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的意思如下: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的意思是天子喪失了自己的職守,原本由天子掌握的文化學術流落到諸侯國乃至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所處之地。出自《左傳·昭公十七年》。
典故:
魯屬國郯國國君郯子朝魯,魯昭公與之宴,因問而縱論古代官制淵源。孔子得知見郯子而學之,既而告人曰:“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春秋時期,王權衰落,禮制破壞,庠序廢墜,文化職官四處流散。
《論語·微子》載:樂官大師摯去齊國,樂師幹去楚國,樂師繚去蔡國,樂師缺去秦國,打鼓的方叔遷居黃河之濱,搖小鼓的武移居漢水地區,少師陽和擊磬襄遠徙海邊。“學在官府”局面被打破,詩書禮樂向民間擴散,促使文化下移。
資料擴展:
“失官學”,又稱“放逐學”或“四夷學”,是我國古代儒家在政治被“放逐遠離和諧的非正常狀態之後,居而學習的壹種學術活動形式。
失官學名字源自《春秋》,指的是郭璞叛離西周君王老子,被放逐入安西,創立了“失官學”,在藍田水邊開墾荊草地和練農耕禽藉,
建立“四夷”室內教室。郭璞在“四夷”室內向有誌之士開設開傳授文武之諸科,分別命名為室內文官學和室內武官學,向人們提供解讀讀書的方法,以補充其他學校的不足。
失官學的主要思想是倡導“學習尊重自然,開墾草原,調控水沙,以及改善農、開疆拓境等實用的社會實踐性的功能”。
他們主張以實際行動取代文字或思想以豐富自身的知識來改善國家的耕種,並增強人民的整體幸福感,最終追求社會文明化。失官學進壹步證實了儒家傳統文化中“學習改善自我、綜合文化與生活”的理念。
失官學也啟發了許多古代政治思想家和文學家。它教會了壹代又壹代中國人煉金術、科技創新、歷史歸納和知識積累,使得政治思想更加發達,文學文化更加繁榮。
綜上所述,“失官學”的建立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不可廖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