例的。用課件進行展示,並對學生進行指導,給予很高的表揚,鼓勵學生們仔細觀察,抓住特點。

而且還要讓學生說說這些片段哪兒寫得好,說說自己的想法和體會。 讓學生自己慢慢領會寫小夥伴的特點要抓住語言、動作、神態來進行描寫。

師:欣賞完了這幾個小作家的作品,我們來回憶壹下自己豐富多彩的童年 ,把咱們帶的照片拿出來吧! 再壹次播放送別歌,學生觀察照片時老師,提出寫作內容和要求。 師:我知道,在同學們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都結識了不少小夥伴。

他們個性不同,有的熱心助人,愛管“閑事”;有的天真頑皮,活潑可愛;還有的倔強,愛哭、愛鬧……今天,老師給大家提供壹個機會,根據小夥伴的特點,寫篇文章來表達妳的真情實感。要①寫出小夥伴的外貌特點;②用壹件事來寫。

同時教師出示壹些好詞好句。 在為學生提供了情景打開思路後讓同學們整理自己的構思。

題目自擬,但要認真給自己的作文起個題目,老師也提供壹些題目,但僅供參考,如:童年的夥伴. 忘不掉的好朋友. 他讓我難忘等。 接著讓學生將照片放在展示臺上說說照片上的小夥伴,老師進行隨機講評,然後讓同學看看照片說說像不像。

在學生已經能表述的基礎上,學生們開始寫下剛才說的話,寫得認真快速。 最後我還安排了讓學生隨伴奏(送別歌)讀自己的作文的環節。

好多孩子在作文讀好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對兒時小夥伴的想念之情。實現了我希望學生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

4. 淺談如何使作文豐滿生動

同樣,壹篇作文如果內容空洞,題材虛假,感情做作,也會給人以幹癟、生澀、呆板的感覺。

當前,不少中學生的作文就因為空洞無物,虛假粗糙,因而蒼白無力,無法動人。那麽,怎樣才能使作文具體可感,生動多姿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壹、取材要真實。

壹篇文章外在的表現形式再完美,假如材料虛假,是無法打動人心的。那麽,選取什麽樣的題材,才能觸動讀者的心弦呢?我覺得選取日常生活中的事來寫,切身體驗比較深,比較有話說。

不少同學寫到作文就喜歡編故事、編材料來湊字數,或機械模仿優秀作文,或將優作上的文章拼湊起來“造”成壹篇新的作文。比如,讓他們寫老師,他們就千篇壹律寫老師如何對工作認真負責,如何盡心盡力幫學生補習功課,如何關心學生的生活等,似乎除此以外就沒可寫之處,似乎所有的老師都只有壹副面孔,壹種性格,這顯然都是臆造出來的虛假材料。

寫到父母,他們更是編造得離奇,為了達到感人的目的,他們居然胡編出父母離異,無人過問自己,甚至編造出父母患重癥或去世這樣極其過分的事情來。閱卷老師看過壹篇倒還頗為動容,灑壹掬同情之淚,可越看越多,才大叫上當,白白浪費了感情。

由於缺乏生活體驗,因而這類作文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是空洞無物,就是題材雷同,即使編造得再美,也沒有生活氣息,沒有真情實感,不能喚起讀者的***鳴。選取真實的材料的確那麽難以做到嗎?其實並不是這樣。

天地自然、日常生活中蘊含著無數可描可寫的事物,世間萬物,處處變化運行著可歌可泣的現象。只要留心壹下,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會讓我們有所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入文。

壹個甜甜的微笑,壹縷刺眼的白發,壹個理解的眼神,壹滴同情的淚水,都可以牽動妳的情思,激發妳的寫作欲望。不要以為這些微不足道,有時候恰恰“於細微之處,方能見精神”。

魯迅先生的小說《壹件小事》寫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壹件小事,提出的卻是知識分子必須向勞動人民學習的重大問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通過對父親很平常的“背影”的敘寫,把父子之間真摯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就應該汲取生活中的朵朵浪花,來展現人世間的冷暖和風情。生活是我們作文的源泉。

葉聖陶老先生說:“生活如泉源,作文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過不停。”

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讓他們對社會、對人生有自己獨到的感受和思考。當然,我們所說的“取材要真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入文”,並非讓妳完全翻版生活,不加取舍地將自己的生活經歷搬到作文中,認為這樣的作文題材就是真的,那可就錯了。

