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易經》包括三大部分

《易經》包括三大部分

《易經》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詩經》代表文學,《尚書》代表歷史,《禮經》代表生活規範,《樂經》代表藝術,而《易經》代表哲學。《易經》作為哲學的代表,或者說中國哲學的根源,包括了三大部分:《易經》、《易傳》、“易學”。

《易經》的經本身很少,只有六十四個卦象,加上卦辭、爻辭,最多二十頁就可讀完。因內容太過扼要簡單,艱澀難懂,就有了《易傳》。

《易傳》由孔子和他的後代弟子們整理而成。***有十個部分,叫作“十翼”,翼指輔助,像翅膀壹樣。

1《彖tuàn傳》上篇,2《彖tuàn傳》下篇,解釋卦辭;

3《大象傳》,解釋卦義,通常只有壹句話。4《小象傳》,解釋爻辭,通常以《小象傳》為主;

5《系辭上轉》,6《系辭下傳》,是獨立的哲學論述;

7《文言傳》,對某些文字作解釋,但只對乾坤兩卦作特別說明,因這兩卦太為重要;

8《說卦傳》,說明每壹卦出現的原因、命名的理由,以及八卦所象征之物,像壹本小字典。

9《序卦傳》,講六十四卦順序排列的理由;

10《雜卦傳》沒有順序,將六十四卦混在壹起講。很多人認為其內容並無特別的道理,算不上偉大作品。

“易學”從漢代之後壹路發展,學者們各自研究,門派無數。

介紹《易經》要以“經”和“傳”為主,把《易經》與人生的道理說清楚。其大的原理就壹句話;“觀天道以立人道。“天道”代表宇宙大自然的規則,“人道”則是人的世界應該如何生存的道理。整個《易經》的主導思想是在時間的進展過程中,觀察人們應該如何根據自然界的變化,來安排自己的行為,目的是“趨吉避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