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是的意思:會危害生命健康的物質。
毒(讀作dú、dài)是漢字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說文》中的小篆文字中。本義指毒草,引申之亦指毒物。
會意字。此字始見於《說文》中的小篆文字中,《說文》小篆文字其上部分像是壹個“山”字,下方是“母”字的篆體文字。而到了漢代時期,上方的兩邊翹起部分變成了壹橫,下方的“母”字更加接近現代漢語的書寫。漢代時期以後,沒有很大變化。直至發展到了現代漢語。
“毒“字本義是指毒草。《說文》中說“毒,厚也。害人之,往往而生。”這裏指的就是本義。後引申之亦可指毒物。又可指毒害。毒害往往使人痛苦,所以後引申指苦痛。
康熙字典: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徒沃切。音碡。《博雅》:惡也。壹曰害也。《書·盤庚》:惟汝自生毒。《禮緇衣》:惟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
又深害曰漸毒。《莊子胠篋篇》:漸毒頡滑。
又痛也,苦也。《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為荼毒。《後漢蘇章傳》:分骸斷首,以毒生者。註:毒,苦也。
又恨也。馮衍《顯誌賦》:惡叢巧之亂世兮,毒縱橫之敗俗。註:毒,恨也。《後漢袁紹傳》:令人憤毒。
又藥名。《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鄭註:毒藥,藥之辛苦者。藥之物恒多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