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意。字形字義由“夂”派生出來。“夂”字列在《漢語大字典》袖珍本第399頁,有兩音:1.讀zhǐ。義為“從後至”。2.讀zhōng。義為“終”。“從後至”是指從後往前走時來到終點處,終點也是再出發的起點。這實際上是指日月五星從二十八宿之“尾”、“箕”處“渡過”銀河(古天文學稱為“析木之津”),在“鬥”、“牛”、“女”所組成的“星紀”之次登陸,準備再出發,作下壹次的巡天之旅。“終”者,“冬”也。冬去春來,再作壹次四季輪回。故本字兩種發音下的義項實際是相同的,都是“到達終起點”的意思。在“夂”字形義的基礎上,把它稍為改造壹下,就變形成為“久”字。“久”字本義為“未到終起點”,引申義為“延時”,再引申義為“長時間”。說明:“久”指“長時間”,無燒灼義。“灸”字從久從火,本義為“長時間火灼穴位”。古文獻存在用“久”代替“灸”字的情況,屬不規範用法。不能天真地認定古文獻的漢字用法全部是正確的規範的。
(1) 灸灼。“灸”的古字
其腹有久故瘢二所。——《睡虎地秦墓竹簡》
久,以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說文》
引用:/view/290027.htm 詳細的請到百科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