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誰能講講“刑不上士大夫”的典故?

誰能講講“刑不上士大夫”的典故?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壹句,出自於春秋時期成書《禮記·曲禮上》。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被指控為孔子鼓吹奴隸制、等級制,反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證據。

其實,孔子在回答弟子冉有的問題時,明確否定了把“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解釋為“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於禮”的說法。他說:“凡治君子,以禮禦其心,所以屬之以廉恥之節也。”大夫作為“人上人”犯了罪,輕則應自請處罰,不待有司來繩牽索綁;重則聞命自裁,不待君主令人動人動刀動斧。(參見《孔子家語·五刑解》)更進壹步,孔子編纂詩三百,有“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待)”這樣的句子。

孔夫子鼓吹德教,標舉壹個“恥”字,用以治理國家自然是“大而無當”,不合時宜,但作為對社會管理階層(幹部)的壹種品質要求,應當說還是頗有幾分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