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兩小兒辯日文言文課外閱讀

兩小兒辯日文言文課外閱讀

1. 《兩小兒辯日》出閱讀練習題,最好有答案

原文: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1),問其故(2)。

壹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壹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壹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壹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註釋:(1)辯鬥: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壹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壹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裏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妳。 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

2、善於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壹現象的時候,壹方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太陽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清了;壹方從感覺出發,以“如探湯”作比,結合“日初”和“日中”來說,也把理由說清了。

由於作者善於用比喻,語言生動形象,頗有說服力,極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

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麽。 壹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另壹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裏壹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妳多智慧呢?” 第二個對。 忽略地球公轉,只考慮自轉,從太陽中心點到地球表面上的壹個固定點來說,肯定是早上距離長、中午距離短。

只不過這點距離的變化並不足以導致中午熱早上涼,中午熱早上涼是太陽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兩小兒辯日”中講的那個道理。 本文是壹篇寓言故事。

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直覺,壹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壹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壹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寫孔子路遇兩小兒辯鬥,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

兩小兒對於太陽在不同時間距離地球遠近這壹問題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接著寫兩小兒憑借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體會的直覺(視覺、觸覺)闡明所持觀點,以反駁對方觀點。

最後寫孔子面對兩小兒的爭辯,無法裁決而引起兩小兒的“笑”。全文僅壹百來字,卻能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

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是其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從中表現了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是使學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語言特點,同時認識到知識無窮,學無止境。

字、詞古今含義不同是學習本文的難點。如,“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中“去”為“距離”之意,與現代常用義不同。

另外,“孰”“汝”等在現代漢語中很少出現,諸如此類的字詞要讓學生理解。 下面的譯文僅供參考:孔子到東方去遊學,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

孔子詢問他倆爭論的原因。壹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另壹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 另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裏壹樣,這不是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嗎?”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妳知道的事情多呢?”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並復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三、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可查閱課文中涉及的科學常識。也可布置學生課前就“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壹天之中有無變化?為什麽早晨太陽看起來大些,中午卻看起來小?為什麽早晨感覺涼些,中午熱些”等問題自己搜集資料。

2.本文雖行文簡潔,但古今字義不同仍是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如在現代文中很少出現的“乎”這壹語氣詞,在文中出現了三次。解決這壹難點建議分三步。

(1)學生在讀通課文後,根據註釋初步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對於學生不懂的,教師可稍作點撥,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

(2。

2. 初壹下學期的文言文《兩小孩辯日》閱讀

閱讀《兩小兒辯日》,回答1~5題。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壹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壹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壹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壹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文言詞匯——我能給下面劃線的字註音。

①見兩小兒辯鬥 ②日始出時去人近

③壹兒以日初出遠 ④及其日中如探湯

⑤孔子不能決也 ⑥孰為汝多知乎

2.文言翻譯——我能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②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3.內容理解——兩小兒的觀點是什麽?各自的依據是什麽?

觀點壹:

依據:

觀點二:

依據:

4.問題探究——“孔子不能決也”說明了什麽?

我的探究:

5.情感態度——兩小兒壹憑視覺、壹憑觸覺來判斷太陽的大小,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在生活中我們要怎樣做才能避免產生這樣的錯誤?

我的認識:

參考答案:

1.①爭辯;②距離;③認為;④熱水;⑤判斷,判定;⑥通“智”,智慧。

2. ①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②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妳多智慧呢?”

3.認為日出時離人近,日中時離人遠;根據形狀大小來判斷的,近大遠小。認為日出時離人遠,日中時離人近;根據溫度來判斷的,遠涼近熱。

4. ①說明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種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態度;②說明客觀事物是錯綜復雜的,即使是智者也有所不知。

5. 看問題(評價身邊的人)要客觀、全面,要有科學(事實)依據,不能單憑直觀。

3. 兩小兒辯日的閱讀答案

(1)遊:遊學,遊歷。 (2)辯鬥:辯論,爭辯。 (3)故:原因,緣故。 (4)以:以為,認為。 (5)去:距離。 (6)日中:中午。 (7)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壹樣,呈圓形。 (8)及:到。 (9)則:就。 (10)盤盂:過去吃飯的碗,盤子。盤:圓的盤子,盂:古代盛飲食的圓口器皿。 (11)為:是。 (12)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 (13)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裏去。 (14)決:裁決,判斷。 (15)孰:誰,哪個。 (16)汝:妳。

孔子到東方遊學,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壹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 另壹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有壹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壹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壹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壹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裏壹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妳知識淵博呢?”

