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與安徽、浙江兩省交界的婺源是壹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被譽為國內最美鄉村。正處於黃山、廬山、三清山和景德鎮旅遊金三角區域,現在已經是熱門古鎮旅遊目的地。
婺源縣建於唐朝開元28年(公元740年),境內林木蔥郁、峰巒疊幢、峽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驛道、古樹、茶亭、廊橋及多個生態保護小區構成了婺源美麗的自然景觀。靈巖國家森林公園內有三十多個溶洞,這壹帶自唐宋以來就是遊覽名勝,各個溶洞內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處,公園內的鴛鴦湖棲有上千對鴛鴦。婺源不僅自然風光秀美,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古有“書鄉”的美稱,從宋代以來,婺源出了文學家朱弁、理學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婺源是我國古建築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壹,青林古木之間處處掩映著飛檐翹角的民居,其中汪口俞氏宗祠氣勢雄偉、工藝精巧,被專家譽為“藝術寶庫”;紫陽古街上保留著朱熹祖居;建於隋代的詹氏壹世祖墓每年都吸引著上百萬的臺灣詹氏後裔前來觀光、祭祖。
靈巖古洞群、古樹名木、明清建築及古文化,是婺源風景的四大特色,要想仔細品味這些景觀,最好是徒步在婺源旅行。在青山綠水中,不經意路過的壹棵古樹、壹株老藤、壹段斷壁、壹眼深井可能都蘊含著壹個美麗的傳說。對於遊歷過名城的海濱和名山大川的遊客來說,來婺源旅遊會感受到別壹種寧靜清悠的享受。
安徽宏村
宏村位於“桃花源裏人家”——黟縣東北部,距黟縣縣城11km,歷史悠久,環境優美,整個村落面積19.17公頃(300多畝),現存明清時期古建築138幢。宏村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年),名叫“弘村”,清乾隆年間改為宏村,至今已有870多年的歷史,原為汪姓聚居之地。
宏村的選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著直接的關系,是壹座經過嚴謹規劃的古村落。村內外人工水系的規劃設計相當精致巧妙,專家評價宏村是“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詳細規劃之村落”。被中外建築專家稱為“中國傳統的壹顆明珠”、“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被譽為“中國畫裏的鄉村”,聯合國專家稱贊它為“舉世無雙的小城鎮水街景觀”。因為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有時雲蒸霞蔚,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四周山色與粉墻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築與大自然融為壹體,好似壹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
水在宏村的選址中作用重大。相傳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後在歙縣唐模、黟縣奇墅湖村居住,但都曾遭遇火災。後來汪氏舉家遷到雷崗山下,最初建十三樓,取名弘村,取弘廣發達之意。鑒於以往教訓,宏村在規劃時十分註重人工水系的安排,提高預防火災的能力,後歷經400余年、幾代人的努力,特別是明永樂年間宏村76世祖汪思齊請風水先生勘定環境,對建築重新布局,宏村的設計、構造最終實現。
在村落的科學布局中,水起著重要的作用。整個村落采用仿生學的“牛”形布局,以雷崗山為牛頭,村口的兩株古樹為牛角,月沼為牛胃,南湖為牛肚,蜿蜒的水圳為牛腸,民居建築為牛身,四座古橋為牛腳,稱作“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形狀惟妙惟肖,整個村落就像壹頭悠閑的水牛靜臥在青山綠水之中。
宏村的興盛與衰落都和徽商及徽文化的興衰密切相關。南宋以前,宏村是“幽谷茂林,路徑茅塞”地帶,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宏村建立,明清時徽商的崛起為宏村的輝煌提供了有力的經濟基礎,至明萬歷年間,宏村樓舍高低錯落,人口繁衍,“煙火千家,森然壹大都會矣。”但是清朝中後期以後,宏村隨著徽商的衰落而漸漸衰落。
雲南和順古鎮
和順古鎮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樞紐,長期的國際貿易、文化、外交、軍事、宗教的交流,使這裏壹直是中國面向南亞的第壹重鎮。
和順鎮有17平方公裏面積,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四面火山環繞,山上名木古樹郁郁蔥蔥。這裏四季如春,溫泉、礦泉水資源豐富,是人們生活和休閑旅遊的勝地。
和順人世世代代外出闖蕩,都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產生了翡翠大王、棉紗大王、谷米大王等壹批雄商巨賈,形成了亦商亦僑亦農亦儒的生存方式。在這裏,可以領略徽派建築粉墻黛瓦的神韻,可以欣賞江南古鎮小橋流水的身影,可以看到西方建築、南亞建築的元素。八大宗祠保存完好,族譜和宗族活動流傳至今。七大寺廟,佛道儒***存。六百年歷史養育了哲學家艾思奇、教育家寸樹聲等壹大批歷史。
重慶合川淶灘古鎮
淶灘古鎮其實應該叫淶灘古寨,距今已200多年,走過深排如何走進壹幅泛黃的老照片,去尋找壹種飄在空氣中還有點潮濕的故事。聽當地人介紹,從鹹豐年間建成後,為了防範太平軍入川和李、藍起義,同治年間淶灘進行了壹次浩大的加固維修,建成了環繞著整個古寨的石頭砌成的防禦設施,直至今天這道石頭城墻依然可見其堅固,足以鑒證當年那壹段歷史。
淶灘寨占地0.25平方公裏,四座城門呈十字對稱,寨墻全部是半米多長的條石砌成,十分堅固。而塞內還保存著200米的青石板街道,400余間清代民居。眼光穿過時光的隧道,回到清鹹豐年間,由於傍著渠江,仗著舟揖之利,床灘還是個著名的水碼頭,有水便能引來商,當時的淶灘寨商賈雲集,街市興旺,十分繁華,依山而築的二佛寺也香火不斷,是盛極壹時的風水寶地。
黃磊和劉若英主演的《似水年華》就在這個古樸的小鎮拍攝,浪漫的愛情色彩讓它更具風情...
