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怎麽正確學習?

怎麽正確學習?

所謂學會學習就是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具有自我調控學習過程的能力。學生應該學會學習,做學習的主人,這不僅是成為人才的需要,也是適應社會發展所必需的。 怎樣學會學習呢?學習方法有多種多樣,各門學科的學習方法也不盡相同。這裏主要介紹有關預習──聽課──復習的方法。因為預習──聽課──復習是學習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也是學習的基本形式。這三個基本環節緊密相連,缺壹不可。 1、預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聽課前不預習,對所學內容心中無數,是很難提高學習(聽課)效益的。預習的過程大致分三步: 第壹步 略讀。粗略瀏覽壹下第二天要學習的內容,重要的地方和疑難之處做上記號。這是預習的準備階段,不可忽略。 第二步解疑。通過使用工具書(字典、辭典以及其它參考資料等),盡可能將疑難問題搞清楚。對於實在無法解決的問題,在課本上做上記號,以便第二天上課時,集中精力去聽這些疑難問題。 第三步拓寬。在時間、精力等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針對自己擅長而又有興趣的學科,以課本為基礎,以某種課外參考資料為輔助,對課本知識的內容和要求適當作壹些拓寬,如理科做壹些練習題,文科多看壹些書。 2、聽課──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中心環節和主要途徑。因此,掌握科學的聽課方法,提高課堂學習效益是取得好的學習成績的關鍵。如果聽課質量不高,那麽課後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復習,去補課,事倍功半,無形中加重了學習的負擔。要掌握科學的聽課方法,首先必須區分課的類型和結構。因為不同類型和結構的課,有不同的要求,教師有不同的教法,學生除運用***性的學習(聽課)方法外(如把握教學目標,認真聽講,積極思維,踴躍發言,做好筆記等),還要有不同的學習(聽課)方法。 所謂課的類型,是指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任務而劃分的課的種類。同學們掌握知識包括感知和理解教材、鞏固知識、應用知識等過程,常常需要壹系列的課來完成。這樣每節課就成了上課總鏈條中的壹環,每壹節課都有它獨特的地位和意義,教師也將采取不同的教法,這就需要同學們能把握每壹節課的類型,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有針對性地聽課。 課的類型有: 新授課。這種類型的課,大部分時間用來傳授新的知識,如語文課上講壹篇新的課文,數學課上講新的公式或定理。上新授課,要註意聽老師是如何講解新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區別。 練習課(或稱習題課)。這種類型的課,目的在於使學生在已經獲得知識的基礎上運用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形成技能和技巧。上練習課,要註意老師講解示範或分析例題的思路和方法,要積極地獨立完成課堂練習。在練習課上教師所講的若幹例題,有的是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組合的;有的是按不同內容,分門別類組合的。在聽課時,要註意這些例題的相互區別和聯系,培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實驗課。這種類型的課主要用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又分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兩種。演示實驗主要由教師操作,分組實驗是由學生動手操作。在演示實驗課上,要註意老師講解的實驗步驟、操作要領,認真細致地觀察實驗過程、產生現象和實驗結果,並在老師指導下從中得出結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分組實驗課上,要根據老師的要求,手腦並用,大膽實驗,嚴格操作程序和步驟,認真觀察實驗結果,詳細做好實驗報告。 復習課。這種類型的課,目的在於鞏固前壹階段所學的知識,使之系統化、概括化,並進壹步加深理解。復習課根據復習的內容又分單元復習或系統復習。在復習課上,不能局限於某壹知識點的理解,要註意老師是如何理清教學內容的知識體系,老師如何拎出書中的難點,如何分析其內在聯系,如何結合運用有關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 綜合課(又稱混合課)。它與上述幾種單壹課的區別,在於它在壹堂課內同時實現幾種教學目的、任務。