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出處 南朝梁·王僧孺 《夜愁示諸賓》詩:“欄露滴為珠,池冰合成碧。萬行朝淚瀉,千裏夜愁極。孤帳閉不開,寒膏盡復益。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
釋義用法 朱: 紅色; 碧: 青綠色。因心亂眼花,將兩色混淆。後用此典形容因心意煩亂或酒醉等而目光恍惚。
用典形式
朱成碧 宋·黃庭堅:“歌煩舞倦朱成碧,春草池塘淩謝客。”
朱似碧 唐·元稹:“書得眼昏朱似碧,用來心破發如絲。”
朱碧亂 宋·辛棄疾:“公子看花朱碧亂,新詞攪斷相思怨。”
朱碧思 清·錢謙益:“不堪朱碧思,含睇向芳叢。”
朱碧眼 宋·黃庭堅:“亂我朱碧眼,空花墜便翾。”
碧作朱 清·納蘭性德:“璇璣好譜斷腸圖,卻為思君碧作朱。”
看朱成碧 唐·李白:“催弦拂柱與君飲,看朱成碧顏始紅。”宋 ·錢惟演:“耿耿寒燈照醉羅,看朱成碧意如何。”宋·張耒:“看朱成碧心迷亂,翻脈脈,斂雙蛾。”
看碧成朱 宋·辛棄疾:“倚欄看碧成朱,等閑褪了香袍粉。”金 ·元好問:“眼花看碧漸成朱,兀兀陶陶樂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