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通過高口的口試就更說明妳對英語的應用能力是出類拔萃的,口譯這個考試比大學英語六級還是高出不止壹個檔次的,關鍵是口譯特別講究實用,能夠在兩種語言之間任意遊走、遊刃有余,這是需要天賦,也是需要後天苦練的。妳有這樣的基礎的話,直接報二級筆譯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但是二級口譯跟高口還不太壹樣,因為高口裏面不太註重筆譯,只有那麽壹段漢譯英和英譯漢,考查力度不夠,難度也偏低,用來應付CATTI二級顯然就捉襟見肘了。
關於詞匯書的話,不知樓主現在時間夠不夠,如果夠的話,強烈建議妳把GRE詞匯精選,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紅寶書好好背壹背,可能妳會覺得,我又不考GRE,背它幹嘛?但我以壹個過來人的角度告訴妳,背GRE單詞絕對是我這輩子做過的為數不多的幾乎讓我壹勞永逸的便宜事,因為英語這門語言其實常用的詞匯並不超過12000,甚至不超過10000,我09年詞匯量達到巔峰的時期,除了GRE紅寶書,還把市面上所有能買到的各類GRE詞匯書全部壹網打盡了,甚至包括什麽寄托天下論壇出版的GRE預測詞匯,那裏面有接近2000個壹般字典上都找不到的生僻單詞,對這類單詞,妳這輩子見到它第二次的概率不比妳被雷劈兩次的概率更大。我當時傻了吧唧地背了那麽多,詞匯量幾乎過15000了,但後來發現其中至少有3000多詞在閱讀中根本碰不到,包括讀national geographic和economist,聽BBC都碰不到,也就是說只要妳能詞匯達到10000到12000,讀英文原版書籍報刊基本就是各種橫掃,各種秒殺。現在我讀the economist,有時候想找個不認識的單詞都得費半天勁,讀好幾篇才能碰到壹個。以上扯淡的目的是想告訴樓主,單詞量壹定要夠大,因為妳考的CATTI二級筆譯文章都是直接從紐約時報等上面摘錄下來的,跟the economist壹個級別,壹旦兩篇英譯漢裏面生詞數量超過10個,妳基本就要跪了。二級筆譯實務三個小時要翻譯兩篇英譯漢,兩篇漢譯英,時間不能說多麽緊張,但也絕不寬裕,考過的人都總結過,如果考試中妳查字典超過10次,基本是翻不完的。為了把生詞控制在10個以內,擴大詞匯量是必須的,千萬別小視!
如果妳時間特別緊張,沒有時間背GRE單詞,那不妨背壹下專八詞匯。專八詞匯數量比GRE少不少,少了的那部分我估計就是我之前說的那些妳這輩子第二次見到它的概率不比被雷劈兩次概率大的那些。專八詞匯相對來說比較實用,好好背下來的話,詞匯儲備肯定破10000了,應付CATTI二級足夠了。
關於翻譯理論書,還是建議樓主買幾本經典的系統地學壹下。我個人非常推薦高等教育出版社馮慶華、陳科芳的漢英翻譯基礎教程,穆雷的英漢翻譯基礎教程。以往的老教材有張培基和莊繹傳的翻譯教程。這些都是歷經多年實踐檢驗,被大家廣泛認可推薦的經典教材,雖然有人抱怨說內容偏老,其實我認為翻譯這個東西,最基礎的理論和技巧就那麽多,只要英語這門語言的語法結構、主流詞匯語義沒有發生質變,理論和技巧總有用武之地。至於當下流行的諸如房奴、啃老族、潛規則、單雙號限行之類的熱門詞匯,其實只要稍加整理,背幾個例句就完事了,談不上什麽技術含量。我始終認為,對翻譯而言,基礎紮實才是王道!尤其是馮慶華的漢英翻譯基礎教程,裏面介紹了各種譯法,包括增詞譯法、轉性譯法等,這些其實有時妳懵懵懂懂、誤打誤撞也能翻譯出來,但總是感覺底氣不足,但學了系統的翻譯理論之後,以後方向性和目的性就非常明確了,就按固定的套路來,不確定性大大降低了。
關於筆譯的練習,其實市面上可供練習的資料特別多,可謂是琳瑯滿目、目不暇接,但也會讓人產生壹種無所適從的感覺。大家現在都比較認可的方法是找名家譯作,自己翻完之後跟原文對照,找自己跟大師的差距。我最推薦的,也是我所見過的論壇上高手們普遍稱道的,是我國翻譯大師張培基的散文英譯系列,現在好像已經出到第四集了,每壹集都有50多篇中國近現代經典散文的英譯,我翻譯過其中的《野草》《艱難之國運與雄健之國民》《荷塘月色》等幾篇,也跟大師譯作對比了,感覺確實是天上地下,倍受打擊。不過通過這樣壹次次的折磨,壹次次的浴火重生,感覺頗有點賽亞人從死亡邊緣掙紮過來,實力劇增的味道。這些譯文都是壹代大聲匯集畢生心血的力作,可謂高屋建瓴,瑰寶奇葩。希望樓主能夠利用好這些寶貴的資源。
不知不覺竟然已經敲了2000字了,但感覺好像還什麽都沒說壹樣。因為我覺得翻譯這個東西沒法泛泛而談,只能壹個句子壹個句子地對待,但顯然用這種方式回答問題,只能大面上宏觀把握壹下。
樓主如有需要,可以繼續追問,希望以上回答能夠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