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花-範文
古詩中蘊涵著的花 “古詩”,雖只有兩個字,卻包含著無限的情懷,無盡的美景……其實,妳要是仔細尋找,還會發現,古詩中還蘊藏著壹片大自然!要說花,就必須得說說花王——牡丹.
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那句“天下真花獨牡丹”更是證明了牡丹百花之王的地位.唐朝,牡丹更是王室中的“寵兒”,劉禹錫就曾說:“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瞧,小小壹朵牡丹花開花時節竟能震動京城.牡丹的雍容華貴,吸引著壹代又壹代的貴婦,古時的美人楊貴妃就最喜歡北平稀有的綠牡丹,怪不得唐朝的羅隱在《牡丹花》中寫到: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與牡丹相比,桃花就像壹位小家碧玉.雖羞答答的卻有股清秀非凡的感覺直逼而來.桃花妹妹可真愛美,濃妝艷抹打扮得花技招展,艷而不妖,恰到好處.我現在終於明白什麽叫“每對春風競吐芳,胭脂顏色更濃妝.”桃花色彩繽紛,紅似火,粉似霞,也有素面美人,白似雪……每種桃花都讓人愛不釋手,真是“桃花壹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映淺紅.”
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從古至今就是詩人名士所贊誦的對象.荷花憑借婷婷玉立的姿色,心曠神怡的芳香,吸引著無數人,荷花,哦不,就是花蕊,含苞欲放的花骨兒躲在茂密的荷葉中,可那尖尖的頭兒藏不住,就成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像水壹樣清嫩的荷葉就如壹池無暇的翡翠,綠得沈迷,綠得心醉.綠葉陪紅荷,好壹幅“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那楚楚動人的花瓣,新雨後梨花帶雨的臉蛋,婀娜多姿的身材,亭亭玉立的氣質,無不在訴說“出汙泥而不染,清漣而不妖.”歲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先說梅吧!《梅花》中立在墻角迎著嚴寒盛開的梅花,有股高潔堅強的意誌.《墨梅》中只願留下清香的梅花,抒發了梅與世無爭的高尚品德.
《紅樓夢》中“千紅萬紫,終讓梅花奪魁”的詩句,同樣寫出了梅花與世無爭的品德,卻隱約流露出壹種自有專長的傲慢.有些梅花卻平白無故地遭受百花的嫉妒,就似“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喔,這朵梅花卻又是這樣的傲骨,這樣的無私“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再說說竹!民以食為天,可大詩人蘇軾卻說:“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聽,多有趣,吃飯時可以不要吃肉,可居住時卻不能沒有竹子.
《竹石》中寫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把竹子不畏風雨,不怕困難的頑強品質,描繪得淋漓盡致.古詩是壹個放大鏡,幫助我們仔細尋找大自然中的美.古詩奇就奇在用樸素的文字描繪不平凡的情操;妙就妙在能借用普通的事物,抒發出不平凡的感情;美就美在使人意猶未盡,回味悠長!
2. 誰知道滿1000字的古文言文原文: 村中來壹女子,年二十有四五。
攜壹藥囊,售其醫。有問病者,女不能自為 方,俟暮夜問諸神。
晚潔鬥室,閉置其中。眾繞門窗,傾耳寂聽,但竊竊語,莫 敢咳。
內外動息俱冥。至夜許,忽聞簾聲。
女在內曰:“九姑來耶?”壹女子答 雲:“來矣。”又曰:“臘梅從九姑耶?”似壹婢答雲:“來矣。”
三人絮語間 雜,刺刺不休。俄聞簾鉤復動,女曰:“六姑至矣。”
亂言曰:“春梅亦抱小郎 子來耶?”壹女曰:“拗哥子!嗚嗚不睡,定要從娘子來。身如百鈞重,負累煞 人!”旋聞女子殷勤聲,九姑問訊聲,六姑寒暄聲,二婢慰勞聲,小兒喜笑聲, 壹齊嘈雜。
即聞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遠迢迢抱貓兒來。”既而聲漸疏, 簾又響,滿室俱嘩,曰:“四姑來何遲也?”有壹小女子細聲答曰:“路有千裏 且溢,與阿姑走爾許時始至。
阿姑行且緩。”遂各各道溫涼聲,並移坐聲,喚添 坐聲,參差並作,喧繁滿室,食頃始定。
即聞女子問病。九姑以為宜得參,六姑 以為宜得芪,四姑以為宜得術。
參酌移時,即聞九姑喚筆硯。無何,折紙戢戢然, 拔筆擲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筆觸幾,震筆作響,便聞撮藥包裹蘇蘇然。
頃之,女子推簾,呼病者授藥並方。反身入室,即聞三姑作別,三婢作別,小兒 啞啞,貓兒唔唔,又壹時並起。
九姑之聲清以越,六姑之聲緩以蒼,四姑之聲嬌 以婉,以及三婢之聲,各有態響,聽之了了可辨。群訝以為真神。
而試其方,亦 不甚效。此即所謂口技,特借之以售其術耳。
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嘗言:“在都偶過市廛,聞弦歌聲,觀者如堵。近窺之,則見壹少 年曼聲度曲。
並無樂器,惟以壹指捺頰際,且捺且謳,聽之鏗鏗,與弦索無異。” 亦口技之苗裔也。
譯文: 有壹天,村子裏來了壹位青年女子,她的年紀大約二十四五歲。只見她隨身攜帶著壹只藥箱,在村中賣藥治病。
村裏的人聽說後,便出來請她診治。但這位青年女子說是自己不能開藥方,要等到天黑以後向神靈請教。
人們耐心地等待著夜晚的降臨。到了傍晚,她把壹間小房子打掃得幹幹凈凈,然後將自己關在裏面。
村裏的人圍繞在門窗外面,側耳傾聽。這時候,人們自覺地停止了喧鬧,只有個別人在竊竊私語。
過了壹會兒,小房子裏外都聽不到響動聲息。當夜來臨的時候,人們忽然聽見小房子裏有掀簾子的聲音。
