虜讀作:lǔ。
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最早見於甲骨文。本義是指戰俘,引申為奴隸,奴仆,敵人,虜獲,後也指蠻族。
康熙字典
《唐韻》郎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虜掠也。《漢書·晉灼註》:生得曰虜,斬首曰獲。
又地名。《水經註》:淄水又東逕臨淄縣故城,其外郭即晉獻公所徙臨淄城也,世謂之虜城。《六書正譌》:生得者,則以索貫而拘之,故字從毌從力。俗從男,非。
相關組詞
1、索虜
[suǒ lǔ]?
南北朝時南朝對北朝?的蔑稱。索指發辮,古代北方民族多有發辮,故稱。
2、胡虜
[hú lǔ]?
秦?漢?時稱?匈奴?為胡虜,後世用為與中原敵對的北方部族之通稱。
3、首虜率
[shǒu lǔ lǜ]?
古代按首級及獲俘數量評核軍功的標準。
4、破虜將軍
[pò lǔ jiāng jūn]?
更始元年(公元23年),義軍攻破長安,王莽敗亡。更始帝劉玄建都洛陽,其到達洛陽後,以劉秀(即後漢光武帝)為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
5、虜廷
[lǔ tíng]?
亦作“虜庭”。古時對少數民族所建政權的貶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