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若幹:首先應該提升文言文教師的自身素養.這個問題是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讓沒有文言文素養的教師去從事文言文教學,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事情.民國時代的教師幾乎都是古文出身的,因此教學文言文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代教師多數是不通古文的語文教師,因此,造成了文言文教學形式化、應試化等問題的出現.尤其是壹些師專學校畢業的鄉村教師,更是無緣了解文言文基礎和結構,這是教學最大的關卡.繞過這個問題談文言文教學是無實質意義的.其次,應該選擇簡單文言文到復雜文言文開展教學.古代的文言文教學都是通過小學、大學、四經五書等階段進行的,不象現在的教材,將古文的難易混亂,壹下是上古文言文,壹下是近代文言文,讓教學和學生都無法適應.所以在源頭上需要厘清其時代,畢竟上古文言文與近代文言文是有區別的.比如《論語》,有多少教師真正讀懂裏面的語義?卻讓學生初壹就上這個課程,就是亂來的設計.其三,讓教師具備壹定的文言文工具書.最為可笑的是,壹些學校的文言文教學教師竟然用新華字典來理解文言文的詞義,可見這些教學的落後和不適應了.這個方式必須改變.必須讓教學者具備使用文言文字典工具的習慣.其四,根據以上的分析,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策略就應該從:編寫循序漸進的教學提綱、按照不同時代選擇文章教學、掌握基本實詞和虛詞、重點訓練和加深對考點詞匯的理解、加強學生對斷句詞匯的掌握等.如此長期堅持,必然取得好的效果.。
2. 怎樣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建議若幹: 首先應該提升文言文教師的自身素養。
這個問題是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讓沒有文言文素養的教師去從事文言文教學,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事情。
民國時代的教師幾乎都是古文出身的,因此教學文言文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代教師多數是不通古文的語文教師,因此,造成了文言文教學形式化、應試化等問題的出現。尤其是壹些師專學校畢業的鄉村教師,更是無緣了解文言文基礎和結構,這是教學最大的關卡。
繞過這個問題談文言文教學是無實質意義的。其次,應該選擇簡單文言文到復雜文言文開展教學。
古代的文言文教學都是通過小學、大學、四經五書等階段進行的,不象現在的教材,將古文的難易混亂,壹下是上古文言文,壹下是近代文言文,讓教學和學生都無法適應。所以在源頭上需要厘清其時代,畢竟上古文言文與近代文言文是有區別的。
比如《論語》,有多少教師真正讀懂裏面的語義?卻讓學生初壹就上這個課程,就是亂來的設計。其三,讓教師具備壹定的文言文工具書。
最為可笑的是,壹些學校的文言文教學教師竟然用新華字典來理解文言文的詞義,可見這些教學的落後和不適應了。這個方式必須改變。
必須讓教學者具備使用文言文字典工具的習慣。其四,根據以上的分析,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策略就應該從:編寫循序漸進的教學提綱、按照不同時代選擇文章教學、掌握基本實詞和虛詞、重點訓練和加深對考點詞匯的理解、加強學生對斷句詞匯的掌握等。
如此長期堅持,必然取得好的效果。
3. 如何指導初中生做文言文閱讀分析首先,需要認識到的是,我們所說的古文,不過是古代人日常交談的話語,就像我們現在的普通話壹樣。
所以說學好古文不難,難在有文采上。結合我自己的經驗,如果古文基礎較弱,建議按照以下步驟來學習:1,朗讀《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笠翁對韻》、《詩經》,並且能達到流利背誦的水平(都是三字和四字短句,兼有音律美,朗朗上口,可以結合歷史故事)2,《小學生古文100篇》(很經典的小短文,先自行翻譯,然後熟讀,仿寫)。
3,《三言二拍》、《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鑒》上述十壹本書的文白本較好。上述以史書和文白小說為主,淺顯易懂而且趣味性較強,同時也具有較高的文學性,可讀性強4,《世說新語》、《顏氏家訓》、《小窗幽記》、《浮生六記》、《幽夢影》、《菜根譚》、《東坡笑林》、《笑林廣記》、《曾國藩家書》上述九本書中主要涉及古人修身養性,臧否人物,能讓妳感受到古代文學的平易與文學美,5,《古文觀止》、《經史百家雜鈔》、《古文辭類篹》、《桐城派名家文集》、《唐宋八大家文集》、《水經註》、《洛陽伽藍記》、《荀子》、《孟子》、《莊子》、《韓非子》。
以我所見,中華文明文學史上三個比較重要的階段是先秦、唐宋、明清之交。上述十壹本書在這三個階段上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說是各有千秋。
《古文觀止》、《經史百家雜鈔》、《古文辭類篹》是集古今名家名篇之大觀,但三者各有千秋,《古文觀止》較為基礎,後兩者較為艱深;其余八本各有千秋,《孟子》說理精辟,文字流暢,語言形象;《莊子》多用寓言借喻,汪洋恣肆,極有表現力;《荀子》擅長說理,論辯機鋒百出,思想深邃,邏輯周密;《韓非子》以寓言和史料進行深入淺出的論證,平易中見哲理;《桐城派文集》、《唐宋八大家文集》屬於文集類;《洛陽伽藍記》、《水經註》記載較雜,山川地理風情世俗皆有涉獵,且文學性較高。從多個方面來學習,相互印證,全局觀可以形成。
6,就學習的方法來講,學習語言類都是四大法寶:聽說讀寫。對於古文來講,最重要的就是讀、背。
建議多背誦壹些古文的經典名篇,然後進行主題閱讀,漸漸的妳就能找到那種感覺,就是摸到古代人在使用語言的規律和感覺,或者說,語感。找到了語感,對付日常的做題,問題應該就不大。
7,另外,在學習古文的時候,需要準備壹本工具書,壹本即可。就是王力主編的《古漢語詞典》。
8,需要註意的是,《古文觀止》只是古文選集中的壹本,有壹定的代表性,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多加涉獵才可開闊眼界,達到“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境界。9,最後,如果不是對古文感興趣,只是側重於做題,那麽我的建議是要把課本上的壹些常用字詞比如實虛詞的意思、用法搞清楚,還有壹些特殊的句式比如頂真謂語前置等,壹些經典的段落要能熟練背誦,如果想在考試中古文部分拿到比較高的分數,我建議看壹看《史記》,《資治通鑒》,這兩本書的古文版和白話版都看,能做到看著古文就可以講出這個人的歷史事跡比較好。
在日常的考試中,題目常常是選擇某個人的事跡,而後聯系已學過的古文知識來考察,所謂千變萬化,不離其中。兩本書壹本是紀傳體,壹本書斷代史,很具有代表性,考試中的小短文也大都選擇類似的文章進行考察。
