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知青是什麽意思啊?

知青是什麽意思啊?

如果按照字典的解釋,廣義泛指有知識的青年,壹般指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特定歷史時期的稱謂,指從1950年代開始壹直到1970年代末期為止自願或被迫從城市下放到農村做農民的年輕人,這些人中大多數實際上只獲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知青產生的歷史背景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為了解決城市中的就業問題,從50年代中開始就組織將城市中的年輕人移居到農村,尤其是邊遠的農村地區建立農場。早在1953年《人民日報》就發表社論《組織高校畢業生參加農業生產勞動》。1955年提出“農村是壹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成為後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口號。從這壹年開始***青團開始組織農場,鼓勵和組織年輕人參加墾荒運動。當時,美術家朱宣鹹1958年創作的作品《知識青年出工去》,就非常典型生動地記錄了北大荒農墾在那個特定時代知識青年的畫面。1962年開始有人提出要將上山下鄉運動全國化地組織起來,1964年,中***中央為此特別設立了壹個領導小組。從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的總數的估計在約1200萬至1800萬之間。

然而,這樣的名詞解釋雖然看上去標準,但終究冷冰冰的,沒有壹點情感。那有情感的解釋又是什麽樣的呢?看看老知青們是怎麽回答的:

五十年前我們扛著行李“上山下鄉”,自然地當上了“知青”。如今,我們兩鬢泛白,卻不知道如何言簡意駭地回答孩子們的好奇:什麽是“知青”?本來算不上是壹道難題,可是,問壹百個“知青”,卻會有壹百種不同的回答。

“知青”就是壹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如何生活的時候,已經開始需要料理自己。

“知青”就是壹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種地是咋回事的時候,已經扛起農具下了地。

“知青”就是壹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起碼的建築常識的時候,已經脫坯、打壘、蓋上了房。

“知青”就是壹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騾子與馬的區別的時候,已經餵豬、養兔、甩著鞭兒趕羊上山岡。

“知青”就是壹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順山倒”號子的時候,已經掄起大斧伐木進山林。

“知青”就是壹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大火厲害的時候,已經頂著大風沖火海。

“知青”就是壹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世故人情的時候,已經憑著樸素情感當起了“楞頭青”。

“知青”就是壹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戒條森嚴的時候,已經投入了稚嫩而熱烈的初戀。

“知青”就是壹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思念之情常常要壓抑的時候,已經開始自己折磨自己。

說來也不過就是那些城裏在特殊年代上山下鄉的壹群小年青。他們在該讀書時,沒書讀。他們在該結婚時,沒房子。他們在該生育時,沒指標。他們在找工作時,沒文憑。他們在謀發展時,沒實力。有人說,“知青”是無知、無能、無力、無奈的代名詞。有人卻也說,“知青”是有情、有義、有擔當的“鐵”的含義!

“知青”是不可抹去的壹個時代群體,歷史肢體上的抹不去紀念碑。曾經作為知青的壹代人,歲月不會抹去記憶,不會忘記這壹段苦難而又坎珂的歷史。這壹代人擁有的獨特經歷,已然成為寶貴的財富,揮灑了青春和血汗,編織了理想和希望,高唱了歡樂和痛苦,滋養了成熟和剛強。無論在北國南疆、山寨鄉村,都曾經有知青的歌聲,都曾經流傳知青的詩詞歌謠。那是真實的吶喊,那是禁錮不了的聲音,那是鼓舞廣大知青奮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