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爾斯電碼電報機;
莫爾斯電碼由報務員用電鍵發送。電鍵實際上是壹個易於持久操作的開關,由按鍵時間的長短來決定點或劃。收報機在勻速前進的紙帶上劃出長短不同的符號,或者用聲響等方法來顯示出所收到的電碼,報務員由此錄出字符電文。這種通報方式稱為人工電報。
五單位電碼電報機
電傳打字機是采用五單位電碼的電報機。它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從30年代初起得到廣泛應用,發展較快。電傳打字機在外形上與外文打字機相似,由於發或收任壹字符所需的時間相同,可簡化機器的設計和構造。電傳打字機主要包括發報鍵盤和收報印字兩個部分,因此兼有發報和收報功能。發報部分由裝有打字字鍵的鍵盤發送出五單位電碼的電脈沖信號;收報部分則依照收到的電碼信號在紙頁(或紙帶)上印出字符來,省去了電碼和字符之間用人工互譯的工作,因此效率高而且使用方便。
1933年 -中國電報通信首次使用打字電報機。
1937年 -中國在長途幹線上開始裝用單路或三路載波機
這個時期用的電報機主要有這兩個型號,也有英文的但用的較少.
1873年 -中國最早的漢字電碼
由於漢字由許多部首組成,結構復雜,字型繁多,壹個字壹個"面孔",拍電報不直接用電碼來表示。因此,采用由四個阿拉伯數字代表壹個漢字的方法,簡稱"四碼電報", 中國漢字多達6萬字,常用的漢字只有壹萬個, 所以用10的4次方(10,000)來表示("四碼電報"的來歷)。1873年,法國駐華人員威基傑(S·A·Viguer)參照《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選了常用漢字6800多個,編成了第壹部漢字電碼本,名為《電報新書》。後由我國的鄭觀應將其改編成為《中國電報新編》。這是中國最早的漢字電碼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