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08·中國·王錫寧·北京大學某課題組負責人)
“扶乩”在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1848年“扶乩”開始在美國流行。從中國古代苦難的“紫姑女”到當代幽默的“美國總統布什”,從中國鄉下的“糞箕木筆”到美國玩具商的“說話板”,從“吉兇禍福”的百姓問題到“預言經濟前景”的國家之需,壹種很容易重復再現、簡單真實的“占蔔技術”,赤裸裸的站在人類的面前——人類求知的“話語”得到物體的動作響應,產生鬼神崇拜,信仰技術作用於人體形成宗教知識,主動用實驗技術重復提取物體的響應動作,產生科學崇拜,成為今天知識進步的根源。見圖1 中國扶乩與美國扶乩。五千年來,我們人類第壹次擺脫“鬼神”的恐嚇,解除“宗教”的控制,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思念和求知的話語”為什麽和怎樣“感動與打動”物體。 (又稱反力學實驗)
實驗名稱 動體定位實驗(又稱反力學實驗)
時間地點 1979年冬季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部(原:寶雞衛生學校)
實驗導師 王雅康 先生 原寶雞衛生學校 校長 (生理教研室 主任)
實驗者 王錫寧先生 原寶雞衛生學校 112班 班長
見證人 寶雞衛生學校112班 同學30多人
實驗目的在“碟仙”遊戲的基礎上,鑒定碟子的移動原因。
實驗方法1 用壹個表面十分光滑的白色瓷碟子,扣放在桌面上,要求三個實驗者,每人只能用壹個手指放在碟子光滑背面的同壹測邊緣處並努力有意識的設法移動碟子。
實驗結果1 碟子的運動範圍是,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碟子發生了後退移動,那壹定是非人力的效果。見圖2 實驗結果1。
實驗方法2 讓2女1男三個選手,要求碟子做直線後退運動。
實驗結果2 碟子被催眠後可以迎面頂著操作者的手指向後移動,證明是碟子本身在移動而非人的集體不隨意運動。見圖2-動體定位實驗。
實驗方法3 用壹塊50厘米長的光滑玻璃板制作壹個角度可以調節的斜坡,斜坡的角度從小到大逐步增加,2女1男三個選手,每人伸出壹個手指,同時放在表面十分光滑的壹個白色瓷碟子背面同壹測邊緣處,待碟子進入催眠狀態,要求碟子做直線後退上坡移動。
實驗結果3 當玻璃斜坡的角度小於五度時,壹般組合選手的碟子均能夠順利爬到坡頂。當玻璃斜坡角度大於五度時,各組選手的碟子爬坡能力開始呈現出不同的差異,顯示出不同組合選手施加碟子的作用力有強有弱,同壹組選手在不同時間的操作也會顯示出明顯的差異,與選手身心狀態有關。當玻璃斜坡角度等於三十度時,所有選手的碟子均無法爬上坡頂。
實驗方法4 用同壹組操作人員背對背測試,選擇外觀完全相同的5個白色小瓷碟子,將其中的1個碟子先交給操作組誘導催眠,然後與其它4個沒有被誘導催眠的碟子混合在壹起交給操作組測試,操作組直接發問測試,要求碟子立刻響應畫出壹個圓圈。
實驗結果4 只有事先被誘導催眠過的碟子可以立刻響應畫出壹個圓圈,其它4個碟子都是原地不動沒有響應。證明,被催眠的碟子已經發生了變化,與普通的碟子不壹樣了。
實驗方法5采用醫用光電比色儀比對玻璃試管內生理鹽水被催眠前後的變化。
實驗結果5連續反復實驗記錄顯示,玻璃試管內生理鹽水被催眠前後,光電比色值發生明顯的同壹方向微量偏差。
實驗方法6采用專業高精密度分析天平對“碟子”進行催眠前後的質量測定。該精密分析天平支持質量測定範圍是0.1-0.0001克,被催眠的碟子就是“天平的黑朔料托盤”。
實驗結果6連續反復實驗記錄顯示,對托盤催眠十分鐘,托盤平均失重0.01572克,再催眠十分鐘,托盤平均失重達到0.0345克。結果:催眠會導致碟子暫時失重。根據愛因斯坦的質量能量關系式 ΔE=Δmc^2 計算,ΔE = (0.0345/1000千克)*( 3*10^8 米/秒)= ΔE = 10350焦耳。假如實驗者催眠碟子產生的信息作用力等於物體暫時失去的質量,那麽可以測出實驗者催眠碟子產生的信息作用力是10350焦耳。
在人類的科學發展歷史中,還從來沒有過向寶雞衛生學校醫師112班這樣,由老師帶領全班同學集體參與實驗,***同見證人類進步的偉大瞬間!這是壹個劃時代的實驗,是壹次嚴格的科學檢驗,它不是預先設計的,而是由反對者現場設計並現場驗證。在場協助和見證實驗的中國男女師生超過30人,實驗結果被反復進行驗證超過5次,直到在場的人都對結果確信無疑。結果出人預料,從物理和生理都無法解釋。