4.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課題研究方法提供參考:
1. 論文: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
2. 作者:董乾芳
3. 摘要:《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規定:初中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前充分預習,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要註重課堂教學積極引導,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要布置適當的課後練習,溫故而知新。
4. 出版源:《中學時代》, 2014(14):141-141
5. 淺談如何掌握初中語文文言文解題能力摘要:文言文是我們祖先交流的語言,它有著深遠的歷史,蘊涵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哲、醫、佛、道等文化的精髓,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形式,是中國語言的根基所在。
學習文言文有著重要的意義,從個人方面來講,有助於明理、明善、修身養性;對整個社會來講,也是壹種無價之寶,具有極強的研究價值。“不知有秦漢,無論魏晉”,做人不能忘本,我們不能忘記中國的根。
作為中國人,應該對中國民族性的東西有所了解,學習、熟悉它,並傳承它,讓它繼續哺育著子孫後代。關鍵詞:初中;文言文;引導;學習從小學到初中的每壹冊語文教材都有文言文,尤其是初中,文言文單獨作為壹個專題,由此可見文言文的重要性。
初中的文言文相對小學來說難度提高了很多,它不再是簡單的言語和簡短的課文,而是句式復雜、內容多的文章。因此,很多學生都害怕學習文言文,對文言文束手無策,遇到文言文的題目就像壹只無頭蒼蠅,隨便填填寫寫,詞不達意,達不到學習的目標,也因此而錯失壹個爭取更好的中考分數的籌碼。
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讓學生真正學懂文言文,並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呢?下面筆者來談談自己的觀點:壹、從易到難地導入課文由於文言文與白話文有著比較大的差異,學生學習起來往往比較困難,文言文的壹個字往往富含許多種意思。那麽,我們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應該由易到難。
教師在開始的時候先導入比較簡單的文言文,讓學生學得輕松,並且對文言文產生興趣,喜歡探討鉆研文言文的知識。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壹步壹步地深入學習,才能將文言文學好。
教師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才能夠將學生的基礎打紮實,才能夠將教學的意義體現出來。這樣,不僅教師的教學更加容易進行,而且學生學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
二、要求學生背誦課文要求學生反復誦讀,背誦經典的文言文。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多誦讀可以培養語感,達到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講究內在的韻律和節奏,反復誦讀可以充分領略文章的音樂美,提高學習興趣。
如果能將經典的文言文背誦下來的話,那麽在學生的腦海裏就會有很多句型和詞匯量,才能身臨其境地解讀文言文,體會文言文的真正含義,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或者道理,才能具備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只有具備了能力,才能在解讀其他文言文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在考試的時候運用自如。
由此可見,背誦文言文對於學好文言文有著重要的作用。三、指導學生掌握詞句規律 1.詞語的古今異義著重掌握詞語古今意義的變化,有的詞義擴大了,有的詞義縮小了,還有的詞義轉移了。
如“人災,絕食者千余家”句中,“絕食”作“斷絕糧食”講,與今天的“絕食”意義完全不同。這是詞義演變。
2.壹詞多義文言中詞的多義現象非常普遍,壹個詞往往少則有幾個義項,多則有十幾個義項,在學習時要隨時總結,不斷深化。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如“發”字在“野芳發而幽香”(《醉翁亭記》)中作“開放”;在“去北軍二裏余,同時發火”(《赤壁之戰》)中作“點燃”;在“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君後援”(《赤壁之戰》)中作“派遣”;在“發圖,圖窮而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中作“打開”;在“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五人墓碑記》)中作“發動”;在“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中作“征發,征調”等。
這些都是課內所見的,平時不斷積累實詞在語境中的意義,掌握得越來越多,就會形成觸類旁通的能力,閱讀能力自然會不斷提高。 3.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應該用甲字,而使用時卻借用與其意義毫不相幹、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張良出,要項伯”(《鴻門宴》)中,“要”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邀”。另有壹些古今字,在課本中也列入通假字的範圍,這是由於在古代有的字義項較多,後來就在原字的基礎上另造了壹個新字,以分擔它的壹個意義,原來的字叫古字,後起的字叫今字。
如“莫”和“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從意義上看,通假字與本字是無關的,而古字與今字則是有關的。
