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筆順:1、丶點;2、?橫撇/橫鉤;3、丨豎;4、丶點;5、壹橫;6、丨豎;7、?橫折;8、壹橫;9、丨豎;10、?橫折;11、壹橫;12、丨豎;13、壹橫。
福(拼音:fú)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雙手捧著酒樽往祭桌上進奉的樣子,表示用酒祭神。福的本義為保佑、賜福。用作名詞,指幸福、福氣。“福”還指舊時的壹種禮節,又叫“萬福”。也特指行萬福禮。
在祈求幸福與得到幸福之間,有壹個中間環節,那就是神靈受祭之後賜給求福者幸福。因此,福又有了“使……幸福”“保佑”的意思。這種動詞用法在古代比較多。
如:“神福仁而禍淫”(《左傳·成公五年》),大意是神靈讓仁愛之人得福而讓淫亂之人遭禍。在現代漢語中,福只在幸福、福氣和利益等有限意義上起作用。福可以單獨成詞,如“身在福中不知福。”
在更多的情況下,福是構成詞和成語的語素,如人們把得(享)到幸福生活的命運叫“福氣”,也叫“福分”。
這種福分(氣)體現在具體方面便有了“口福”和“眼福”。能吃到好東西的福分叫“口福”,看到珍奇或美好事物的福分叫“眼福”,這個福就是從幸福、福分取義的。
康熙字典
又《釋名》:福,富也。其中多品如富者也又祭祀胙肉曰福。《周禮·天官·膳夫》: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谷梁傳·僖十年》:祠致福於君。
又福猶同也。張衡《西京賦》:仰福帝居,陽曜陰藏。薛註:言今長安宮,上與五帝所居之太微宮,陽時則見,陰時則藏,同法也。
又州名。秦閩中郡,陳立閩州,唐改福州。又姓。元忠臣福壽。又《集韻》《韻會》並敷救切,音副。藏也。《史記·龜筴傳》:邦福重龜。註:徐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