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寫作文怎麽避免寫白話

寫作文怎麽避免寫白話

1. 寫作文如何避免離題和偏題.請專家給些例子說明作文的題目分關系形還

壹、審 題 這是寫作文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則,就會直接導致“文不對題”,“下筆千言,離題萬裏”。

怎樣才能審好題呢?根據通常的作文題目的形式來看,壹般可分為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兩大類。對命題作文的審題,就是要審查給定的文章題目確定的具體要求,審清文題意圖,明晰題外要求,確定“題眼”。

通過審題,明確作文的內容範圍、時間範圍、數量範圍、人稱範圍、處所範圍等。不能超出給定的範圍。

對材料作文的審題,主要要從兩個方面去把握:壹是與材料的思想內容要“形影不離”,二是與作文形式的要求“絲絲入扣”。 1.命題作文 們先重點談壹下關於命題作文的審題,要註意做好哪些事情。

確定內容範圍 有的題目,對寫作內容做出規定。所以,審題時,要確定題目規定的內容範圍:記人的,要記什麽人;敘事的,要敘什麽事;寫景的,要寫什麽景;狀物的,要狀什麽物,等等。

二、立 意 立意,就是確定文章的主題,明確文章所要反映的中心思想。文章立意,應該有提煉生活的基礎,要努力把生活中某些根本性的東西反映出來。

為了達到這壹目的,必須努力做到正確、集中、新穎、深刻。 1.正確 立意正確是作文的根本要求。

們常聽說某某的文章很有思想性,這主要是取決於作者創作立意的深刻性。壹般說來, 們作文的立意都應該是積極、健康的,力求反映生活中的本質內容,要有壹定的社會普遍性。

也就是說,文章的主題,應該是大家能夠認可或是積極倡導的。 三、擬 題 擬定文章題目,是寫作文之前首先要確定好的事,就像 們在開始做壹件事之前,要先“拿定主意”壹樣。

文章題目能反映出寫作的出發點和動機。通過文章題目,讀者可以基本認清文章要表達的主題和主要內容。

文章的擬題,要高度精練地概括出文章的核心內容,既要準確,又要力求生動,這樣才能引人註意,激起讀者的興趣。 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文章擬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寫作時,大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四、選 材 選材,就是選擇材料。

無論作什麽文章,對所需材料進行選擇是非常必要的。就像蓋房子,壹定要事先充分地考慮好該用什麽木材、什麽石頭、什麽型號的水泥、什麽材質的磚等等。

同時,還要精心地計算好對各種材料的用量是多少,少了蓋不成房子;多了浪費,沒有用處。另外,所選材料還要適當得體,有助於表現房子的結構功能和形象效果。

如果不顧壹切地隨意用料,最後蓋成壹座類似火車皮壹樣的黑房子,盡管結實,但肯定不會有人喜歡。 同樣道理,作文之前進行精心選材,目的是既能說明問題,又要生動引人愛讀。

所以,作文之前,面對眾多可用的材料,要適當地做出取舍,留下生動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去除壹般的;要通過對重要的、生動的材料的有效組合,實現作文的目的,即用“經濟”的手段,深刻地表達主題。 作文選材,應圍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 1.選熟悉的材料 熟悉的材料,就是作者本人知道得很清楚,又有很深感受的材料。

材料熟悉,才能得以充分運用,駕輕就熟,使妳得心應手。如果情況不熟,實質內容不清,怎麽說給人家聽呢?這樣的材料,即使生硬地拿來用在妳的文章裏,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壹壹會顯得機械、不連貫。

這個問題容易理解,大家當然不願那麽做。 壹、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同體會。 (壹)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

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

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壹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壹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讀書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註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 解決這壹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

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

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

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

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壹要善思。

“多壹份思考,多壹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麽”、“是什麽”、“怎麽樣”。

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

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

2. 怎樣才能避免寫錯別

對於這樣的情況可各案處理! 但我覺得再好的文章有錯字都是敗筆.不要姑息.讓他記住這些錯,下次不再寫錯! 如果這個學生的文章寫的真的不錯,那些字都是很低級的錯別字,是應該寫對而沒寫對的那種.可以照樣扣分,並事後讓他把正確的改回來.可以適當罰抄! 如果是壹些大家都容易寫錯,就應該讓他自己查找字典,並向全體同學講解.記得小學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就用了課上20分鐘時間專門講解“再接再厲”的厲,因為很多人都寫成了獎勵的勵.老師從這個成語的來源壹直講!之後效果很好.讓學生試著自己朗讀自己的作文,他就會發現了 不過妳要試著給所有的孩子這樣的時間和機會 另外鼓勵同學們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互相改錯和寫評語 ,或者在別人的文章後面寫下自己的感觸和體會,時間久了不僅能解決錯別字問題,還可以讓大家的作文本變得豐富多彩。