4.詞類的活用古漢語有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某種語法功能,並且臨時改變了詞性,有的還改變了讀音。這是文言實詞的特殊用法,如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狀語,名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形容詞用作名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動詞用作名詞,動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
理解詞類活用對掌握實詞是大有好處的,但不必死記硬背。在平時學習、誦讀過程中,即可把握這種語言現象,關鍵是要用心去理解。
四、讓學生試講許多學生在教師的教學下往往能夠比較快速地掌握所學習的內容,但是由於不註意鞏固,或者是由於自信心不足,在做有關文言文的試題時還是不能夠抓住要點,回答完整題目。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及壹些方法,為了增強學生在答題時的自信心,筆者認為可以適當地讓學生進行試講。
在學習了壹段時間的文言文後,學生應該積累了比較多的、相。
6. 小課題研究.文言文熟讀成誦摸索出了壹套能夠激發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1.學法激趣,2.信任激趣,3.導語激趣, 4.板書激趣,5.情景激趣,6.審美激趣,7.古為今用激趣,8.靈活多樣的教法激趣,9.活動激趣。
壹、課題研究的主要背景
隨著社會文化的革新,以及時間的推移,文言文中相應的文化背景、歷史條件、社會形態等等都與學生生存的環境存在著巨大的時空距離,文言文語言表達形式、表現方式、詞法語法等方面與學生現實語言交際之間也都存在隔膜。加之隱藏在古代詩文中的微言大義,又增加了學生認知理解的難度,學生因而對學習文言文產生了壹定的排斥、疏離、拒絕的心理。
其次,現在文言文教學存在兩大誤區。壹種是像學古漢語文選似的壹個字壹個字把它掰碎了,揉碎了,把文言文搞成古漢語當成或外語來教學。還有壹種就是拿了篇文章來,文章還沒有看明白呢,就開始總結思想、分析形象。文言文閱讀應該能夠把壹些東西讀通,讀得很順暢,學生自已去感受。無論讀文言文還是讀白話文,在做文學形象的鑒賞時,就提高語文能力來講,道理是壹樣的。不能把文言文當成外語來學,文言文畢竟是不同時代的漢語。另外也不能把文言文當成白話文閱讀,因為畢竟它有語言障礙。所以教學文言文應該抓住壹些跟主旨非常相關的東西,拿來做壹些重點地解剖。尤其是閱讀詩詞,壹定要從語言裏出形象,不從語言裏出形象,別人是沒法把握的。
再者,在初中階段,學生在課本裏接觸到的文言也只有幾十篇,且內容比較簡短,學習要求也比較低,多數初中老師對古漢語語言現象與規律疏於歸納整理。這樣也導致學生進入高中後,對於內容與語言形式不再像初中那樣淺易的文言文,自然產生了畏懼心理。
鑒於此,如何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就成為文言文教學的當務之急。
二、課題內容綜述
(壹)概念界定
什麽是古代漢語?顧名思義,就是古代漢族人民的語言,古代漢語有口語和書面語之分。
什麽是文言文?文言文是指以先秦的口語為基礎,經過較多的加工提煉而形成的上古漢語的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模仿它所寫的種類作品的語言,如諸子百家、《史記》、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等等,都是古文言實際應用的範例。簡言之,文言文,就是用文言語言寫成的文章作品。壹般把“五四”時期定為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分界限。
什麽是興趣? 興趣是對於事物特殊的認識傾向,它是壹種心理活動,當發展成為愛好時,就成為壹個人的較長久而相對穩定的行為傾向,影響著人們能力的發揮。興趣和愛好是積極性的來源,它是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事物發展規律的壹種動力。是人們在學習、工作等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有了對某項事物的興趣,就能在行為中產生極大的積極性。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全新的實效性的文言文教學模式,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主觀的傾向性,進而帶動對語言的“認讀”“釋義”和“解析”,使學生真正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又領悟到精髓思想,服務於寫作,有益於人生。
(二)理論依據
1、心理學指出:興趣是推動人們進行求知活動和學習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集中精力,積極愉快地從事某種活動。凡是符合自己的興趣的活動,都容易提高人的積極性。
2、心理學研究表明,語言學習過程中,當學生把註意力集中於語言本身(知識、規則)時焦慮程度偏高,而把註意力聚焦在語言所表達的內容時,焦慮程度則明顯降低,學起來就比較輕松。
3、主體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既是教育對象,又是學習、認識和發展的主體,壹切教育的影響作為外部客體的東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活動才能內化為主體的素質。體現學生主體性的課堂教學法是師生***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指導者,學生是自我發展的自主參與者,是積極的探索者和創造者,師生之間是壹種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關系。這種教學能讓學生逐步由以教師指導學的“他主學習”走向獨立自學為主的“自主學習”,最後達到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目的。
4、合作性原則:在課題研究中,必須改變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家校之間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強調互相合作,相互促進。
5、新課程標準指出:“適度強化文言文的學習,目的是促使學生加深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充實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品位。”