在30年前壹群西醫學專業的中國師生進行的這項實驗意義非同小可:“如果人的意識真的能夠對物體的行為產生作用,那麽所有的科學實驗結果都很難排除這種影響因素。” 這是壹個顛覆性的實驗,這是壹個將中國傳統故事升華為東方科學的成功實驗。
動體定位實驗——將成為中國影響世界的重大發現,由“扶乩”技術逐漸簡化演變出“碟仙”遊戲,代表中國社會的非主流意識形態,在民間廣為流傳。知道地球有磁場,才會佩服“指南針”的偉大,我們應該向信任“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壹樣,信任“扶乩”也是中國古代壹種偉大的發明。 (又稱字典實驗)
實驗目的:探測鑒定碟子回答問題的知識來源和碟子的智力邊界。
實驗方法1:讓被催眠的碟子連續運算開根號,√2 ,√3 ,√5 ,√7 ,√9
實驗結果1:只有√2 的計算結果正確,其它都錯誤,到運算√11 時,碟子開始拒絕回答,在桌上連續不停畫圓圈。說明被催眠的碟子其智力有邊界。
實驗方法2:在桌邊放壹本新華字典書。讓被催眠的碟子查字典。要求碟子回答某個字在新華字典第幾頁第幾行。如果碟子能夠準確回答,說明其知識直接來源字典,如果不能回答,說明其知識直接或間接的來源人體。
實驗結果2:讓被催眠的碟子查字典,所有答案,全部錯誤。說明碟子的知識來源受人體限制。被催眠的非生命體其意識應答活動內容來自催眠誘導人群。 (又稱反迷信實驗)
實驗目的:設計與傳統規則矛盾或平行或不同實驗條件,檢查“碟仙”實驗能否正常進行。測試成功的標準:碟子在5分鐘內被激活,用碟子繪制等邊三角型,圖形三邊相等。碟子運行中途無停頓。
實驗方法1:
n 時間選擇: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黎明等壹天中的任意時刻。
n 季節選擇: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等壹年中的任意時刻。
n 地點選擇:北方、南方、城市、農村、工廠、機關、學校、部隊、室內、室外、地下室、水面船上、地上、桌上、床上、玻璃板上、金屬板上等任意地點。
n 香燭選擇:點藏香、點草香、點蚊香、點佛香、點香煙、不點香、點蠟燭、不點蠟燭、開燈、關燈等改變附加條件任意情況。
n 咒語選擇:“碟仙、請出來”或“請出來”或“盤子、請出來”或“齊步走”或“馬克思請出來”或“毛主席請出來”或“鬼子請出來”或“嫦娥請出來”或“……”等重復任意誘導語。
n 誘導圖選擇:報紙、白紙、宣紙、牛皮紙、油布、塑料布等,紙上有圖案、紙上沒有圖案,不用圖,不用紙。
n 語言文字選擇:中文,英文,韓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德文,泰文,日文,俄文,阿拉伯文,印尼文,馬來文,越南文,法文15種語言文字。由於壹些語種同時被多個國家采用。比如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均被幾十個國家采用。所以,本實驗提供的15個語種已經覆蓋了100多個國家。
n 碟子選擇:白色、藍色、花色、銀色、金色、瓷制、陶瓷、搪瓷、玻璃制、不銹鋼制、木制、竹制等,碟子形狀、蓋子形狀、碗狀、平板狀、三角型、球型、碟子扣放、碟子正放等任意材料、任意形狀。
實驗結果1:實驗均能夠正常進行,說明誘導與誘導時間、誘導季節和誘導地點無關。誘導與誘導環境有無香燭、燈光無關。誘導與誘導語內容無關。誘導與誘導圖紙無關。誘導與誘導體大小、形狀無關。
實驗方法2:年齡選擇:15歲、18歲、20歲、25歲、35歲、55歲、65歲的男女任意年齡。
實驗結果2:呈現有如下規律,說明誘導與誘導人年齡有關。
少年人和老年人實驗的成功率低於青年人,少年人和老年人男性實驗的成功率低於女性。實驗筆記:被作用物體——碟子,其移動所需的能力是來自人體供給,我們還不清楚這是壹種什麽類型的能力,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驅動碟子前進的這種未知能力在女性要比男性略強大,在青年人要比小孩和老人略強大。
