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寓含傳統文化意象梅、蘭、竹、菊、荷、柳、松柏、芭蕉、梧桐、紫燕、鴻雁、杜鵑、哀猿等成語典故或古詩詞

寓含傳統文化意象梅、蘭、竹、菊、荷、柳、松柏、芭蕉、梧桐、紫燕、鴻雁、杜鵑、哀猿等成語典故或古詩詞

梅蘭竹菊的詩詞:

★梅

壹樹寒梅白玉條, 回臨村路傍溪橋(張渭《早梅》)

▲蘭

蕙蘭有恨枝無綠, 桃李無言花自紅(歐陽修《舞春風》)

◆竹

嫣然壹笑竹蘺間, 桃李漫山總粗俗(蘇軾《寓居定惠院》)

●菊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 愛情詩及其意象

例:《雨霖鈴 寒蟬淒切》(柳永)《鵲橋仙 纖雲弄巧》(秦觀)《壹剪梅 紅藕香殘》(李清照)《錦瑟》(李商隱)

特征(意象):青鳥、鴻雁、燕子、鴛鴦、桃花、紅豆等。

表現要點:綿綿思念 款款深情 離情別恨

田園山水詩及其意象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風、農家風光、山間勝景等 。

表現要點:寧靜、閑適、恬淡、農家樂(豐收喜悅)、隱逸情懷等。

詠物詩及其常見意象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蟬、蜂等。

表現要點:托物言誌,以中心物象的本質特征,寄寓詩人的情懷。

送別詩及其意象

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維)《別董大》(高適)《贈汪倫》(李白)

特征(意象):文題(送、贈、別等),柳,酒,歌,船,長亭短亭,灞陵亭(灞橋),南浦等。

表現要點:離情別恨 深情厚誼 激勵勸勉

邊塞詩及其意象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涼州詞》(王之渙)《出塞》(王昌齡)等

特征(意象):邊關、玉門關、羌笛、胡人、胡馬、黃河、長城、明月、陰山、黑山等。

表現要點:邊塞風光、奮勇殺敵 、誓死衛國、征人愁怨、思鄉思親、同情批駁

行旅詩及其意象

特征(意象):驛道、征鐸、馬、船(舟)、杜鵑、鴻雁、客、浮萍、飛蓬等。

表現要點:旅途艱辛 漂泊無依 浪跡天涯 歸期遙遙 孤獨仿徨 思鄉思親

古詩詞中的燕子意象

燕子屬候鳥,隨季節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檐下。因此為古人所青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寓情之豐富,非其它物類所能及:

1、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如:“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歐陽修《采桑子》)、“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宴殊《破陣子》)、“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

2、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如:“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詩經·燕燕》)、“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宴殊·《破陣子》)等。

3、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的《烏衣巷》)、“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宴殊《浣溪沙》)、“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 張炎《高陽臺》

4、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如:“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於薄情夫。”(唐代郭紹蘭《寄夫》)、“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馮延巳·《蝶戀花》)、“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張可久·《塞鴻秋·春情》)、“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於薄情夫。”(曹雪芹·《紅樓夢》)等,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

蟬:喻品行高潔。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如:“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駱賓王《在獄詠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李商隱《蟬》)、“甚獨抱清高,頓成淒楚”(王沂孫《齊天樂》)等,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竹:喻剛正有節的節操、中通外直、虛懷若谷。

如鄭板橋《竹石詩》:“咬定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明·夏昶《墨竹圖軸》:“聞群初夏盡交歡,寫贈瑯環著意看。但願虛心同晚節,年年此日報平安。”;清·丘逢甲《題畫竹二首其壹》:“拔地氣不撓,參天節何勁。平生觀物心,獨對秋篁影。”;劉禹錫《庭竹》:“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杜甫《寄題江外草堂》:“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嗜酒愛風竹,蔔居必林泉。”;蒲松齡《竹裏》:“尤愛此君好,搔搔緣拂天,子猷時壹至,尤喜主人賢。”

梅:喻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

如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遊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再如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松:喻堅挺、傲岸、堅強、生命力。