青年女子在裏邊問:“九姑來了嗎?”只聽另壹個女子回答說:“來了!”又問:“臘梅跟九姑壹起來的嗎?”壹個身份像女仆的說:“來了。”然後,這三個女人嘰嘰喳喳,說個沒完。
壹會兒,外面的人又聽見小房子裏有簾鉤子聲響,青年女子說了聲:“六姑來了。”她旁邊的人說:“春梅也抱著小公子來了哎。”
壹個女子說:“犟脾氣的公子哥!哄他他也不睡,非要跟著六姑來。他的身體像有千把斤重,背著他真累死人!”接著,就聽到青年女子道謝聲,九姑問候聲,六姑的客套話,兩個女仆彼此慰勞聲,小孩的嬉笑聲,眾口紛壇,吵吵嚷嚷。
那青年女子帶著笑聲說:“小公子也太喜歡玩了,這麽遠還抱著貓來。”這時,裏面的聲音慢慢變小了,簾子又響動起來,小房子裏又是壹片喧嘩。
有人問:“四姑怎麽來得這麽晚?”有壹個少女細聲細語地說:“有壹千多裏路哩,和阿姑兩人走了好長時間,阿姑走得太慢。”於是,又是壹番問候寒暄聲,移動座位聲,叫添凳椅聲,各種聲音交織在壹起,滿屋喧鬧,過了好壹陣子才安定下來。
直到這時,小房子外面的人才聽到青年女子向神仙請教治病的藥方。九姑認為應該用人參,六姑認為應該用黃芪,四姑說是該用白術,她們思考了片刻。
然後,聽見九姑叫拿筆墨來,不壹會,紙折得吱吱響,拔筆,筆頭套丟到桌上叮叮作響,磨墨之聲十分清晰。寫好藥方之後,九姑把筆扔到桌子上,抓藥包裝,發出蘇蘇聲。
不壹會兒,青年女子掀開簾子,叫村裏的病人拿藥和藥方,隨即轉身回到房裏,接著,就聽到三姑告別,三個女仆告別,小孩咿咿呀呀聲,小貓喵喵叫喊聲,壹時並起。九姑的聲音清脆響亮,六姑的聲音緩慢蒼老,四姑的聲音嬌柔婉轉,那三個女仆的聲音也各有特色,外面的人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來。
村子裏的人聽了這場“神仙會”,以為她們真的都是神仙,驚訝不已。患病的人拿回青年女子從“神仙”那裏討教的藥方和草藥,趕緊煎熬飲用,但藥吃完了,病卻未見好轉。
後來村子裏的人才明白,那青年女子表演的是口技,其實並沒有什麽神仙。她只不過是借助口技來推銷自己的草藥罷了。
從前,王心逸曾經說過:"在京城偶然經過市中壹處,聽到演奏歌唱的聲音,看的人圍的像墻壹樣.到近處壹看,原來是壹個少年正在用聲音演奏樂曲.他並沒有樂器,只是用壹手指捺在面頰上,發出的聲音十分清晰有力,與樂器演奏出來的沒什麽不同.這也是口技表演的後代啊 我搬來的``HOHO```。
3. 高中文言文助讀原文 壹字千金戰國末期,大商人呂不韋作了壹筆中外歷史上最大的投機生意。他不惜散盡千金,把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王子異人立為秦國國君。異人當了秦王之後,為報答呂不韋的恩德,封呂不韋為丞相。由壹個商人搖身壹變,成為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成了進退百官的權威,朝中的大小官員嘴上不說,心裏卻很不服氣。呂不韋也知道他的政治資望太淺,人們可能在私下議論,他覺得提高聲望是讓人們服氣的最好辦法。但怎樣才能迅速提高呢,他壹時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來。呂不韋為這件事大傷腦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
有的門客建議呂不韋統兵出征,滅掉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以此來樹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對說:“這辦法有百害無壹利,即使把仗打勝了,回來也升不了官,因為沒有比丞相還高的職務了。重要的是戰爭風險大大,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萬壹戰爭失利,結果會適得其反。”
有人說:“我們知道孔子的名聲很好,那是因為他寫了部叫《春秋》的書,孫武能當上吳國的大將,是因為吳王先看了他寫的《孫子兵法》,我們為什麽不能寫部書,既能揚名當世,又能垂範後代呢?”
呂不韋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命令門客立即組織人員撰寫。
呂不韋當時有三千門客,很快寫出二十六卷,壹百六十篇文章,書名提作《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鹹陽城門上,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壹個或減少壹個,甚至改動壹個,賞黃金千兩。”
布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無人來自討沒趣。於是“壹字千金”的佳話便留傳至今。
4. 摘記1000字{初中}文章,文言文,什麽都行這麽多請采納壹下 太尉始為涇州刺史時,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
王子晞為尚書,領行營節度使,寓軍邠,縱士卒無賴。邠人偷嗜暴惡者,率以貨竄名軍伍中,則肆誌,吏不得問。
日群行丐取於市,不嗛(8),輒奮擊折人手足,椎釜鬲甕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殺孕婦人。邠寧節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狀白府,願計事。至則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見人被暴害,因恬然。
且大亂,若何?”孝德曰:“願奉教。”太尉曰:“某為涇州,甚適,少事;今不忍人無寇暴死,以亂天子邊事。
公誠以都虞候命某者(,能為公已亂,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請。
既署壹月,晞軍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壞釀器,酒流溝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斷頭註槊上,植市門外。
