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如何讓中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讓中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1.培養自覺性,形成堅強的意誌力

作為教師或家長要註重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而要使孩子能有意識地養成壹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必須讓他們明白為什麽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必須讓他們明確堅強的意誌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條件。古人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必須註意從壹點壹滴的小事做起,由小積大,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嚴格要求,反復強化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對他們嚴格要求。給他們制定壹些嚴格的學習規範與制度,必要時可讓家長監督執行,做到持之以恒,最終實現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目標。 3.整體培養,相互促進

對中學生來說,要養成的良好習慣頗多,諸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等,最重要的是生活習慣,因為壹旦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為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衛生習慣打下基礎,也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與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結合起來。

4.消除惡習,破舊立新 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必須要求學生自覺地抵制不良習慣,並用良好的習慣代替它,這就是“破舊立新”的意思。要做到這壹點,首先要認識壞習慣的危害性,下決心改掉它;其次要落實具體措施;最後還要做到不搞“下不為例”。關於這壹點,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明確指出:“每壹回破例,就像妳辛辛苦苦繞起來的壹團線掉下地壹樣,壹回滑手所放松的線,比妳許多回才能繞上去的還要多。”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途徑 1.上課環節

課堂是同學們獲取知識的主渠道。然而,聽課不認真,註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走神”的現象十分嚴重,對老師講的什麽,重點、難點是什麽,全然不知。至於只聽老師講不動腦去分析,學習處於被動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學大有人在。

2.讀書環節

要提高讀書的效果,應當把握以下三個環節:即“上課前要先讀”,即預習,可以“粗讀”,這樣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問進課堂;做作業之前要再讀,即復習,要求“細讀”;在訓練中遇到疑難問題,找到對應章節反復讀,要求“精讀”。另外,讀教科書還要從中把握好知識點、重點、難點,通過自己的歸納、小結,形成本節課或本章節的知識結構,把零碎的、壹點壹滴的知識形成壹個知識體系。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訓練,同學們可親自去體驗、品嘗讀書的味道,真正認識到“書本是最好的教師”,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掌握了讀書方法,自學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3.練習環節

課堂練習或課後練習的目的都是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檢查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課堂所學知識,訓練學生應用知識的技能、技巧,發展思維能力。對於這些目的,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明白,對此,教師要心中有數。要告訴學生,練習要認認真真地完成,因為它既是知識和能力的訓練,又是學風、意誌和品德的考驗。不僅要保質保量,而且還要獨立和按時完成,更要從中有所收獲。

抓好以上三個環節,是提高中學生學習效果、學習質量的有效手段。當然,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很多,例如: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自覺預習的習慣;勤於思考、積極發言的習慣;認真作好筆記的習慣;獨立做作業的習慣;認真系統復習的好習慣等。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壹個長期的過程,是磨煉學生堅強意誌與良好品格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增強責任心,根據學生的年齡及個性特征,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長期抓、反復抓、抓反復,使中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