4. 兩小兒辯日閱讀答案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壹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壹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

壹兒曰:“日初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壹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熟為汝多知乎?”

譯:

孔子到東方去遊學,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孔子詢問他倆爭論的原因。

壹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另壹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

另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裏壹樣,這不是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妳知道的事情多呢?”

孩子們是在“譏笑”孔子嗎?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第十壹冊中編了壹篇《兩小兒辯日》的文言文,在期末考試時也出了壹道與這篇文言文相關的判斷題,原題為:“兩小兒笑曰:‘熟為汝多知乎?’是兩個小孩在譏笑孔子嗎?()”當改這道判斷題時,老師們因意見不統壹而分為了兩派,壹派認為是正確的,壹派認為是錯誤的,針鋒相對地爭持了很久,誰也說服不了對方,最後只好“寬大處理”,無論學生判斷是對還是錯均不扣分。雖然試卷如此改完了,可我卻耿耿於懷,怎能如此含糊地給學生壹個答案呢?

事後,我翻閱了許多工具書,各種說法都有。語文第十壹冊《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上說“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是采用反問句式,這裏應明確兩小兒的笑並無譏諷之意。”可《字詞句段篇章》(延邊大學出版社)卻是這樣解釋的:兩小兒譏笑孔子說:“看誰還能說妳是位博學多知的聖人呢?”我通過反復琢磨,研究文本,推測作者立意,也認為沒有譏笑。其理由是:

壹、琢磨文本。

課文中當時兩個孩子的年齡較小,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孩子的心是最單純、最純潔的,沒有大人們那麽多的雜念,他們心理怎麽想就怎麽說,不會像大人們說話那樣含沙射影。只不過在孩子的心目中,他們認為孔子是聖人、大學者,就應該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這更體現了孩子的天性——天真無邪;而當時兩個孩子又自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他們覺得根據生活經驗——早上太陽大,中午太陽小以及早晨、中午太陽的冷熱程度就能判斷它離人的遠近,而在孩子們看來這麽“簡單”的問題卻如此為難了孔子,令孔子不能作答,覺得很是奇怪,於是“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應理解為:兩個人孩子笑著說:“誰說妳懂得的知識多?”也就是說—兩個孩子笑著說:“妳懂得的知識不多。”他們哪裏知道這其中蘊涵著深刻的科學道理,在當時落後的社會條件下,孔子也是無能為力的。況且,學問無邊,就是現代人的我們也不能完全解釋得清楚身邊的所有現象,故沒有譏笑之意。

二、研究立意。

從作者本人寫這篇文章的立意來看,也不應該有譏笑的含義。眾所周知,壹篇文章都有它的立意。這篇文章能成為千古絕唱就是因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向我們說明做人要像孔子那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同時也有告之後人“學問是大無邊際,就連孔子這樣的大聖人都有不明白的地方,告誡後人要謙虛好學。”之意。況且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主要貢獻是對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較大。從這點看,孔子不能回答科學方面的問題是可以理解的,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去譏笑他。

三、體現人文。

這句話更體現了人文性,更體現了孔子的育人思想:“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同時也有慨嘆惋惜之意,慨嘆知識無邊,學問無止境,作為大聖人的孔子也不能壹壹作答,不能把浩瀚知識學完呀!何況常人的我們呢?知識無窮盡,人呀,要活到老,學到老。 1.因為孩子還小所以其中有些包含著小孩子對孔子的嘲笑

2.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即使是壹個博學多才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5. 兩小兒辯日的閱讀答案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壹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壹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壹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壹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翻譯:孔子向東遊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 壹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壹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升起的時候大得像車蓋。

到了正午就像圓盤壹樣大,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另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很清涼,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把手放進熱水裏壹樣燙,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 孔子不能決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妳見多識廣啊?” 詞語解釋 (1)辯鬥: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始:剛剛,才 (5)去:離。 (6)日中:中午。

(7)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壹樣,呈圓形。 (8)及:到了。

(9)則:就。 (10)盂:盛放物體的器具。

(11)為:是。 (12)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3)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裏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4)決:裁決,判斷。 (15)孰:誰,哪個。

(16)汝:妳。 (17)湯:熱水。

告訴我們的道理:1,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2,古人敢於大膽質疑以及孔子確實不愧為聖人:敢於承認自己的無知。

壹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難做到他這樣,遇到以上這樣的情況,也多半是顧左右而言他,以掩飾自己的無知。聖人的風采的確永遠值得我們景仰和佩服。

6. 倆小兒辯日文言文及試題

原文: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1),問其故(2)。

壹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壹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壹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壹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註釋:(1)辯鬥: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壹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壹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裏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妳。 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

