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相呴以濕,相濡以沫裏的呴字怎麽讀?

相呴以濕,相濡以沫裏的呴字怎麽讀?

呴,讀[xǔ],同“許”音。

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全部讀音為[ xiāng xǔ yǐ shī, xiāng rú yǐ mò ] ,其中的濕,指濕氣;而呴,指吐口水,此引申為濕潤。這兩句用中華書局的譯義理解,就是前後句都是倒裝句,可以解釋為 “ 以濕相呴,以沫相濡 ” ,白話釋義就是“ 用濕氣相互滋潤,用唾沫相互沾濕 ” 。

但是根據《新華多功能字典》和《辭海》對這兩句的解釋,是都可以合而為壹的,意思可以解釋為 “ 用唾沫相互濕潤 ” 。後比喻在困難時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幫助。

擴展資料

“相呴以濕,相濡以沫”典故出自出自《莊子·大宗師》。

原文: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白話釋義:

泉水幹了,魚的身體處於幹涸的陸地上,如果要保持其外相,就要”呴以濕,濡以沫”,不如把它們放到江裏湖裏,這樣就可以忘掉他們的外相。(同樣的道理)與其贊譽堯和不認可桀,不如都忘了把他們都化作“道”。

魚的外相是因為水創造的,人的外相是道創造的。外相由水創造的(魚),在池水中穿行就可以得到給養;外相由道創造的“人”,不無端生事就可以得到安定。所以說:在江湖裏,魚的外相可以忘掉了,人相從道的角度來看,也可以不去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