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與自己對話的內心敘述,決定了我們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價值取向。如果我們的內心OS把自己當成了受害者,那麽我們的生活壹定充滿了抱怨、批評和指責。
壹旦某人建立了內疚、無用和自卑的性格,他們就會使用“受害者語言”來強化這些感覺。
那些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的人,總是給自己找借口。當妳讓他們做壹件事時,他們通常會說“我會努力的”或“我會努力的”,而這些說法往往是日後失敗的借口。雖然他們會盡力而為,但這會在請求者的耳朵裏引起懷疑,因為經常說類似話的人通常會讓人失望。他們在承諾的話裏給自己留了後路。壹旦結果不盡如人意,他們就會提出很多借口來解釋自己為什麽拖延,為什麽沒有全力以赴,為什麽沒有達到目的。總有說不完的理由。總之,所有的錯誤都是別人的錯。
他們沒有信心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也沒有把握能控制住自己,所以在試圖完成工作之前,就已經假設自己註定要失敗。
其實要想達到目標,首先要相信自己會成功,然後全力以赴去成功。但是,有受害者心態的人的所作所為,所言所行,卻完全違背了這個成功法則。
批評和抱怨也是受害者常用的語言模式。他們在批評的時候,其實是認為自己才是被自己批評的受害者,而抱怨和批評的結果只是讓自己覺得更沒有人性,更沒有安全感。
擺脫負罪感
我在這裏提出四個步驟,可以有效地去除壹直以來不自覺地深植於內心的罪惡感。
?
●從此不再“自我評判”。
修行也可以對自己有同理心,所以不要言不由衷,不要提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記住,最有力量的話是對自己說鼓勵的話。富蘭克林曾經提到,他所有的成功和快樂都得益於壹個自我激勵的理念!
自言自語最好的三句話是“我喜歡自己”、“我能行”、“我有責任”。當妳不斷對自己重復這些話的時候,妳怎麽會有負面情緒和負罪感呢?
?
不要批評別人的言行。
把惡意的批評從妳的字典裏徹底刪除,做壹個從來不說壞話的人!
把“想多了解別人的好奇心”和“總是看到別人的優點”變成壹種習慣。當妳對別人說贊美的好話時,不僅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還會讓妳更喜歡自己。
●不要用任何理由讓別人產生負罪感。
當妳與朋友和親戚交往時,不要使用有負罪感的詞語讓別人感到內疚。
為別人付出的最好方式就是無條件的愛和接受,用欣賞、支持或者至少是沈默來代替批評。
●拒絕別人用愧疚來操縱妳。
以後不要讓任何人試圖讓妳對任何事情產生負罪感。如果妳的父母或另壹半再次嘗試情感勒索,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妳又要讓我有負罪感了,是不是?”」
當妳拒絕了別人強加給妳的罪惡感,妳會發現事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也許壹開始他們會感到困惑或者憤怒,但是漸漸的當他們知道老把戲已經不管用了,他們就會以壹種交流的方式和妳互動。當然前提是妳要逼他們正視問題,讓他們意識到妳的情感勒索,揭開這層面紗,他們才能改變。
?
正確表達負面情緒的方法
不斷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就像反復排練不好的事情,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讓負面情緒生根發芽,擴大化。
我們可以把負面情緒比作森林大火。原本只是壹小撮火苗,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火。如果火焰能被及時撲滅,壹場災難是可以避免的。我們的負面情緒也是如此。如果我們能在它們出現時及時控制它們,我們就能避免它們造成的傷害。
?
控制自己的情緒。
記住,沒人能強迫妳去感受什麽,沒人能把妳逼瘋,也沒什麽往事能左右妳。過去的任何事情,任何情況或任何人都不能影響妳,除非妳允許他們這樣做。只有妳能影響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所有發生的煩惱都取決於妳如何解讀和認知它們,取決於妳用積極還是消極的態度看待這個世界。
在我們所有的情感中,最美好的是感同身受。同理心讓我們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情緒。當我們放不下憤怒的時候,試著用同理心,找各種理由去理解別人,而不是去批評別人。這也是為了放下自己,不讓過去的傷害困擾現在的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