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註釋
①初九:爻題。易卦的爻題, 以“九”標示陽爻,以“六”標示陰爻。又以“初”、“二”、“三”、“四”、“五”、“上”分別標示各爻的順序。
②潛龍勿用:比喻君子被壓抑於下層,很難有所作為。
直譯
初九:機會還未成熟,潛藏的龍無法施展才能。此時,應韜光養晦,不可貿然采取行動。
《象傳》說:“潛藏的龍無法施展才能”,是由於初九陽爻處在下位,所以壓抑難伸。
詳解
初九爻就是乾卦的最下面的爻,是陽爻居陽位,周易中爻都是從下往上,初九或初六;九二或六二;九三或六三;九四或六四;九五或六五;上九或上六。九為陽爻,六為陰爻。
“潛龍勿用”,“潛”在《說文解字》裏的解釋是:涉水也;在這裏是潛藏的意思。“勿”引申為:雜色旗。以前打仗投降的時候都是舉白旗,意思就是“勿打了”。“用”在《說文解字》裏的解釋是:可施行也。“勿用”就是不要用。這壹爻,雖然是陽爻得陽位,但位置在最下方,也就是陽氣還在地下,所以是“潛龍勿用”。“勿用”就是還不是發生功用或采取行動的時候,不可妄動,要等待時機。
龍是壹中華民族的圖騰,也是壹個純陽中正之體。人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壹條“龍”,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壹個純陽之體,陰陽沒有分化,負陰而抱陽。
任何事物都是這樣,萬物已開始,妳看不道它的結果,等到後來才知道結果如何,理想的結果就是中正,不理想的結果就不是中正。
每個人的、單位的、政府的、國家的任何事情在時機沒有成熟的時候,千萬都不要盲目行動,也壹定要用心管住自己的部下不要行動,就這麽簡單。妳想龍都不能妄動,何況我們都是凡人呢。
所謂知命認命,這就是命啊!命者,道也。這就是天道,不是妳不行,而是時機沒到。
所以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是哪“三省”呢?“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就是: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我們不用每天“三省”,我們每周“省”壹次,每周能學習兩小時傳統文化,就已經足夠了。
《小象辭》用“潛龍勿用,陽在下也。”進壹步解讀“潛龍勿用”,初九爻身處最低,陽氣的力量潛伏在地下,象征君子處低微之位,不是發揮作用的時候。
初九陽爻在下,宛若壹條巨龍潛伏在萬丈深淵,位卑力微,有誌難伸。此時,不應當也不可能有什麽作為,必須等待時機成熟再壹舉騰飛。這壹爻說明:在潛伏時期,應當隱忍待機,不可輕舉妄動。
韜光養晦,厚積薄發 。
典籍有解釋、典故有引申,前賢諸子對其或描繪或提煉或升華處信手拈來,本文且不做贅述。
韜光養晦。歸於大處,它是格局視野;歸於細微,它應該是精神內心。個體的心神深處的恒久的壹種自省、自律、自正。省是看到不足,律是依從規範,正是不偏不倚。在生物體自私而貪婪的本質作用下,須承認這幾點知易行難,長久為之更是考驗。
在現代社會,我理解的個體韜光養晦,更直白的指向是靜思。不管外界環境帶來如何巨大的變動、壓力,均應還以去粗存精,去偽存真,刪繁就簡,以安靜從容的深思調整拓展自我的空間,去決定每壹次的路徑恰恰是仿佛磨刀石壹般的韜光養晦,能把人性的尖銳挫圓、缺陷補平、混濁澄清,使之逐步有形態、有輪廓,更明亮、更潤澤。在隱忍進退裏磨礪掉斑駁,磨礪出色彩。
從個體屬性,社會分工來看,工人、農民、學生、職員、領導、高管、專家、決策者等,壹個個的個人實現這種靜思,擁有這個覺悟,才會在收成、事務、技術、市場、制度上贏得並成就某種全局優勢。
依附傳統而來的韜光養晦韌性十足,沒有在歷史的流動中褪去光芒溫熱,它仍舊是真正滋養精魄的法寶。韜光養晦,重在養,難也在養。
厚積薄發。字面體會為積累,本質是學習目的、學習能力,學習效率,三者歸壹則是自強。為什麽要把“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放在壹起,因為這二者密不可分。沒有自省、自律、自正於下方三足鼎立,上方的自強則強不起來,立不起來。所有的有所作為也無從談起。這兩個詞是最辯證的有機體。
技術創新、匠心精神、拒絕造假、堅守底線、反腐倡廉、減少貧困、堅持改革等等,這些個在發展裏追求實現的倡議,都需仰仗於厚積薄發。我們既然想到了,我們就要去做,真真切切地做,有力高效的去做。韜光養晦是意誌力的體現,厚積薄發是行動力的呈現。
話到此處,慚愧不已。姑不論別人,哪怕是自己,比對這八字的堅持,也屢屢未曾達到。競爭態勢每況愈新,全球格局天天翻篇,若壹人松懈忘卻,更多人裹足無視,則家國危矣。做好自己,才對得住小家,才維系得起大家。終究還是那句話:滴水成海,匹夫即國。
如何養,如何積,如何發。壹生的命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