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時代,知識就是力量。那麽,知識是留給孩子的最大財富嗎?我想並非如此。我曾遇到過壹位80多歲的老院士、老科學家,他說:“任何壹個領域的較量, 到最後都是人格的較量。科學界也是如此。”知識作為壹種精神食糧,能夠幫助孩子認識世界,積累壹定的經驗,培養內涵,提高修養,但是,知識也不是最大的財 富。與其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所以,最大的財富,就是孩子自己這個“人”啊!
我們知道,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主要是“人”的競爭。哪裏擁有高素質的人才多,哪裏創造的財富就多;哪個國家擁有高素質的人才多,哪個國家就強大。
把孩子變成“財富”的意思,並不是說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財產、不是說孩子是父母的財富!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財富”這個詞語在字典中的解釋是:具有價值的東西。
所以,我的意思是,孩子這個“人”自身具備的素質和品格,使得他的存在有價值、有意義,他自己就能夠成為去創造壹切真實財富的資本。
怎樣才能讓孩子這個“人”本身,成為最大的“財富”呢?
我作為教育工作者,除了從孩子日常實例的“小問題”中總結壹點心得和經驗,我也喜歡思考壹些有關教育方向和教育理念方面的“大問題”,可能聽起來會有點 枯燥,不如那些例子生動。但是,這是
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思考的,同時,也是為人父母作為孩子的老師必須要思考的,確實都是我的真情實感、內心想法。
以下是我的壹點淺見,作為父母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我在這裏寫到的,只是壹些基本的因素。
1、健康的體魄
這話聽起來有點廢,咳,這算什麽財富啊?可誰都必須承認,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壹個健康的身體,怎麽拼搏努力?怎麽發揮才智?怎麽創造價值?怎麽幸福快樂?廢話有時候就是真理,當爹當媽的誰不希望孩子健康?但是,大家仔細想壹想,我們真的為孩子的“健康”付出努力了嗎?備孕的時候,妳是否把自己的身體和精神都調整到了最佳狀態?還有,懷孕的時候,妳有沒有整天唉聲嘆氣傷心流淚或者經常喜怒無常暴跳如雷?毫無疑問,天生好底子的優良“品種”,以後自然不愛生病,身心健康。節假日,妳是讓孩子呆在家裏看電視?還是帶孩子去跑步打球劃船遊泳?周末,妳是匆匆忙忙地領著孩子奔波於各個興趣班特長班?還是放松心情壹同去郊遊去翻 山越嶺跋山涉水?孩子需要學習,需要讀書,需要安靜,我沒有否認,事實上我也很註重培養孩子的專註力和耐心。但是,凡事有利有弊,相對於那些安靜的項目來 講,豐富的體育運動和鍛煉,顯然更有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時這也更有利於釋放孩子活潑的天性!
2、熱愛生活的態度
為什麽我把“熱愛生活”放在除了“身體健康”之外最重要的位置?我們每個人可以先靜下心來好好問問自己:我的生活我滿意嗎?我的生活過的幸福嗎?相信絕 大多數人都會予以否定的回答,因為生活中總能挑出壹千壹萬個不如意,總能找出壹千壹萬個不幸福的理由。即便沒有明確回答的人,心裏也可能在不停地抱怨生 活、指責他人。看看世上每天有多少人冒出“活著真沒意思”“我不想活了”“煩死了”的念頭?人生下來就是受苦的,我坦然接受這種苦,進而去找樂。我不記得什麽時候在哪兒曾經看到過這樣壹句話:要麽就去死,要麽就快樂地活著!這話有點狠,也有點廢,但是,廢話有時候就是真理嘛,想想吧,妳要是覺得生活真的煩透了,就下決心去死個痛快,誰也不攔著,這地球少了誰都照樣轉;否則,就給我快快樂 樂充滿笑容地過好每壹天!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給孩子幸福的童年,並且希望他的壹生都幸福!妳壹定不想在若幹年後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媽妳為什麽要生我?我為什麽要來到這個世上?”最失敗的父母,就是讓孩子覺得把他帶到這個世上,是痛苦的,是無意義的。
那麽,怎樣才能讓孩子熱愛生活、享受他的人生呢?身教大於言傳。在問孩子是否“幸福”之前,我們先問問自己是否“幸福”。要知道,父母對於生活的態度,都會通過壹言壹行壹舉壹動傳遞給孩子!
父母本身的快樂,就是孩子幸福的天堂!
