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麥都思的人物生平

麥都思的人物生平

麥都思,英國人,生於1796年,早年曾學習印刷技術。1815年到南洋從事傳教活動, 1823年後在荷屬巴達維亞(今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建立印刷所,翻印宗教書刊。

1835年到廣州,為英國倫敦布道會最早派遣來華的傳教士,多次潛入中國近海測繪地形和了解中國經濟商業情況,後又至山東、上海、浙江、福建等地活動,不久回國,1839年又來中國,1841年鴉片戰爭中任英國侵略軍翻譯,隨英兵艦進入定海,與他人創辦醫院。 1843年被派至上海傳教,他利用負責道路、碼頭建設和管理英僑公墓之便,圈買了上海縣城北門外的大片土地,人稱麥家圈(今山東中路壹帶),作為倫敦會的在華總部,在此建造天安堂教堂,1844年將在定海的醫院搬至其住宅旁,取名基督教醫院(今仁濟醫院),是上海第壹所對華人開放的外國醫院。麥都思精通中文,他通過參加租界的政治活動,對當時薈萃在上海的文人現狀有所了解,認為只有通過滬上文人,才能把西方文化傳播和深入到中國人當中去。他將巴達維亞的印刷所遷來上海,創設中國第壹個近代印刷所——墨海書館,自任監督。

1845年3~5月,他化妝至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將沿途所見寫成《中國內地壹瞥棗在絲茶產區的壹次旅行期間所見》壹書 ,由墨海書館出版。該館於1846年由南市遷至麥家圈,初僅刊印《聖經》和宗教宣傳品,1850年開始譯印西方科技著作並出版介紹西方自然科學知識的書籍。麥都思物色了壹些中國文人,協助洋人、傳教士譯書、編書(人稱秉筆華士),就此培養了壹批傑出的人才,如太平天國幹王洪仁玕早年就曾寄身墨海書館,後來他向洪秀全提出“開放新聞館,任命新聞官”的主張即萌芽於此。我國最早的政論家王韜,受聘在墨海書館工作13年,深受西方近代文化的影響,從而形成了資產階級改良思想。

1848年麥都思、慕維廉等三名傳教士違反規定到青浦傳教,同漕運水手發生沖突,受傷而返,英國領事逼迫清政府“懲兇”、“賠款”、“道歉”,史稱“青浦教案”。

1853年麥都思在上海參與研究、翻譯太平天國文獻,他對小刀會和太平天國持較客觀的態度,並提出應對太平天國采取中立政策,伺機而動。1954年上海英租界工部局成立後,麥都思被推選為工部局董事會第壹屆董事。1857年回國,不久逝世。他著作甚豐,計有中文59種,馬來文6種,英文27種,著有《神學總論》、《中國》、《漢英字典》、《英漢字典》、《上海及其近郊概述》等書。1903年上海倫敦會為紀念他,在上海設立麥倫書院(今繼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