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企業靠什麽?系統?文化?領導力有多重要?
中國有壹部奇書叫《失傳經典》。它不討論唐宗和宋祖的智慧和偉大,但它壹口氣通過歷史,記錄了那些被大人物襯托的失敗者。仔細看完,各種理由都在感嘆,但更多的是意境。其實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幾種挫折的結果。只是最後有人成功了,有人失敗了。發明家愛迪生幽默地自嘲:我發現了壹萬種讓燈泡不亮的材料,意味著下壹個會亮。可惜歷史是過去式,沒有辦法給這些歷史失敗者——在我看來,也許這只是壹個機會,壹個延長的生命,讓他們可以書寫更偉大的歷史。管理企業也是如此。如果妳看它的成功,它總是讓人興奮。但是,成功和失敗是兩回事。妳問壹個成功的人,他為什麽能成功。他可以給自己找很多理由,但他可能不知道所謂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麽。這個世界上成功和企業管理很容易寫,但是作者、編輯和讀者不知道誰對誰錯。同時,每壹個失敗的案例都有值得總結的地方。這些錯誤誰也避免不了,創業者能避免失敗,可能就是成功。不懂得失敗,不搞管理,是沒有辦法成功的。或許以上這些話可以概括。是個小序言,寫在前面。壹個企業靠什麽?聯想靠什麽?在回答這類問題時,成功的因素至關重要。聯想的發展極其迅速,雖然也有過裁員的時候,但總體來說聯想的日子還是比較好的。壹方面歸功於其強大的背景,同時也是經營有方。聯想所代表的國家背景不言而喻。在國家的支持下,作為中國的企業,只要不是太亂,是不可能壹夜之間倒閉的。但是,背景不代表壹切。聯想的管理層確實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全球前三的位置並不是空白的擴張——柳傳誌壹直在強調的“文化”,可以說是聯想的生存之道。用文化育人,用文化育人,壹個好的組織文化,正是聯想區別於其他人的地方——這也將是任何壹個好企業與普通企業的基本區別。文化的概念很廣。甚至字典裏給出的定義是“人類所有的精神和物質財富都可以是壹種文化。”所以,說起文化,它是壹種真的無時無刻不存在的東西,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每壹個人。由此推斷,企業的制度和領導其實也是文化的壹部分。它們都構成了文化的壹個方面。系統足夠重要。在中國幾千年的“陽如陰法”中,法家的核心實際上占據了主導地位。自漢代以來,學者們讓儒家思想進入課堂,實質上卻是把儒家思想改造成了法家思想,用嚴刑峻法維護儒家思想所倡導的社會制度。這簡直就是壹個法家的核心(這個“法”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壹種制度),是儒家的外殼。對於任何管理者來說,制度是基礎。沒有組織文化,還能等編制;但是沒有制度,也就意味著這個組織不可能是真正的組織(因為合作的需要,同壹目標的實現,甚至信息的整合,基本上都受到制度的制約)。這對於壹個處於形成過程中的組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聯想的情況是這樣的:創業階段——初創階段——發展階段。在起步階段,有壹段敘述特別讓人記憶深刻:壹切圍繞目標,逐漸變成了“圍繞規則”,從目標導向變成了規則導向。壹個企業要可持續發展,員工行為要規範,業務發展要規範,管理也要規範。聯想希望規則“精準高效”,希望每個人都能“嚴格、認真、積極、高效”,把很多事情放到壹個流程體系中去規範,比如通過“入模”來統壹新員工的價值觀,比如把總經理辦公室的溝通變成固定的“早餐會”,有三個原則:1。有規定的,堅決遵守;2.規定不合理的,先按規定辦,及時提出修改建議;3.沒有規定的,請示時制定或建議制定相應的規定。“這是新企業必經的階段。創業期的文化,能從零開始做生意,就是勝利。業務起來之後,如果業務還是“業務第壹”,那麽這個公司就是短視的小公司,追求蠅頭小利,和大企業沒有關系。所以“由大而小”,體現了制度的基礎性和首要性。然而,企業的發展是壹種動態的風格,就像管理發展史壹樣。標榜科學管理的泰勒,未必能領悟到管理的真諦。壹切科學化、經常化(其實就是制度化)是管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忽略了“人”這個最基本的因素,必然會遇到發展的瓶頸。不否認泰勒的貢獻,他的偉大在於他讓管理成為壹門可衡量的科學。但是,真正的管理是要考慮人的心理和行為因素的。這就是管理學後期的“梅奧和羅特利斯伯格”,他們所倡導的“組織行為學”代表了管理學的方向。其實在我看來,管理科學的發展已經到了考慮組織文化的時候了。在聯想的案例中,有幾段是這樣的:“當公司越來越大,部門越來越多的時候,聯想更多的講團隊意識,告訴大家“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倡導相互客戶的理念;要求各部門、各層級相互配合,共享資源。提出並實施‘稱謂無共性’,倡導‘平等、信任、欣賞、親情’的家庭文化。