壹個熱愛生活的人,不會走極端,不會輕言放棄生命;壹個熱愛生活的人,擁有壹顆善良的心靈,總能隨時隨處發掘身邊的美;壹個熱愛生活的人,不會抱怨,不會苛責,享受現在的,珍惜擁有的,感激收獲的;壹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遇到挫折失敗,內心依然充滿希望。
所有的“財富”,都始於壹種內心狀態。心態,是壹個人能完全控制的唯壹的東西。所以,親愛的朋友們,從此刻開始,讓我們都熱愛生活,做壹個幸福的人吧!然後,再去好好培養我們的孩子,壹個擁有幸福感、同時又能把幸福感傳遞給他人的孩子!!!
3、獨立自強的精神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麽?
孩子,終究要成長為“大人”,終究要獨立地生活。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還是社會機構,全部的教育工作,說到底都是為了這樣的目標,只不過展開的涵義還有很多。
但是,有太多太多的父母並不明白這個最基本的道理,說的尖銳壹點,尤其是中國的父母,這是很多其他國家都抨擊的。離開爸爸媽媽,孩子怎樣生存?被捧在手 裏含在嘴裏的孩子,怎麽可能不依賴不懶散?父母總是搶在前面幫孩子掃除障礙,孩子怎麽學會獨立思考和應付問題?我想起壹句話:有壹種依戀,是為了分離。
有壹個經典故事,很多人應該都聽過。說壹位父親在臨終前告訴他的兩個孩子,在他們的地裏埋有寶藏,父親去世後,兩兄弟就去地裏挖寶藏,壹日復壹日,但卻 壹無所獲,到了秋天,兄弟兩個人卻驚
奇地發現他們的地裏長出了果實,這時他們才明白了父親所說的“寶藏”。這就是留給孩子的最大財富:自食其力!
現代社會,與人交往的能力很重要,我承認,而且很重視。但是自立自強的能力,也很重要。人在任何時候都別忘記,壹定要靠自己!即便妳壹分錢的“財富”也不留給孩子,如果孩子擁有獨立自強的精神,肯吃苦耐勞,相信孩子壹定能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出巨大的“財富”!
4、積極健全的人格
愛因斯坦說:“壹個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格的偉大,這壹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識。”壹位老科學家,他說:“任何壹個領域的較量,到最後都是人格的較量。”由此可見,人格,是壹筆多麽大的財富!人格教育,又是多麽的舉足輕重!
今年4月份有壹個新聞鬧的沸沸揚揚,大家應該都知道。留學日本的中國學生汪某因學費問題在上海浦東機場用水果刀捅傷前來接機的母親,母親受重傷後盡壹切 辦法替兒子辯護。這個案例呈現出“中國式家長”的悲哀,折射出當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引發了壹場關於人格教育的討論。
人格,是壹個人思想和行為的整體風格,它包括的內容非常豐富,諸如性格、道德、特征、氣質、習慣等等的結合。我們的教育,往往側重於孩子的智力開發,總 是希望孩子更聰明、學習成績更優秀、才藝更精湛,贏在什麽起跑線上,卻忽視了孩子的人格教育,也就是說對孩子的性格、道德品質、情商等方面不夠重視。
現在很多小學、中學,還有大學,都專門開辦了心理健康的課程,分析學生的“人格障礙”,並且作針對性地幫助。比較常見的有:焦慮型人格、依賴型人格、偏執型人格、強迫型人格、回避型人格、反社會型人格等等。心胸狹窄,挑剔嫉妒,惟我獨尊,這些都屬於人格障礙。
孩子的人格,是在與父母的持續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很大。比如,孩子在批評中長大,學會了責難;在敵意中長大,學會了爭鬥;在虐待中 長大,學會了傷害;在攀比中長大,學會了嫉妒;在支配中長大,學會了依賴;在幹涉中長大,學會了膽怯;在嬌寵中長大,學會了自私;在否定中長大,學會了拒 絕;在鼓勵中長大,學會了自信;在公平中長大,學會了正義;在寬容中長大,學會了耐心;在愛中長大,學會愛人;……所以,希望孩子成為什麽樣的人,擁有什 麽樣的人格,先想想我們應該怎麽做吧。
著名作家小霍丁?卡特這樣闡釋自己對於“遺產”的看法:“我們希望有兩份永久的遺產能夠留給我們的孩子,壹個是根,另壹個是翅膀。”
我很欣賞這句話。“根”,就是壹個人的基本心性和品質;“翅膀”,則是適應世界的生存能力。孩子首先應該擁有健康的體魄,擁有積極的人格,擁有陽光的心 態,這樣才稱其為健康的人的“根”;而勤勞、勇敢、堅韌、沈著等等“翅膀”,則可以幫助他在人生的天空自由飛翔,大展宏圖。這些,才是父母應該給孩子留下 的最寶貴的財富!!!
與其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父母留給孩子的最大財富,就是孩子自己這個“人”:健康的體魄+熱愛生活的態度+獨立自強的精神+積極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