這是對題材真實性的壹種曲解,只將生活真實搬到作文中,不融入自己的情感,沒有自己的再創造,這樣的作文雖來源於生活,卻沒有“高於生活”,所以並不符合“藝術的真實”,不符合生活的邏輯,這種真實反而給人以失真之感。相反那些源於生活體驗的材料,即使某些細節是虛構的,只要符合生活邏輯,符合“藝術的真實”,反而給人以具體真實之感。

所以我們要真真切切地選取真實可感的材料,這樣的作文才有生命!二、描寫要細致。凡是典範之作幾乎沒有壹篇缺失生動傳神、光彩耀眼的描寫。

描寫會讓作文充實豐滿,具體可感。描寫有好幾種,根據描寫的對象,可以將描寫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等。

1、人物描寫又可以分為外貌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和心理描寫。巧妙進行人物描寫,人物的形象就會豐滿傳神。

(1)生動的外貌描寫可以“以形傳神”,在壹定程度上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身份境遇等。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大家壹定都有印象。

“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壹輪,還可以表示她是壹個活物。”這段細致入微的外貌描寫把祥林嫂精神上的麻木活畫了出來。

(2)“言為心聲”,個性化的語言描寫可以窺視人物的心靈,這是任何旁白都無可比擬的。《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壹場王熙鳳的壹句放誕的“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只這壹句就定格了王熙鳳尊貴的身份和潑辣的性格。 (3)傳神的神態描寫能展現人物的神韻。

魯迅在《故鄉》中對孔乙己的神態描寫堪稱經典。當別人問孔乙己“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時,他“立刻顯出頹唐不安的模樣,臉上籠上了壹層灰色”,讀書做官是孔乙己夢寐以求的願望,可他卻壹生未能“進學”,這成了他最大的痛苦和羞辱,別人毫不留情地直戳他這塊精神上的傷疤,深深擊中了他的要害,可見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4)人物的動作描寫也是刻畫人物性格特征,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主要手段之壹。還是來看《孔乙己》壹文吧: 他不回答,對櫃裏說,“溫兩碗酒,要壹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排”這個動作表明他很規矩,分文不少酒錢,同時又想在“短衣幫”面前炫耀壹下,以遮掩自己被嘲笑的窘態。只壹個“排”的動作就把他的虛榮、誠實、迂腐的性格都展現了出來。

(5)心。

5. 如何讓小作文“豐滿”起來

敘事作文是最常見、量基本的壹種文體.壹般要求記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者親身經歷的壹件事情.那麽怎樣才能寫好壹篇以記事為主的敘事作文呢?下面分別從四個方面做壹個簡單介紹.

壹、進行寫作練習.要寫自己感興趣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如寫日記、周記、書信、讀書筆記等,可以自己選題,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練筆時最好先從自己寫起.從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寫起.這樣既記敘了真實生活,又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而且也容易寫得生動、活潑、具體.多練筆、勤觀察是寫好記事作文的前提.

二、交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事情的來龍去脈是指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也就是記敘文的“六要素”.

時間:要讓讀者壹開始就明白,這件事發生在什麽時間.如果不把時間交代清楚,就可能造成內容雜亂無章.

地點:要在文中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事情在不同的地方發生,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人物:要交待清楚文中涉及的人物.讓讀者明白,誰是主角,誰是配角.人物是故事的靈魂.

起因:要讓讀者明白事情是怎樣發生的.這壹點寫清楚了,事情的發展才順理成章.

經過:即事情發展的全過程,也是敘事文的主要內容.經過交代不清楚或寫得過於簡單,就會使內容單調、不豐滿.

結果:事件的結局.結果交代清楚了,對突出全文的中心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當然,並不是每篇文章都要交待這“六要素”,可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

三、敘事要有中心.我們都知道,壹篇好的敘事文,必定有壹個明確的中心,即文章的立意.立意,就是文章的寫作意圖,也是敘事的根本.

6. 如何讓空洞的作文豐滿起來

如何讓文章豐滿有肉?

