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的拼音是sāng。
部首:又,筆畫:10,五筆:cccs,繁體:桑。
解釋:1、落葉喬木,葉子卵形,邊緣有鋸齒,花黃綠色。果實叫桑葚,味甜多汁,可食用,也可釀酒,葉子可以餵蠶,嫩枝韌皮可造紙。2、姓。
桑,現代漢語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sāng,最早見於商朝甲骨文中,在六書中屬於會意字。“桑”的基本含義為植物名;引申含義為壹種桑屬的落葉喬木,如桑麻。
在日常使用中,“桑”也常做動詞,表示采桑葉,如桑姑。
康熙字典:
《唐韻》息_切《集韻》《韻會》《正韻》__切,顙平聲。《說文》蠶食葉。《徐曰》_音若。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搏桑_木也。蠶所食神葉,故加木_下以別之。《典術》桑箕,星之精。
《詩·豳風·註疏》爰求柔桑,_桑也。猗彼女桑,荑桑也。蠶月條桑,枝落采其葉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愛蠶食也。《史記·貨殖傳》齊魯千畝桑麻,其人與千_侯等。
說文解字註:
(桑)蠶所食葉木。從_木。_桑者、桑之長也。故字從_。桑不入木部而傅於_者。所貴者也。息郎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