晞壹營大噪,盡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將奈何?”太尉曰:“無傷也!請辭於軍。”
孝德使數十人從太尉,太尉盡辭去。解佩刀,選老躄者壹人持馬,至晞門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殺壹老卒,何甲也?吾戴吾頭來矣!”甲者愕。因諭曰:“尚書固負若屬耶?副元帥固負若屬耶?奈何欲以亂敗郭氏?為白尚書,出聽我言。”
晞出見太尉。太尉曰:“副元帥勛塞天地,當務始終。
今尚書恣卒為暴,暴且亂,亂天子邊,欲誰歸罪?罪且及副元帥。今邠人惡子弟以貨竄名軍籍中,殺害人,如是不止,幾日不大亂?大亂由尚書出,人皆曰尚書倚副元帥,不戢士然則郭氏功名,其與存者幾何?”言未畢,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願奉軍以從。”
顧叱左右曰:“皆解甲散還火伍中,敢嘩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請假設草具。”既食,曰:“吾疾作,願留宿門下。”
命持馬者去,旦日來。遂臥軍中。
晞不解衣,戒候卒擊柝衛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謝不能,請改過。
邠州由是無禍。 先是,太尉在涇州為營田官。
涇大將焦令諶取人田,自占數十頃,給與農,曰:“且熟,歸我半。”是歲大旱,野無草,農以告諶。
諶曰:“我知入數而已,不知旱也。”督責益急,農且饑死,無以償,即告太尉。
太尉判狀辭甚巽,使人求諭諶。諶盛怒,召農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鋪背上,以大杖擊二十,垂死,輿來庭中。
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瘡,手註善藥,旦夕自哺農者,然後食。取騎馬賣,市谷代償,使勿知。
淮西寓軍帥尹少榮,剛直士也。入見諶,大罵曰:“汝誠人耶?涇州野如赭,人且饑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擊無罪者。
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壹馬,賤賣市谷入汝,汝又取不恥。
凡為人傲天災、犯大人、擊無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無馬,汝將何以視天地,尚不愧奴隸耶!”諶雖暴抗,然聞言則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終不可以見段公!”壹夕,自恨死。 及太尉自涇州以司農征,戒其族:“過岐,朱泚幸致貨幣,慎勿納。”
及過,泚固致大綾三百匹。太尉婿韋晤堅拒,不得命。
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謝曰:“處賤無以拒也。”太尉曰:“然終不以在吾第。”
以如司農治事堂,棲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終,吏以告泚,泚取視,其故封識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 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柳宗元謹上史館。
今之稱太尉大節者,出入以為武人壹時奮不慮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嘗出入岐周邠斄間,過真定,北上馬嶺,歷亭障堡戍,竊好問老校退卒,能言其事。
太尉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氣卑弱,未嘗以色待物(35);人視之,儒者也。遇不可,必達其誌,決非偶然者。
會州刺史崔公來,言信行直,備得太尉遺事,覆校無疑,或恐尚逸墜,未集太史氏,敢以狀私於執事。謹狀。
5. 讀文言文的心得體怎麽寫從上小學起,我們就開始接觸並學習文言文。由於年代久遠,對於白居易的所謂“老婆婆都能讀懂”的詩文,我們讀來都難免有些晦澀難懂。但壹路學來,收獲和意義還是不自覺地顯現了出來。
從牙牙學語我們就開始背誦<;三字經>;,讀“人之初,性本善”,聽爸爸媽媽講“犬救 *** ”“黃香溫席”的故事。讀《文徵明習字》,深深為他“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的學習精神而感動。
進入高中,我們學習了越來越多的文言文名篇。我越來越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作為想進步的青年,學習文言文是多麽的必要。
讀《增廣賢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清楚地懂得了要孝敬父母。讀《後漢書》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我知道了給予別人也是壹種收獲。讀《公孫龍子》見侮而不鬥,辱也。它教會了我們當正義遭到侮辱、欺淩卻不挺身而出,是壹種恥辱的表現。讀《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讀《莊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讀《左傳》,讀《中庸》,讀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通過學習文言文,我直接了解了歷史以及古人的思想。很多中國人不可不知的知識都來自於文言文。三山五嶽,三皇五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面對古人的思想觀念,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理解,但是它帶給我們的借鑒作用是絕不可否認的。
