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福建省 古時候叫做什麽?

福建省 古時候叫做什麽?

“閩”最早出現在周朝,西周時福建稱閩越,《周禮·夏官》稱七閩。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設置閩中郡,治東冶(今福州),福建為閩中郡轄區的壹部分,從此福建作為壹個行政區劃出現在中國的版圖上。漢高祖立無諸為閩越王,都東冶。西漢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立為冶縣(後復名東冶),東漢改為東侯官。漢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析東侯官置建安縣,此時福建有侯官、建安、南平、漢興和東冶5個縣。三國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設置建安郡,治建安(今南安市豐州鎮),轄建安、南平、將樂、建平、東平、昭武、吳興7個縣。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設置晉安郡,治原豐,屬揚州。南朝梁天監年間析晉安郡置南安郡,治南安;陳永定年間析晉安郡置閩州,改晉安郡為豐州。隋代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廢郡,改豐州為泉州,大業初年(公元605年)更名為閩州,大業三年又廢州改設為建安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建安郡為建州,治閩縣(今福州);武德五年設置豐州,治南安,武德六年分置泉州,治閩縣;貞觀初年(公元627年)豐州並入泉州;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析出泉州南部設置漳州,治漳浦(今雲霄);聖歷二年(公元699年)泉州析地設置武榮州,治南安;景雲二年(公元711年)武榮州更名為泉州,治晉江,後改泉州為閩州,治閩縣(今福州);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閩州更名為福州;開元二十壹年設置福建經略使,“福建”之稱由此始;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屬江南東道,改福建經略使為長樂經略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以長樂郡為福州都督府,經略使改為都防禦使;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升格為節度使;大歷六年(公元771年)置都團練觀察處置使;乾寧三年(公元896年)置為威武軍節度使,治福州。五代時後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封王審知為閩王,貞明六年(公元920年)在福州設立大都督府;後唐長興四年(公元933年)福州升為長樂府;後晉開運二年(公元945年)改長樂府為東都。宋代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設立福建路,下轄福、泉、建、汀、漳、南劍6州和邵武、興化2軍,時全省已有42個縣。元代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在泉州設立行宣慰司,第二年改為行中書省,後行省遷回福州。明代改設福建布政使司,治福州,轄8府1州60縣。清代繼承明制,省轄府、縣兩級,省府之間設道;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福建省增設臺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臺灣從福建析出設立臺灣省;清末,全省行政區劃為寧福、興泉永、汀漳龍、延建邵4道,福州、福寧、興化、泉州、汀州、漳州、延平、建寧、邵武9府,永春、龍巖2州,58縣、6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