作文如何達到新課標提出的:內容具體,感情真摯,力求有創意的表達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的要求。最近,我進行了“練筆與大作文同步訓練”的嘗試,同學們也不妨壹試。

壹、運用細節描寫讓人物形象鮮活可觸。

小作文原文(壹):在我11歲的壹個暑假,我在做著作業,奶奶就坐在我身邊,靜悄悄的。

小作文原文(二):壹下車,我就拼命地往海邊跑,只見海水湛藍湛藍的,在陽光照耀下,泛起壹片銀光,幾只海鳥從我的頭頂上掠過,偶爾叫上幾聲,給蕩漾著的海面增添了無窮的生氣。啊!第壹次來到海邊,第壹次看到迷人的風光,叫我心裏湧出陣陣激動。我捧起海水,湊到鼻前,有點腥,但我喜歡,我陶醉。

改寫成大作文(壹):在我11歲的壹個暑假,天氣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知了在長壹聲短壹聲不停地叫著,讓人變得更加煩躁。我在做著作業,奶奶手搖著大蒲扇,就坐在我身邊,為我扇著風,夜靜悄悄的,只聽得見搖扇時的“嘩嘩”聲。

改寫成大作文(二):壹下車,我就拼命地往海邊跑,帶著看海的喜悅心情,我終於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大海,只見海水湛藍湛藍的,在陽光照耀下,泛起壹片銀光。幾只海鳥從我的頭頂上飛過,時而在海面上掠起,時而在天空中盤旋,偶爾叫上幾聲,好像在為大海歌唱,給蕩漾著的海面增添了無窮的生氣。啊!第壹次來到海邊,第壹次看到這壹派迷人的風光,叫我心裏湧出陣陣激動。我跑到海邊卷起褲管,小心翼冀地走進海水,感覺涼涼的,舒服極了。我捧起海水,湊到鼻前,有點腥,但我喜歡,我陶醉。

小作文的題目是寫壹件美好生活的壹個片斷,改寫成大作文時題目是《往事如歌》。由小改大我提出兩點要求。第壹個要求是將所寫之事改得具體生動,采用描寫手法,將人物寫活,將事寫具體,像稻田裏的谷子,顆粒飽滿。同學們看,所引的第二段材料,該生同樣是寫去海邊,看波瀾壯闊的大海,去感受大海的無窮力量,修改後增添了去看大海時的心理描寫——“我終於看到向往已久的大海”,表明看大海的心願是由來已久的,去的心情顯然也是興奮的,激動的,這樣就顯得不單調乏味。同樣,寫到了海邊,小作文寫得直白、枯燥;大作文就成了“我跑到海邊,卷起褲管,小心翼翼地走進海水,感覺涼涼的……”有了動作過程的描寫,有了切身感受,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小主人奔向海邊的動人畫面,寫得細致生動。同學們再看看第壹段所增添的環境描寫,用景物渲染天氣的酷熱,為“我”此時需要人的照顧鋪墊。奶奶在旁手搖蒲扇的神態描寫,讓我們對奶奶如何關心我、呵護我、體貼我,更為可感可觸,比味同嚼蠟的小作文更耐讀耐品。兩類文章的比較,在我的學生中掀起了不小的波動,不少同學感觸頗深,也紛紛拿起自己的作文,再作修改、調整。他們知道了要使自己的作文生動細致,可讀可品,原來是可以憑借各種手法,包括描寫,把所敘之事、所寫之人寫得具體豐滿。

二、憑借修辭手法,使議論抒情充實可感。

小作文(三):“多麽溫馨的場面啊!讓我們為這些捐款者喝彩,他們的善舉為社會又增添壹份色彩。”

改為大作文(三):有句歌詞說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壹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家園。”壹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它就像壹滴水,如果許許多多的水珠匯聚在壹起就會變成河流,變成無邊的海洋。我們要為這些奉獻者鼓掌,為他們送上最美的贊歌。正是他們獻出了壹份份愛心,才匯成了愛的海洋,溫暖了全社會,讓社會變得更美好。

這是壹位同學在看了為貧困山區兒童捐款助學的場面後寫下的感言,也是文章結尾處的抒情段。兩段相比,不難看出小作文的抒情顯得空而白,大作文中的抒情顯得真而實,且憑借修辭手法還形象可感,富有哲理。這也是我提出的第二個要求:對文章中的議論或抒情進行錘煉,切忌口頭說空話,要充實,有真情實感,讓人咀嚼有味,充滿深情厚意,令人回味。

古人常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緣物生情,因情生文”。明確地說,當同學們對生活中的感受有所想有所議時,心中會激蕩起感情的波濤,然而我們有些同學的抒情往往過於空洞,議論過於拔高,盲目地去滿足老師提出的“立意要高”的要求,缺乏內在的真實感受和情愫,缺少具體可感的內容,讀之覺得淡如白開水。這種問題的出現,除了同學們缺少觀察、缺乏思想以外,有很大壹部分是寫作水平不高、筆力功底壹般或較差導致的。

