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跟何姓有關的歷史典故四字詞語

跟何姓有關的歷史典故四字詞語

指河為姓〗

樹有根,水有源,每壹個何氏子孫都要知道何姓的起源,才不會數典忘祖。

敬奉祖先,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我們要永遠保留這個光榮的傳統。

何氏受姓始祖名韓瑊,是戰國末年韓厘王的兒子,韓王安登位時,被任命為公族大夫,與韓非***同主持朝政。

瑊祖勸告韓王安不要依附秦朝,但韓王不聽,便辭職隱居,以後韓王安被秦皇所擄,國破家亡,瑊祖便與妻子姜氏流落到廬江,以行船為業,用來隱蔽自己的身份。

後來,秦始皇在博浪沙遇到刺客襲擊,懷疑是秦國所滅的韓國的後裔和遺臣所為,乃命令密探暗地查訪,發現是六國的後裔和遺臣當即關押並處死。

有壹天,天氣嚴寒,瑊祖正停船在河岸邊,密探就來到瑊祖的船上查問姓氏。

那時瑊祖並不知他是秦朝的官吏,信手指著河水說:“這是我的姓”。

意思是以水比喻寒冷,而“寒”與“韓”同音,原來並沒有特別隱瞞。

密探並不領悟,而反問道:“是姓河嗎?”瑊祖也不說什麽,將錯就錯,點頭答應他。

密探記完姓氏就走了。

後來瑊祖才知密探的身份和來意,大驚失色地說道:“我們家之所以不被逮捕殺害,完全是因為‘河’這個字所賜,這是上天有靈,啟發的結果啊!”但是姓氏壹般從人旁,不能從水,從此以後就以“何”為姓,定居在廬江,辛勤耕作,發家致富,對周圍的鄰居,以禮相待,廬江地方百姓都很尊重他。

瑊祖夫婦均長壽,壹直活到壹百歲,死後就葬在廬江東鄉望淮崗上,世稱“何墳崗”(即現在的安徽省廬江縣白湖鎮“何氏太始祖陵園”)。

後來子孫就在廬江壹帶繁衍,發展成為望族,後代人就以“廬江”作為何氏的堂號,稱為“廬江堂”。

〖秉公斷劍〗

何武,字君公,西漢四川郫縣人。

初為郡吏時,地方傳頌著他壹個公正辦案的故事。

從前地方上有個富翁,臨終時因他兒子還太小,就將家產交代給他女婿掌管,並立下遺囑將家傳的壹口寶劍傳給他的兒子。

後來兒子長大之後,向他姐夫要寶劍,可是姐夫不給,於是此事就鬧到公堂上來了。

當時何武正在此地當地方官,,這案子就到了何武手中了,何武聽完他們各自的申訴,並經過調查訪問後,就在公堂上作出判決,斷定不僅這口寶劍要歸還,而且整個家產也必須物歸原主,即歸還給富翁的兒子,而這十幾年來女婿對家產的享用也就不再計較。

這個斷案的結果,獲得當地老百姓普遍的贊揚,認為何武確實是嚴明公正,為民作主的好父母官。

原來,這個富翁早已看出他女婿平常為人的險惡居心。

他不把整個家產寫進遺囑傳給他的兒子,是因為擔心兒子年紀太小,女婿為了取得整個家產可能謀財害命,危及他兒子生命的安全。

為了保護兒子他只傳寶劍不談家產,相信將來等兒子長大以後,壹定會有公正嚴明的地方官為兒子作主。

富翁的願望讓我們的祖先何武給實現了。

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可以看出富翁多麽深思熟慮,女婿又是多麽貪得無厭,若是他歸還寶劍,將不會失去家產。

這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必然結果,貪心的人永遠是毫無止境的,最終必然得寸進尺,走向反面,落得狼狽的下場。

而何氏祖先何武是多麽公正清明,多麽聰明智慧。

史書上的何武為人仁厚,善於發現和表揚別人的優點。

他還在做下級官吏時就得到上司太守何壽的賞識,認為他有宰相器量,後來果然壹直做到禦史大夫、大司空等高官,並封汜鄉侯,與丞相孔光***同輔助漢成帝,成為西漢朝庭中壹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忠於職守〗

何湯,字仲弓,東漢豫章(南昌)人,早年師從大名士桓榮。

在四百名學生中,他是高才生,桓榮十分器重他,後來做了把守宮門的官。

有壹天,光武皇帝微服私訪,因路途較遠,壹直到深夜才趕路回宮。

當時,何湯正守衛開陽門,無論皇帝的隨從們怎樣磨破嘴皮,他都堅決不開宮門,認為過時開門,違反宮中禁令。

不得已皇上只得改從中東門人宮。

知情人都以為何湯就要大禍臨頭了。

沒想到第二天早上,皇帝卻賜何湯壹頓早餐,而中東門的守衛卻被奪去了俸祿。

建武十八年夏天,久旱不雨,禾稼生煙,眾公卿大臣皆便裝徒步到城外祈雨,唯洛陽令乘坐著華麗的車子,罩著傘蓋從城門外出。

何湯率領門衛當即扣留了車輛,還逮捕了洛陽令。

皇帝下詔,撤了洛陽令的職務,提升何湯為虎賁中郎將。

何氏祖先何湯忠於職守的故事歷代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