7. 如何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閱讀能力論文文言文主要是指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壹種書面語,其特征是註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並且不使用標點,俗稱“之乎者也”。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對文言文中的優秀作品的學習,可以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體會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繼承民族優良傳統。《語文教學大綱》《語文課程標準》以及《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壹考試大綱》對中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都有具體要求。而從日常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有壹種畏難甚至抵觸情緒,文言文教學處於壹種較為尷尬的境地。如何培養和提高中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文言文教學實踐,就文言文教學環節和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作壹探究與嘗試。
壹、從讀壹本文言文原著入手,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對壹切人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中國古代更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典言。這都是強調興趣和愛好的重要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好文言文,培養學生的濃厚興趣自然非常重要。上第壹節文言課,我拿來壹本《聊齋誌異》。學生大都看過而且很喜歡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我先給學生大略介紹小說內容,又說看電視劇固然有意思,但閱讀原著,味道更足。然後我用白話給學生講了《狼三則》其壹。故事引人入勝,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講完後,有的學生要求再講壹個。我說:“本故事中,屠戶得到了壹只死狼,還有壹次他捉到了壹只活狼,妳想知道他是怎樣捉到的嗎?”學生轟然說:“想!”我就把印刷好的《狼三則》其三原文發給學生,讓他們閱讀。十分鐘後,我問學生:“明白了嗎?”有的學生說明白了,但大多數學生說不明白。我借此機會告訴學生,《聊齋誌異》有幾百篇故事,壹篇比壹篇有意思,妳想看明白就要學好文言文。接著,我帶領學生把這篇文章具體細致的學習完畢。學生學的很有興致,聽得也非常認真仔細,情緒都很興奮,效果特別好。以後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壹直都能懷著比較濃厚的興趣。
二、正確朗讀文言文
文言文的學習要重視“讀”,而且是“朗讀”。詞語教學在文言文教學中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學生的充分朗讀作基礎,則往往會適得其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和註釋朗讀課文,熟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篇章的大概內容。
8. 初中文言文的閱讀技巧第壹步: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 壹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而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壹次測試中,考了壹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
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結合註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壹些難懂的文言字詞壹般都會給出註釋。這些註釋有助於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所以,千萬別忽略這些註釋,而應結合註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註意的是,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
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對癥下藥”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壹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
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
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後,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註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
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
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
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壹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妳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④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補出來。
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朱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壹,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三種方法,采用第壹、二種方法回答準確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