那時中國南方省份的壹個水鄉小鎮,古舊,清靜,安詳而且幽靜。在地圖上根本找不到它的影子。那裏有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欞,長長的青石路,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瘦瘦的烏篷船。煙起霧落,雲蒸霞蔚,草長鶯飛,花開花落,流年似水。有壹個我曾經深深魅惑過的男子,他儒雅,雍容地站在橋上,對我說:“不管人事如何變遷,烏鎮永遠是烏鎮,在這江南水鄉最美的壹隅,那麽溫潤。如黃昏裏壹簾幽夢,猶如晨光中壹支搖曳的玫瑰...
山西皇城相府
山西皇城相府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的晉城市北留鎮境內,東與河南省焦作市毗鄰,南與古都洛陽接壤,西與山西省的臨汾市、侯馬市相交,北與山西省長治市緊連,目前亞洲最大的坑口火力發電站——陽城電廠近在咫尺,通訊網絡覆蓋全村、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晉陽高速公路擦肩而過,交通條件便利。 近年來,來 山西皇城相府風景區旅遊的遊客逐年增多。
皇城村居住著234戶,680余口人家,耕種著480畝土地,全村總面積1.7平方公裏。地下有豐富的、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地上有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總閱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故裏“皇城相府”。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創辦了煤炭開采,輕工、農副產品加工,旅遊服務等多種產業。皇城相府2001年被山西省政府確定為新十大旅遊景點之壹。目前,皇城相府每日遊人如織,絡繹不絕。歡迎各地遊客來山西皇城相府風景區旅遊。
江蘇周莊
中國第壹水鄉--周莊,九百余年的悠遠歷史,九百余年的文化底蘊,構成了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旖旎的水鄉風光,特有的人文景觀,傳統的建築格局,淳樸的民間風情,令人神往,令人留連,無愧於“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無愧於江南水鄉古鎮的典範。
圍繞全鎮有澄湖,白峴湖,澱山湖,南湖和三十多條大小河流,鎮上有四條主河道,因此周莊自古有“水鄉澤國”之稱,總面積36平方公裏,圓圓小鎮,宛如飄在水面上的壹片荷葉。周莊古稱搖城,原系春秋時吳國太子搖的封地。周莊又名貞半裏,北宋當地人周迪功郎篤信佛教,舍其故宅和200畝良田給寺廟當廟產,百姓們感其恩德,遂更名為周莊。
周莊的橋,古意樸拙,形態各異,耐人尋味。貞豐橋畔詩韻悅耳;富安橋橋樓合壁;雙橋聯袂而築,各有特色。
周莊的水,源遠流長,波光粼粼的“井”字型河道,構成了水鄉神韻。條條水巷遊人如織,條條河道輕舟蕩漾。
周莊人家,因水而築,粉墻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畫棟的臨河水閣,比比皆是。尤以沈廳、張廳氣勢非凡,歷經百年,風姿依舊。
“中國第壹水鄉”不僅以她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無數遊客,更榮獲包括聯合國“迪拜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等多項國際殊榮。2006年3月6日周莊榮獲了“美國政府獎”。據悉,美國政府獎是美國為表彰在世界文化、藝術領域作出突出貢獻者而設立的壹個獎項,在國際文化藝術領域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和權威性,而"中國第壹水鄉--周莊"是第壹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