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拼音的字全、泉、權、圈、勸、犬、拳、券、痊等。
拓展知識:
全(拼音:quán)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全的本義當與玉有關,指完好的、純粹的玉,引申指完整,全體,整個的。又引申為完好無缺、完備、齊全、保全和純壹、純粹。由完好義引申為病愈,後來寫作“痊”。
由純粹義引申,特指純色玉。由完備、齊全義引申為副詞義完全、都。(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第2版、漢典網)。
全字戰國時代寫作“全”或“?”,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全”字有兩種寫法:壹寫作?,許慎釋為:“完也,從人,從工。”段玉裁註:從工者,如巧者之制造必完好也。”二寫作“全”,許慎釋為:“篆文仝,從玉,純玉曰全。”
段玉裁註:“篆當是籀之誤,仝全皆從人,不必先古後篆也。今字皆從籀,而以仝為同字。”籀即籀文,是漢字的壹種字體,壹名大篆。段玉裁用歷史的觀點去審察漢字的形體變化,指出篆是“籀”之誤,這就說明戰國時代的“全”是從玉,不是從工。與高明《古文字類編》中所列的戰國時代的全都是從玉相合。
全字,按六書分析是個從人從玉的會意字,其結構含義,有人認為,“全”字從入從玉,表示內府所珍藏之良玉。在上古漢語裏,“入”和“內”是同義詞,二字可以互訓。《說文》:入,內,內,入也。”段玉裁對“內”字的註釋引《周禮》註雲:“職內主入也,內府主良貨賄藏在內者。”
玉被視為珍藏之寶,結交的信符,佩帶的裝飾物,在上古文獻中都有詳細的記載。例如《禮記·曲禮》:“君無故,玉不去身。”孔穎達正義:“玉,謂佩玉也。”天子是最高統治者,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所用之玉,理所當然是最精致、最完美的良玉,所以《周禮·考工記·玉人》記載說“天子用全”。
這個“全”是經過工匠精心雕琢出來的完美無瑕的玉,所以“全”又引申為“純”“純悴”之義。純玉是完美無瑕的,所以《說文》釋:“全,完也。”這是“全”的引申義,“完整”“齊備”等義都是由“純玉”這壹本義引申出來的。
戰國中期,楚國文字常把上部“人”形右筆向下拉長,並多向內裏回轉,秦兼並天下前後,在楚地的秦簡及漢初帛書都承襲這種形式。
秦簡字又把中豎上端向右折,接通或接近向內裏回轉的右側長畫,與秦簡“金”字形近,也許這就是受了“金”字同化。漢隸主流寫法是延伸《說文》小篆從王的形式。楷書舊字形上部據《說文》寫作入,新字形從俗,從便,改作“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