3. 寫作文的方式有哪些

考試作文壹般有應用文、議論文、說明文、敘述文等。

審題,是作文的第壹步,可以說,審好題,作文就成功了壹半。審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壹,審文題形式。

文題大致有以下幾種:1、命題作文。 包括全命題文,半命題文。

2、命意作文。包括供文字材料文,供圖像材料文,文圖並供文。

以上文題形式的不同,決定審題的範圍、方法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不可忽視審文題,以避免文與題不符,形成所謂的下筆千言,離題萬裏。

第二,審寫作內容。審寫作內容,即題目要求我們寫什麽。

就記敘文來說,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記人,還是敘事;是寫景,還是狀物。寫人,是寫壹個人,還是寫兩個人或是寫壹群人;敘事,是敘述壹件事,還是敘兩件或敘幾件事;寫景,是寫靜景,還是寫動景;狀物,是狀動物還是狀植物,審題時都要弄清楚。

第三,審寫作重點。同是敘述壹件事,《壹件有意義的事》和《壹件難忘的趣事》這兩個文題的寫作重點是不同的:《壹件有意義的事》的寫作重點是突出這件事的------“意義”所在,把這件事“有意義的”地方描繪出來;而《壹件難忘的趣事》的寫作重點是所敘之事之所以難忘是因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繪出來,以突出其難忘。

因此說,找準了文題所要寫的重點,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選材也就有了範圍,組材也就有了目標。壹般說,文題的重點是指文題當中揭示意義,體現中心,點明重點或表明感 *** 彩的詞語,這個關鍵詞也叫“題眼”。

抓住了題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寫作重點。 壹般規律是:1、文題是句子的,句中的動詞往往是“題眼”。

如:《我最喜歡的壹個人》,題眼是“喜歡”。2、文題是壹個短語的,在短語中起形容修飾作用的詞語,就是“題眼”。

如《暑假裏的壹天》,題眼是“暑假裏”,限制了所寫事件的大的時間範圍。 3、文題是壹個詞的,這個詞本身就是“題眼”。

第四,審文題的限制審題還有壹個關鍵的內容,就是弄清文題對行文限制。很多文題對時間、空間、數量、人稱、內容等提出限制,規定範圍,作者必須嚴格地在規定的範圍內作文,只有這樣才能不離題,不偏題,做到“隨心所欲不逾矩”,下筆千言不走題。

1、弄清文題的時間限制有的作文題目在時間上有壹定的限制,審題時要把握住這時間上的限制。比如《元旦紀事》。

這道題選材時間限定為壹月壹日,所寫的事要能夠和“新年”這樣壹個節日的特定背景、特定含義發生某種聯系。 2、弄清文題的處所限制有的作文題目規定了處所範圍,審題時要明確其中處所的限制。

如《放學路上》這個題目,就限制了所寫的人、事、物、景必須是在“放學”之後的“路上”的所見所聞,只有把握準了這個處所,所寫的內容才有依托和基礎。 3、弄清文題的數量限制有些作文題目出現數量詞,審題時要明確數量上的限制。

如《記我學作文中的壹件事》和《記我學作文中的二三事》。兩個題目寫作的要求上只有數量上的區別:前壹個題是通過記敘壹件完整的事來說明我學作文的過程,後壹個題是通過記敘二三事或二三片斷來說明我學作文的過程,稍有不慎,將壹件事寫成二三事或將二三事寫成壹件事都屬於文不對題。

4、弄清人稱的限制有些作文題目在人稱上規定,審題時要明確它在人稱上的限制。例如《教師,我要告訴您》這個題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壹人稱,要從“我”的角度寫自己要向教師講述內容。

《雷鋒就在我身邊》這個題目,可用第壹人稱寫,也可用第三人稱寫,下筆寫就要定好用第幾人稱寫。 再如《奶奶的微笑》這個題目,審題時就在註意,文題本身就限制了寫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稱,間或使用“我”也是做為陪襯出現,貫穿全文的人稱應是“奶奶”或“她”。

