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吳昌碩、黃賓虹、高劍父、於非闇等。
1、齊白石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於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壹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裏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2、吳昌碩
吳昌碩(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
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詩、書、畫、印”為壹身,融金石書畫為壹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壹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吳昌碩熱心提攜後進,齊白石、王壹亭、潘天壽、陳半丁、趙雲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吳昌碩作品集有《吳昌碩畫集》《吳昌碩作品集》《苦鐵碎金》《缶廬近墨》《吳蒼石印譜》《缶廬印存》等,詩作集有《缶廬集》。
3、黃賓虹
黃賓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樸存,號賓虹,別署予向。原籍安徽徽州歙縣,生於浙江金華。中國近現代國畫家,擅畫山水,為山水畫壹代宗師。
黃賓虹精研傳統與關註寫生齊頭並進,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幹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後以黑密厚重、黑裏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
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壹;用筆如作篆籀,洗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
代表作品有《山居煙雨》、《新安江舟中作》等。
4、高劍父
高劍父(1879—1951),中國近現代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之壹。1879年10月12日生於廣東省廣州府番禺縣(現廣州市番禺南村員崗鄉),1951年6月22日卒於澳門。
高劍父,漢族,廣府人,名侖,字劍父,後以字行。與陳樹人、高奇峰壹起致力於中國畫改革,後人稱嶺南畫派。
代表作品有《江關蕭瑟》和《絕代名姝》等。
5、於非闇
於非闇(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原名於魁照,後改名於照,字仰樞,別署非闇,又號閑人、聞人、老非,近現代中國畫家。原籍山東蓬萊,出生於北京,自幼得書畫家傳。
1912年入師範學校學習,後任教於私立師範校、私立華北大學美術系。兼任古物陳列所附設國畫研究館導師。1935年起專攻工筆花鳥畫。
1949年後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北京畫院副院長。
作品有《玉蘭黃鸝》、《丹柿圖》、《牡丹鴿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藝蘭記》、《中國畫顏料研究》、《我怎樣畫花鳥畫》。
百度百科——齊白石
百度百科——吳昌碩
百度百科——黃賓虹
百度百科——高劍父
百度百科——於非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