實驗方法3:人員分組選擇:男性單人組、女性單人組、女性雙人組、男性雙人組、女性3人組、男性3人組、女性4人組、男性4人組、男多女少3人組、女多男少3人組、男多女少5人組、女多男少5人組等男女選手年齡在16-55歲之間,以25歲為主。
實驗結果3:呈現有如下規律,說明誘導效果與誘導人性別及組合方式有關。
驅動碟子前進的這種未知能力有正、負極性,雙性組實驗成功率明顯高於單性組實驗,女多男少型分組成功率高於男多女少型分組。實驗筆記:驅動碟子前進的這種未知能力,在每個人的強弱有不同,1個人的能力比較弱,多個人的能力合在壹起比較強,男女合在壹起會更強,2女1男組合產生的能力強度會達到壹個臨界水平,再增加男女人數,碟子運行速度不再繼續加快。碟子運行速度的臨界點是:41厘米/秒。
實驗方法4:將被催眠的碟子放在火中燒5分鐘,將被催眠的碟子用220伏通電5分鐘,將被催眠的碟子放在水中沖洗5分鐘,將被催眠的碟子放在桌子上靜置5分鐘。
實驗結果4:操作碟子都可以立刻響應畫出壹個圓圈,說明碟子本身的改變與火的作用、電的作用和水的作用無關。將被催眠的碟子放在桌子上靜置40分鐘後,操作碟子還可以緩慢移動,但是已經不能畫出壹個完整圓圈了。證明,被催眠的碟子從人體得到了某種東西,這東西不怕火、不怕水、不怕電,但是會自然揮發失去。 1、 目的(Objective):嘗試用 “碟仙”的方法實現無數據通信。
2、 材料(Material):白色瓷碟子,筆記本電腦,光電鼠標。
3、方法(Methods)與結果(Results):“碟仙”通信實驗包括三組雙盲法實驗[9]。
碟仙通信實驗1:實驗者分成兩組,采用雙盲法實驗。壹組實驗者先在裏屋用白紙書寫十個0到9的數字作為樣本,另壹組實驗者在外屋通過操作“碟仙”問答,獲取裏屋的書寫內容信息作為實驗讀數,然後將兩組數字對照測量其吻合程度。結果1:樣本數=40,正確讀數=3,不正確讀數=37,吻合率=3/40*100%=7.5%,誤差呈波動性,有進行性擴大(疲勞衰減)的趨勢。見表1.
表1 樣本a 8 6 5 3 2 9 7 4 0 1 讀數a 6 7 8 4 3 9 0 7 2 6 樣本b 7 4 3 1 0 8 5 9 6 2 讀數b 7 6 8 6 6 8 7 0 2 3 樣本c 6 8 8 6 8 8 6 8 8 1 讀數c 7 6 2 3 7 6 8 4 1 2 樣本d 1 6 4 6 5 3 2 8 9 7 讀數d 4 3 6 7 8 5 7 0 6 1 碟仙通信實驗2:實驗者分成兩組,采用雙盲法實驗。壹組實驗者在外屋先用普通的電腦鼠標(該光電鼠標與開機狀態的電腦相連)代替碟子做“碟仙”問答,另壹組實驗者在裏屋通過電腦顯示器觀察鼠標的光標在電腦中的應答結果,然後將兩組的“問答”與“應答”內容進行對照測量其吻合程度。結果2:鼠標與開機狀態的電腦連接時,不能被催眠。將鼠標從電腦斷開,再次實驗,鼠標很快被催眠成功(鼠標開始執行畫圖指令並成功劃出園、劃出正方形、劃出三角形)。鼠標被催眠後,再將鼠標與開機狀態的電腦連接,人類首次看見鼠標的自主移動在電腦屏幕上留下光標的移動軌跡,鼠標在進行指令動作時,光標也在屏幕上執行相同的動作。背對背實驗,要求鼠標自主移動使光標努力對準屏幕的中心,結果顯示,第1次光標屏幕中心定位誤差是偏向4點鐘約3厘米。第2次光標屏幕中心定位誤差是偏向4點鐘約5厘米。第3次光標屏幕中心定位誤差是偏向2點鐘約10厘米。光標中心定位平均誤差約6厘米,誤差呈進行性擴大(疲勞衰減)趨勢。
碟仙通信實驗3:實驗者分成兩組,采用雙盲法實驗。壹組實驗者在外屋先用特制的電腦鼠標(該光電鼠標被催眠後與電腦通電連接並且鼠標左鍵被膠布黏合呈持續按鍵狀態)代替碟子做“碟仙”繪圖,另壹組實驗者在裏屋打開電腦畫圖板、通過電腦顯示器觀察鼠標的光標移動繪制的圖案,然後將外屋的“繪圖”與裏屋的“作品”內容進行對照測量其吻合程度。結果3:被催眠的鼠標自主移動繪出的圖案是壹個圓圈。鼠標動作與光標視頻動作同步,鼠標動作視覺看上去很園很標準,光標視頻動作看上去圓圈的大小相似,而曲線不光滑,曲線變形明顯。
4、結論(Conclusion) :將“扶乩”技術逐漸簡化演變而成的“碟仙”實驗與筆記本電腦和光電鼠標等工具材料結合,采用三組雙盲法實驗測試發現:在人體之間進行的扶乩通信實驗,其結果的準確性是7.5%。在人體和計算機之間的扶乩通信實驗,其光標中心定位平均誤差約6厘米。在人體之間和人機之間進行的扶乩通信實驗,普遍存在有誤差呈進行性擴大(疲勞衰減)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