聯想對其掌門人的稱呼經歷了三次大的變化,從尊師到尊師,再到俗稱袁青。柳傳誌說,西方管理強調標準化,東方管理強調人情、親情,或者說藝術管理。聯想要以規範科學的管理為基礎,用人情親情來調節。誠然,“主要原材料要標準化”的制度固然重要,但當組織發展到壹定程度,“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明規則與潛規則”開始盛行,制度的第壹性受到質疑。在聯想的情況下,制度和標準化已經不再是影響組織效率的直接因素,聯想的人員開始需要心理上和行為上都能被認可的東西——畢竟人不是機器,人就是人。他們需要的是文化。文化對人的影響遠遠超過制度。毫不誇張地說,壹個組織的文化風格直接決定了它能否生存或發展。聯想進壹步強調的是文化框架內的“規範”,這實際上已經成為聯想倡導的組織文化的壹部分。在中國,華為崇尚狼性文化;在美國,微軟崇尚精英文化;在日本,每個大公司都倡導“公司就是家”的文化,這些都是典型的組織文化。壹個生活在華為的人,如果不能夜以繼日的加班完成超越自己的任務,那麽這個華為員工首先會深深自責。如果華為工程師的辦公室沒有方便的床,這個人簡直就是華為的“另類”。當壹個員工被同化到這種程度,這個公司怎麽可能不成功?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從聯想的案例開始,柳傳誌就壹直想表達這樣的觀點:聯想的成功在於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組織文化)。我想這是任何壹個成功企業家的壹致心聲。至此,我回答了這個問題:壹個企業的管理,壹開始會靠制度,但發展成熟壹定要靠文化。如果要定壹個權重,管理企業靠文化。但是,制度、文化之類的東西不是自己建的,需要領導。同樣規模的企業,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很大壹部分是由領導(或決策者)的勇氣和魄力決定的。壹個優秀的領導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總有辦法讓下屬相信,跟著他走就壹定會成功。壹個領導者應該明白的是“確立領導地位是為了贏得追隨者”,所以他更清楚“僅僅依靠自己的權威來影響下屬的領導者最終會成為過去。真正的領導力必然對應壹群心甘情願的追隨者。沒有追隨者的領導,剩下的無非就是用官位吊別人的胃口。”感覺這段話壹絲不茍,不忍心修改,因為他道出了領導的真諦。壹個成熟的企業,它的制度和文化處處透露著領導者的信息。壹個雄心勃勃的領導者必須在他的組織文化中有壹種膚淺的寫作風格。很多員工,想盡辦法討好老板,自然不會成長。壹個誠實努力的領導,他的員工中自然會產生很多同類型的人,所以這種組織文化就成為了企業的制勝之道。在管理上,“縱向影響力”明顯優於“橫向效應”,也是這個道理。企業領導的人格很可能成為企業的人格。企業領導者驚天動地的勇氣,也成為下屬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聯想的領導可謂成功。從柳傳誌對領導力的解釋來看,他走的路,非常理解領導力的含義。他將領導力內化為聯想的性格,從中可以看出聯想的不凡。當然,除了在人力資源上下功夫,劉老師還是壹個創業者、投資人,甚至是壹個技術專家。這樣無所不能的領導在中國真的很少見。經過多年的努力,從懂貿易到成為公司品牌,獲得更多追隨者,再到放下企業到下壹代,可以說聯想的成功其實是壹種必然。我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領導者,壹直是企業發展的瓶頸。壹方面,小型民營企業在有所成就的時候,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唯壹的經驗,不相信科學管理,充滿了“小家子氣”。這樣的民營企業必然成氣候;另壹方面,壹些有遠見的民營企業家,雖然敢於放手給專業化的職業經理人,卻處處形成約束,讓職業經理人望洋興嘆,無處施展才華。而那些靠業績的民營企業家,由於自身知識滯後,觀念陳舊,即使有壹些美德,也很難建立百年基業,同樣如此。當然,這和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是分不開的。儒家制度、宗派主義、“中庸之道”、傳統經濟權利觀、破壞性思維等壹系列問題都制約著發展。這就不可避免的引出了另壹個問題,變化。但是,變革的難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做到的。只有少數優秀的企業才能實現這個目標,他們在國內引領潮流。而更多的領導只能讓企業維持運轉。可想而知,企業的發展必然會走進死胡同。這個時候為了應對變化,他們能以現有的能力指揮這樣的戰鬥嗎?所以,如果妳問領導力有多重要。我的回答是:在企業中,領導力是第壹決定因素。企業要存在,靠的是制度。企業的管理靠文化。但是,企業的生存和長遠規劃,首先是領導力。領導力將決定中國企業的現狀。在目前的文明水平上,領先第壹的是中國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