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唐代房玄齡寫的《晉書?列傳三十九》 ,說這句話的是東晉司空王導,伯仁指周顗,字伯仁。
故事背景是東晉晉元帝司馬睿時期,王導是當時的豪門大族王氏中的主要人物之壹,兩晉時期,由於各方勢力混戰,各自爭奪勢力,瑯琊王氏家族由於擁立晉元帝司馬睿有功,家族勢力十分龐大,龐大有力量可以撼動王權。
王氏除了王導之外,還有壹個親兄弟王敦,和王導忠心地為晉國效力不同,王敦很有壹番野心,他在外掌管軍隊大權,漸漸地對司馬睿產生不滿情緒,雙方矛盾日益加深,最後王敦終於起兵進犯京師建康。
王敦起兵之後,便有人勸司馬睿滅了瑯琊王氏壹族,當時王導還在京師,他對王敦的做法並不是很贊同,此時出了這種事,他便急匆匆地跑到宮門外向司馬睿請罪,說自己和王敦沒有聯系,反叛的是王敦,王氏壹族是始終向著他的。此時的司馬睿還在觀望,並沒有馬上做出回應,就這樣,王導每天帶著壹幫族人在帶宮外跪著,以表忠心。
某日,周伯仁要進宮見司馬睿,周伯仁也出身世家大族,他為人耿直,在當時很有名望,王導見他從自己身邊走過,便急忙呼喊,要讓他替自己在司馬睿面前多提壹下自己。周伯仁是個典型的面冷心善,他直接無視王導,看似無情,但在宮中見到司馬睿時,卻極力為王導開脫, 說王導和王敦不壹樣,絕不可能背叛。司馬睿也覺得他說的有理,便留下他吃酒。
等周伯仁吃醉出了宮門,王導便急切地詢問,哪知周伯仁還是無視了他,王導壹時心如死灰,對周伯仁不免心生怨念。可他不知道的是,回到家中醒完酒的周伯仁,第壹件事就是寫奏折繼續替王導說話。
但此刻王導已經誤會了,後來王敦領兵占領建康,大開殺戒,在處置周伯仁時,王敦刻意問了王導意見,但王導卻默不作聲,王敦以為周伯仁和王導有過節,於是就此殺了他。再後來,王導在查看宮中奏折時,發現了周伯仁當年的奏章,這時他才明白過來,原來周伯仁壹直都是護著自己的,這時他痛哭起來,說?我雖沒有直接殺死伯仁,可伯仁卻是因我的不作為而死的!?
這邊是伯仁之死的過程,這樁慘案告訴我們,做了好事最好能當面講出來,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傲嬌,否則,冥冥之中可能就會改變事情原本的樣子,讓人產生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