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奤的基本釋義

奤的基本釋義

奤的基本釋義是臉龐肥大。

奤,拼音讀作hǎ、pò、tǎi,是壹個漢語漢字、多音字、方言字,意思是是臉龐肥大,系貴州、關中等地區對臉大肉多的人的稱呼。另外網絡流行字還有囧、?、兲、烎、巭、靐、氼等。?

貴州方言,māng,壹聲,意思:稱呼臉大肉多且雍容可愛的人,常含有喜愛的感情色彩。貴州民間俗作肉多,上世紀五十年代貴州省惠水法院首次在文件通告中使用奤表示mang,後來逐漸認同了這壹用法。

康熙字典:《集韻》普伴切,音坢。面大曰奤。又《字匯補》胎上聲。《菽園雜記》南人詈北人為奤子。例句:那個人奤得死滴,妳莫跟他纏(妳別跟他摻和)。

來源考證:奤《字匯補》同歹切猶侉,謂語音不正或與本地不同。多指操北方口音。奤子猶侉子。南方人稱操北方口音的人。明陸容《菽園雜記》卷十二:南人罵北人為奤子。趙元任《鐘祥方言記》:奤,稱北方人叫奤子。

學習漢字的重要性

不管科技發展到什麽地步,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財富不能舍棄。因為中國的漢字演變史,就是中華文明的進步史,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漢字是中國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藝術寶庫裏壹顆璀璨的明珠,我們有理由繼承下來,更有理由讓我們的下壹代把它發揚光大。

每壹個漢字都具有深刻的內涵,書寫漢字不僅僅是為了表達,更是壹種藝術創造和藝術享受。 借助漢字,可以了解中國的歷史;書寫漢字,可以使我們的孩子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