如李白《贈書侍禦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壹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壹個正直的人。又如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再如“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左思《詠史》)、陳毅《詠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蘭:如李白《古風》:“孤蘭生幽園,眾草***蕪沒”、明·陳汝言《蘭》:“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喻人才被埋沒,懷才不遇;又如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陳子昂《感遇》)、“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張學良《詠蘭詩》)。

流水:在中國古代詩歌裏和綿綿的愁絲連在壹起。如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用東流之水來比喻綿綿不斷的愁思。又如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秦觀《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以流水與離愁關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壹種表現方式。在古詩詞中,詩人也常常以流水喻光陰易逝。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樂府詩《長歌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等。

芭蕉:芭蕉和梧桐意象的意蘊差不多,常常是離情別緒孤獨憂愁的象征。

如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葛勝沖《點絳唇》:“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等。

杜鵑:常常用來渲染壹種悲劇氛圍。

如:“其間旦幕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楊花飄落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難》),“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秦觀《踏莎行》),“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文天祥《金陵驛二首》)等。

長亭:陸上的送別之所,水浦是水邊的送別之所,詩從常常用它來喻離情別緒之綿長。

如:“寒蟬淒切,對長亭晚”(柳永《雨霖鈴》)、“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李白《菩薩蠻》)、“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李叔同《送別》)等。

楊柳:楊柳表惜別或思鄉之情。

如:“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劉禹錫《枝詞竹》)、“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無名氏《送別》)、“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

芙蓉”又稱“荷”。“蓮”。“芙蓉”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極娉婷,級高潔的,容易讓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佳子”般的絕代佳人。蓮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裏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壹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壹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王維的《山居秋暝》營造了壹種美麗。和諧,恬靜的意境。“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李白《古風十九首》“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猛斂《怨歌》中的那句“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

姚燧〈〈普天樂〉〉“芙蓉謝,冷雨清打讀書舍,待離別怎忍離別?”

李白《古風十九首》“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詩人幻想自己漂遊於西嶽山的蓮花峰上,碰見的玉女是“手把芙蓉,淩空而行”

無論是用詠荷之美好,還是嘆荷之頹廢,或是贊美蓮之高潔,荷花作為壹種典型的意象已不再是單純的景物,而是壹種感情的象征。

詠月詩在中國詩歌中占有獨特的地位,月亮可以說是古代詩人最偏愛的壹個意象。古代的“月”表現以下的幾種象征:首先是象征團圓,以月圓比喻人的團圓,以月缺比喻人的離別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其次是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鄉,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第三是把月亮當成美好的象征。愛的象征,比如張若虛的〈〈春花秋夜〉〉:“春江潮水連海說,海上明月***潮升。瀲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明月?”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按照 聞壹多的解釋,這裏的“月”代表的是皎心的傳遞。第四是把月亮作為純潔無暇沒有任何汙染象征進而引申為晶瑩剔透的境界 自然的純潔對心靈的純潔,比如李白《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這裏把月亮作為最美好,最純潔的象征。

古人常來借月狀景。抒寫遼闊,比如杜甫白望毛平闊,月湧長江流,遼豎詠月佳問,充滿了詩情畫意,千百年來膾炙人口。

古詩詞中鴻雁意象

中國古代的詩歌,真可謂是汪洋恣肆,儀態萬方。其中,有許多意象由於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閱讀鑒賞詩歌時,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的詩歌意象為突破點,去領悟詩中意象的意蘊,進入詩歌的意境,深入品味詩中蘊涵的情感。在這方面,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有所積累。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作者心境的不同,同壹個物象在不同詩詞中表現出的意蘊往往不盡相同,因而體現出意象的豐富性,我們在閱讀鑒賞古詩詞的時候要特別註意,否則,就容易犯囫圇吞棗、生搬硬套的錯誤。下面,筆者僅就古詩詞中鴻雁形象的意蘊加以闡述。

壹、以鴻雁來指代書信,或托鴻雁傳書,抒思鄉懷親之情

“鴻雁傳書”的典故語出《漢書·蘇武傳》,從這個著名的典故開始,鴻雁就成了書信的象征,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這壹點在古詩詞中的運用比較普遍了。