古為今用,繼承發展。中醫是起源於形成於中國的具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特點的醫學。它無疑很好地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即使在文革期間,中醫仍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實例得到黨和國家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發展。現代,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壹。文言文壹直是中醫考試的必考科目。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僅對於醫學方面,文言文中就包含著怎樣豐富的智慧啊!
中華民族是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都凝結在了文字典籍之中。文言文中有無限豐富的凝結著古人智慧的材料。當然,學習這些經典文章將對我們修養內涵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身為中華兒女,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不可推卸的義務和責任。身為中學生,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又可以增加我們談吐的魅力,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6. 求牛的古文內容1000字故事或描寫,要健康的~急啊~庖丁解牛 莊周原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響然(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5),乃中經首之會(6)。
文惠君曰:“嘻(7),善哉!技蓋至此乎(8)?”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9)。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10)。依乎天理(11),批大郤(12),道大窾(13),因其固然(14)。技經肯綮之未嘗(15),而況大軱乎(16)!良庖歲更刀,割也(17);族庖月更刀(18),折也(1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20)。彼節者有間(21),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余地矣(2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23),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24),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25),如土委地(26)。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誌,善刀而藏之(27)。”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28)。”
選自王先謙《莊子集解》本
庖丁解牛 莊周譯文
有壹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奏合拍。
梁惠王說:“嘻!好啊!妳的技術怎麽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於牛體的結構還不了解),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覺器官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願在活動。順著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絡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壹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壹般的廚工每月換壹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現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千頭,而刀口卻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壹樣。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麽在運轉刀刃時壹定寬綽而 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壹樣。雖然如此,可是每 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壹見那裏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壹下,嘩啦壹聲骨肉就已經分離,象壹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著,為這壹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顧,壹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