因此,將練筆和大作文有意識地結合起來訓練,壹方面能讓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進行修改和充實,有所側重,各個擊破:從無物到有物,從抽象到具體,從空洞到可感,從平淡到生動;另壹方面,多多閱讀,註重積累,學會修改,要使原來不起眼的文字讓它像金子般閃爍起來,還得靠同學們用心磨煉,勤奮練筆,這樣我們的作文就會發生質的變化。

7. 怎樣寫人物有鮮明特點的作文

壹、人物語言的描寫要符合人物的年齡、經歷、身份、文化教養等特點。

二、人物語言的描寫,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對話描寫,不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職業等特點,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語言要力求簡潔,避免有話必錄和拖泥帶水的現象。

四、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語言描寫,並不是唾手可得,而要通過艱辛的努力才能獲得。

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任何心理活動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動的起因寫清楚,對於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通過心理描寫來展示人物形象,壹定要把心理活動的過程展現出來。

心理活動的展現和其它事物的發展壹樣,都是有層次的。把人物心理活動的層次逐漸寫出來,人物形象的展示也會越來越具體。寫心理活動時,有壹點要特別註意:用第壹人稱寫人時,可以寫“我”的心理活動,但不能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因為別人心裏是怎樣想的,“我”是無法知道的呀!

不同人物之間的性格特征,或同壹人物在不同環境下內在性格的變化,要顯示這種差異,就必須通過對比加以表現,將他們面對相同的事物做出不同的反應寫出來,從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過對比描寫來突出人物形象,要註意幾點:

壹、運用對比描寫,不應該勉強湊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適合采用對比的寫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對比的寫法,才可以通過對比來寫人,完成自己的寫作意圖。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適合采用對比的手法,也不要牽強附會。

二、兩個人進行對比,不能割裂開來先寫壹個,後寫壹個,互不相幹,而是圍繞中心事件敘述,刻畫兩個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寫人,單從壹個側面描寫,人物形象往往單薄。從多個側面描寫,人物形象才豐滿。多側面描寫人物形象,這個“側面”的選擇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從眾多材料中選擇整理各具代表性的若幹側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現人物形象。

通過多側面描寫來豐滿人物形象,可稱為“眾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側面,“拱”就是多側面展示人物形象的過程。不過應該看到,“眾星拱月”的“眾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們之間也有主次、詳略的區別。

寫壹群人,比寫壹個人、兩個人難壹些,難就難在要通過壹定的材料組織,巧妙地將壹群人凝聚在壹起,從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麽,怎樣組織材料才能把壹群人凝聚在壹起呢?應該抓住貫穿各個人物之間的線索。在壹群人中,也有擔當“主角”、“配角”之分。

人體是靠骨架支撐的,文章也是壹樣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靈魂”,材料比作“血肉”,那麽,結構就是靈魂和血肉的“骨架”。

寫人的結構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第壹種,總分總式。這是最常見最樸素的寫人結構。它的特點是有壹個點明題意的開頭(A),簡潔醒目,作為文章的總起部分。主幹部(B、C、D)也可以說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幾段互相獨立,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中心,在編排先後的次序上還需要有壹定的斟酌。結尾E是文章的總結部分,它不僅是D的自然過渡,而且常常是對B、C、D的歸納小結,又是對A的照應。

第二種,逐層進入式。這種結構方式適於用壹件事寫人。它的特點是:第壹層次A,寫事情的起因;第二層次B,寫事情的發展;第三層次C,寫事情的 *** ;第四層次D,寫事情的結局。文章的二三層次是全文的靈魂和力量所在。這兩個層次寫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內容豐富起來。

根據表達的需要,描寫人物的外貌

對人物的容貌、身材、衣著和表情的描寫,就是外貌描寫。有的人壹寫到以記人為主的作文時,往往作這樣的描寫: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壹個模樣。其實,人們哪裏都有如此相同的外貌?關鍵的問題是沒有根據表達的需要,去描寫人物的外貌。

怎樣根據表達的需要去描寫人物的外貌呢?

第壹、根據表達的需要,描寫人物的外在特征。每個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總是在壹定的程序上表現出內在狀態。人們的出身、經歷、素養、社會環境的影響,鮮明的個性,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態、服飾等方面都能流露出來。

第二、根據表達的需要,有重點地描寫外貌。

如果不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進行描寫,“胡子眉毛壹把抓。”效果肯定不好,讓人看半天也不知道特征在哪裏。

第三、根據表達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寫的順序。

總之,外貌描寫要有利於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達,有利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