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的筆順是橫、點、橫撇/橫鉤、豎、點、點、點、點、豎、橫折、橫、豎、橫。
詳細解釋:
(1)象形。甲骨文,中間象閃電,圓圈和小點表示雷聲。整個字形象雷聲和閃電相伴而作。小篆變成了會意字,從雨,下象雷聲相連之形,表示打雷下雨。本義:雲層放電時發出的巨響。
(2)同本義。
靁,陰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說文》
(3)又如:雷火(因雷擊所起的火);雷光(閃電的光茫);雷吼(形容響聲大如雷鳴);雷氣(雄壯的氣概);雷奮(如雷霆的振動);雷幹(氣候天氣苦熱);雷謗(比喻猛烈毀謗);雷馳(形容快如雷電閃擊);雷騰雲奔(如雷電風雲般的奔騰)。
(4)劇響,巨大聲響。
雷霆乍起——(唐)杜牧《阿房宮賦》
(5)軍事上用的爆炸武器。如:地雷、水雷、魚雷。
雷在康熙字典中的意思:
雷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5畫。
〔古文〕?靁?《唐韻》魯回切《集韻》《韻會》《正韻》盧回切,音罍。《說文》本作靁。隂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從雨畾聲。象回轉形。《易說卦》震為雷。《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
又《禮曲禮》毋雷同。《註》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已,不當然也。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左冥而右黔雷。《註》黔雷,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註》雷鼓,八面鼓也。
又《韻會》雷門,會稽城門,有大鼓,聲聞百裏。《前漢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
又《南部新書》胡琴,大曰大忽雷,小曰小忽雷。
又山名。《書禹貢》壷口雷首。《疏》雷首,在河東蒲阪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