綜合課的結構和步驟壹般都比較明顯。包括組織教學、檢查復習、導入新課,講授新知識,(有例題講解、演示實驗等方式)鞏固新知識(有復述、提問、閱讀、課堂練習等方式),布置課後作業等環節。因此,學生要綜合運用上述幾種單壹課的聽課方法,眼看,耳聽,腦想,手動(記筆記),以完成整節課的學習任務。 不管哪種類型的課,都要註意以下問題: (1)控制好自己的思想,克服註意力分散的毛病。讀書時如遇到其它幹擾使註意力分散,有的地方沒有弄懂,還可以回頭多看幾遍。但上課時若思想開小差,有的地方沒有聽到,尤其是關鍵地方漏掉的話,老師不可能在課上再為妳單獨重講壹遍。克服註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主要靠毅力。 (2)抓住學科特點,努力提高與學科相關的能力。有的同學聽課不善於抓住學科特點,上語文、外語課不願高聲朗讀,上實驗課不愛動手,上數學課不註意老師推理、演算的過程,那麽與學科相關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充分發展,課堂學習效益也難以提高。 (3)註意老師講課中提示的關鍵詞或提示句,以便抓住聽課的重點。 (4)註意開頭和結尾。 每節課開頭,老師壹般要“亮標”,即亮出本課教學目標和要求是什麽;每節課結束時,老師壹般要歸納、概括本課主要內容和復習鞏固。有的同學上課後思想不能及時集中到課堂上,或者講話,繼續課間的話題;或者忙於拿書,筆記本和文具,那麽開頭幾分鐘的聽課肯定會受影響,甚至會錯過老師開頭講的重要內容。有的同學臨近下課,思想又想到下課幹什麽事,或者離下課還有幾分鐘就忙於收拾書本、文具。而老師有時恰恰會將某些重要問題留到課堂最後幾分鐘“畫龍點晴”。而且根據遺忘規律,學過知識以後的20分鐘是遺忘最快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妳心裏想著下課幹什麽,那就聽不進老師對本課內容的歸納、復習和鞏固的話,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很可能大部分被遺忘。 3、復習── 課後復習是為了鞏固和深化課堂所學的知識。所以,每天課後,應及時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有的學生把每天的作業完成了,就感到沒有事情可做。這說明這些學生不懂得復習的重要性,不了解遺忘的規律。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多次實驗,揭示了遺忘的規律,得出了世界聞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見圖),圖中豎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律。 這條曲線告訴我們,人們對識記的材料(學習的內容)的遺忘速度是“先快後慢”,而且最初忘掉的數量最多,觀察壹下這條遺忘曲線,妳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壹天後,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壹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壹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後不久進行壹次復習,乙組不予復習,壹天後甲組保持98%,乙組保持56%;壹周後甲組保持83%,乙組保持33%。乙組的遺忘平均比甲組高。“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復習這壹重要的學習環節,而且必須要及時復習。復習的過程可以分三步: 第壹步是回憶與看書。可以先在頭腦中把老師課上講的內容回想壹遍。這是自己考自己,逼著自己專心致誌地動腦筋記憶,叫做嘗試回憶。回憶壹遍,知識在頭腦中被強化壹次。並且,在看教科書時,也就有了重點,已經懂了並已記住的部分,就不必多費時間再看了。回憶過以後再看書,著重看沒有掌握或沒有記住的內容,復習的效率就提高了。不然的話,看書時,像看小說那樣從頭到尾看壹遍,好象明白,也好像記住了,但放下書,真正運用知識的時候又忘了。 第二步是整理與練習。課堂筆記本上記載的是老師講課中的精華和這部分學習內容的體系結構。整理筆記就可以使知識又壹次得到強化。把筆記整理好,又有利於以後的單元復習和期中、期末復習。練習就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至於是先整理還是先練習,這可根據各人的情況而定。但練習做作業前,必須要回憶和看教科書。 第三步擴展和提高。這是指在精力有余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如看課外參考書,自己找壹些題目做等,加寬、加深理解教材知識,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