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的意思
清,漢語常用字(壹級字) ,讀作qīng,本義為水清澈貌,與“濁”相對;引申為高潔、清靜、清楚、廉潔等義;又用為動詞,如清除、使清醒等;又用為古地名、水名、朝代名等。
清,形聲字。戰國文字、篆文之字形從水、青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青聲,表示音讀。隸變作,楷定作清。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金文、戰國文字或於青聲之下增益口形,與字義無涉,乃古文字之通例。?
《說文》:“清,朖(朗)也,澄水之皃。”段玉裁註:“朖者,明也。澄而後明,故雲澄水之皃。”《詩·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猗。”如高潔、清靜、清楚、廉潔等義,皆其引申。又用為動詞,如清除、使清醒等。又用為古地名、水名、朝代名等。
說文解字
朖也。澄水之皃。從水靑聲。七情切
註:?,古文淸。
說文解字註
朖也。澄水之皃。
朖者、明也。澄而後明。故雲澄水之皃。引伸之、凡潔曰淸。凡人潔之亦曰淸。同瀞。
從水。靑聲。
七情切。十壹部。?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七情切。《集韻》《韻會》親盈切。?音圊。《說文》:朖也。澄水之貌。《釋名》:淸,靑也。去濁遠穢,色如靑也。《詩·鄭風》:瀏其淸矣。
又靜也,澄也,潔也。《書·舜典》:直哉惟淸。
又水治曰淸。《詩·小雅》:泉流旣淸。
又視淸明也。《詩·鄘風》:子之淸揚。註:視淸明曰淸。又《齊風》:猗嗟名兮,美目淸兮。傳:目上為名,目下為淸。
又酒名。《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飮之物,壹曰淸。註:淸謂醴之泲者。
又凡飮皆曰淸。《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飮,用六淸。
又水名。《山海經》:太時之山,淸水出焉。《水經》:淸水,出河南修武縣北黑山。
又江名。《廣輿記》:淸江,在臨江府城南。
又河名。《水經註》:白溝水東北過廣宗縣,東為淸河。
又邑名。《春秋·隱四年》:夏公及宋公遇於淸。註:淸,衞邑。《詩·鄭風》:淸人在彭。《正義》:淸,鄭邑。
又姓。宋有進士淸賢。
又《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靜。潔也。
又《集韻》《正韻》?疾正切。音凈。與瀞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七正切。音婧。與凊同。寒也。
又《韻補》葉於羊切。音瑲。張籍詩:籍時官休罷,兩月同遊翔。黃子陂岸曲,池曠氣色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