如杜甫《天末懷李白》中有:“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摯友遇赦,急盼音訊,故問“鴻雁幾時到”,希望遠道而來的鴻雁能夠帶來友人的消息,詩人對友人的關切之情溢於言表,真是情真意切。

以鴻雁來指代書信,或托鴻雁傳書,抒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之情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由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無由見顏色,還自托微波。”(李商隱《離思》);“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晏殊《清平樂》);“雲中誰寄錦書來,實可行,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壹剪梅》);等。

二、以鴻雁為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之情的觸發點

鴻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乘著長風,奮力飛往南方越冬。這種景象每每牽動遊子的思鄉之情,在古詩詞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

如劉禹錫《秋風引》:“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前兩句,以“何處秋風至?”就題發問,引出耳聽蕭蕭風聲、目見隨風而來的雁群,表達作者因遭長時期的貶謫而產生強烈的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後兩句“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把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庭院中的“庭樹”,由遠而近,步步換景,由此觸發獨在異鄉的“孤客”思鄉之情。

又如溫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夢中鳧雁滿塘,自得其樂的景象與詩人的境遇形成鮮明的對比,將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以鴻雁為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之情的觸發點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如:“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歐陽修《戲答元稹》);“雲物淒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壹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等,真是舉不勝舉。

三、以鴻雁喻人生際遇、人生精神境界

1、在古詩詞中,文人常常以“孤鴻”、“哀鴻”的悲鳴來喻人生遭遇的淒涼悲慘。

如《詩經·小雅·鴻雁》中有:“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該詩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嗚之聲不絕。後人常常以“哀鴻”喻在天災人禍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呻吟呼號的饑民,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在古詩詞中,以“孤鴻”、“哀鴻”的悲鳴來人生遭遇的淒涼悲慘的詩詞還有很多。如:“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阮籍《詠懷》);“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李頎《送魏萬之京》);“詩讖吾生信有之,預憐夜雨閉門時。三更忽軫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龔自珍《己亥雜詩》)等等。

2、鴻雁是候鳥,春秋遷徙。在古詩詞中,詩人常常取鴻雁春秋遷徙,壹生漂泊無定,沒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淒涼悲苦。

如蘇軾《蔔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首詞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期寫的,蘇軾用比興的手法,以縹緲的“孤鴻”喻“幽人”,孤鴻驚恐不安,心懷幽恨,揀盡寒枝,都不肯棲息,只得歸宿於荒冷的沙洲,這正是蘇軾貶居黃州時心情與處境的寫照。

在古詩詞中,以鴻雁春秋遷徙,壹生漂泊無定,沒有依靠這壹點來喻人生遭遇的淒涼悲苦的詩詞還有很多。如:“人生處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以飛鴻踏雪、壹去無蹤,暗示人生偶然無定的感慨,形象優美生動,哲理高妙玄遠,讓人發悟,也使人惆悵;“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詩人這裏是用“征蓬”、“ 歸雁”自比,說自己孤單壹人漂泊,像隨風而去的蓬草壹樣出臨“漢塞”,像振翅北飛的“歸雁”壹樣進入“胡天”,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失落與憂郁。

3、鴻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乘著長風,飛往南方越冬。在古詩詞中,詩人常常取鴻雁翺翔於天際,自由自在,喻壹種超然於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遊心太玄”(《贈秀才入軍》)是嵇康的名句,詩人的視線追隨著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鴻雁,隨歸鴻遠去的,不僅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靈。他已化身飛鳥,神遊寥闊長空,達到壹種超然玄遠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遙遊的境界。

又如“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萬裏長風吹送南歸的鴻雁,何等的逍遙,面對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樓開懷暢飲詩從滿懷豪情逸興,飛躍的神思像要騰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這裏的“鴻雁”寄托著詩人的生活理想。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對古詩詞中的意象進行多維解讀,非常有必要,這有助於引領初學者更好地把握古詩詞中的意象,領悟詩中意象的意蘊,進入詩歌的意境,深入品味詩中蘊涵的情感。

詩歌中的菊花意象

菊:隱逸 高潔 脫俗 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壹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範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裏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壹種人格的寫照。

該文章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geren/wzck/200804/84605.html《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