2、善於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壹現象的時候,壹方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太陽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清了;壹方從感覺出發,以“如探湯”作比,結合“日初”和“日中”來說,也把理由說清了。

由於作者善於用比喻,語言生動形象,頗有說服力,極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

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麽。 壹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另壹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壹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裏壹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妳多智慧呢?” 兩小兒辯日同步練習語言基礎知識1、漂亮的書寫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請把下面這句話正確、規範、美觀地抄寫在方格內。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2、翻譯下列加點的字、詞。

①孔子東遊 遊:②問其故 故:③而日中時遠也 日中:④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為:⑤日初出滄滄涼涼 滄滄涼涼:3、給下列字加偏旁組成新字再組詞。4、翻譯句子。

①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②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5、成語加法。

①( )絲不茍+( )霄雲外=( )萬火急②( )全其美+( )神無主=( )面威風③( )思而行+( )海為家=( )零八落④( )長( )短+( )上( )下=( )全( )美⑤朝( )暮( )+( )絲( )毫=( )分( )裂語言表達訓練6、“孔子不能決”說明了什麽?7、從兩小兒辯日的故事中,妳得到了什麽啟示?8、孔子為什麽不能回答兩個孩子的問題?9、排列錯亂的句子,標出正確的序號。( )院裏有壹棵我和爸爸壹起種下的小白楊。

( )窄窄的小院,靜靜地,聽不到壹絲聲響,只有灑滿院心的陽光。( )時間過得好快。

有壹天,我忽然發現壹個怪現象:我的頭比那道印矮了壹截。呀?我的個子怎麽倒著長?( )媽媽見了直笑我:“傻孩子,妳怎麽能和小白楊比著長?”( )我天天來看它,盼它快長大。

在它身上,我用小刀刻下壹個小道道,每天早上都要跑到它身邊,比壹比,看看我長沒長。( )哦!可我還是想快些長大起來,像個大人樣,到外面那個我還沒見過的世界闖壹闖。

正確順序:10、讀破句。 壹天,某廠開大會,廠長在會上宣讀文件。

文件中有這樣壹句話:“已經取得大專學歷的和尚未取得大專學歷的幹部……”當讀這句話時,這位廠長不假思索地念道:“已經取得大專學歷的和尚/未取得大專學歷的幹部……”話壹說出,聽眾大笑,廠長說:“笑什麽?時代不同了,當和尚也要大專學歷嘛!”廠長這壹解釋,臺下聽眾笑得更歡了。 這句話該怎麽讀,妳壹定知道。

現在,請妳把這句話修改壹下(只準改壹個字),讓它變得語意明白,又不會在讀的過程中產生誤會。課內同步閱讀閱讀下文,回答11-15題。

兩小兒辯日《列子》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壹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壹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壹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壹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11、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及其日中如探湯 ( ) ②孰為汝多知乎( ) 12、下面兩句話壹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間接引用句。試將第壹句改寫為間接引用句,將第二句改寫為直接引用句。

①壹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②壹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13、從文中哪壹句話可見兩小兒辯論內容的復雜性?14、用“/”畫出文中加線句子的朗讀停頓。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15、結合文章內容,用“因為……所以……”的句式。

7. 兩小兒辯日閱讀答案孔子會說什麽呢文言文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

問其故。 壹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壹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壹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壹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5、《兩小兒辯日》選自《________》,這部書內容中的學術觀點屬於________學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學派的創始人。(3 分) 16.給下列加粗字註音(3分) ①盤盂( ) ②孰為汝多知( )( ) 17.解釋加粗的字。

(3分) 故: 去: 日中: 滄滄: 及: 湯: 18.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6分) ①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

②孔子不能決也 ③孰為汝多知乎? 19.用自己的話說明兩小兒的觀點。(3分) 答案 20.兩小兒的說理角度分別是:(2分) 答案: 兩小兒辯日閱讀答案由查字典語文網我整理,僅供參考: 15、《列子.湯問》 道家 儒家 16、① yú ②shú zhì 17、原因 、距離、正午、清涼略帶寒意、到 至、熱水 18、略 19、壹兒認為太陽剛出時離人近,中午離人遠;另壹兒認為太陽剛出時離人遠,中午離人近。)

20、壹兒從大小角度(視覺)看問題,另壹兒從人對陽光的感受(觸覺)看問題。 以上是我收集整理的兩小兒辯日閱讀答案,僅供各位同學參考和學習,旨在讓同學們更好的把握《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的重點內容,並有所啟發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