5、弄清蘊含的意義。有的題目有象征意義或有引申義。

如《路》、《雨露潤心田》、《白雪》等。遇到這類題目,就不能就題論題,要透過字面上的具體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去揭示題目包含的象征意,文章主題才會有深度。

6、明確附加的限制有些題目有附加的題外條件,壹般稱作“要求”,審題時要明確它的附加限制。

4. 作文不會寫怎麽辦

1、了解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規定的“寫作能力要求”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壹般應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實、健康,內容具體,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文字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範、工整。

初步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在實際考查中,初中作文考試的重要內容大多是寫記敘文,因此掌握記敘文的寫作尤為重要。

2、了解作文的評分標準依據大綱對寫作的要求,作文評分標準壹般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給分,第壹是書寫,要求書寫時字跡工整,標點正確,書寫格式規範,都符合要求這項壹般占作文分的四分之壹,約10分左右。第二是內容。

要求作文符合題意,中心明確,內容具體。這部分約占作文總分的三分之壹,約占20分左右。

第三,是表達,要求作文的結構合理,詳略得當,語言順暢,敘述具體、描寫議論得當。這部分約占作文總分的二分之壹,30分左右。

從評分標準可以看出,中考作文對書寫、中心、語言表達三個方面要求比較高。學法指導1.學會確立中心確立中心最好的辦法是學會列提綱。

根據題目的要求,思考作文想說明壹個什麽道理(即文章的中心),然後再考慮選那些材料來寫,確定詳略,再安排結構,將這個提綱寫好後,再二次審題,看自己的提綱是否符合題目要求,如有差誤,有時修改(避免成文後才再改,已經來不及了)確得文章能扣題,符合題意。2.學會恰當地運用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

作文中凡是能突出中心事件、人物都要有詳細地描寫,如《合作》壹文,詳寫的部分應是妳如何與別人***同完成壹件事,那麽,妳們之間如何合作的過程就非要具體描寫不可,而與中心無關的內容,就可以簡單幾句話略寫,甚至不寫。在記敘文中恰當地議論也是非常必要的,壹般出現在開頭、結尾。

在結尾時適當地進行議論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突出中心的作用。要註意的問題是:議論的語句壹定要緣事而發,針對記敘的內容,或談它的意義,或揭示其規律,或表明自己的態度。

3.註意的幾個問題①要有語言的儲備庫作文平時要多讀書,好的文章要背下來,精彩的詞句段應抄下來。②要有語言的實踐訓練平時應加強寫作的片段練習,比如仿寫續寫改寫縮寫擴寫③要精寫和多寫相結合。

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勤動筆,以我手寫我心 怎樣寫應試作文1、按題目要求作文我們平時作文,是為了練習寫作,提高文字表達水平。應試作文是為了展開寫作水平,接受選拔。

應試作文為了防止“虛構”,,它的題目和平時作文必須有所區別;為了叫絕大多數考生都有話可說,它的題目不能太偏,為了公平評判考生的成績,它還有壹套詳細的評分標準。因此,必須在審題上下壹番功夫,搞清楚題目的要求,嚴格的按題目的要求作文。

不按題目要求作文,即使文字水平再高,也不能得到較高的分數,有時應試作文的題目和平時作文的題目極其相似,也不能照搬平時的作文,也要壹絲不茍不折不扣的照題目要求進行構思,嚴格按題目要求來寫。2、把開頭結尾寫好我們平時在課堂上學的各種開頭結尾的方法,應試作文當然都可以使用。

但是評卷老師最青睞的是起筆入題的開頭,因為評分標準中非常重要的壹項就是切題。評卷老師最青睞的結尾就是收束全文點明主旨,因為結構完整也是比較重要的壹條評分標準。

3、把話說明白有的同學作文時喜歡推敲字句,這在平時當然很好。但應試作文時間有限,字斟句酌反而束縛住自己,妨礙思路的展開。

有人壹拿起筆就端起作文的架子,很簡單的壹句話,寫起來也要繞幾個彎子。這樣的文章看起來到覺得別扭,不如寫大白話,怎樣想,就怎樣寫。

4、註意分段有的同學愛寫三段的文章,開頭壹小段,結尾壹小段,中間壹大段。這樣的文章顯得層次不清,因為所有的內容都擠在第二段裏了。

可以把中間的那壹大段再分成若幹小段,這樣,就顯得層次清楚了。5、把每段的第壹句寫好每段的首句,仿佛人的眉目,把這句寫好了,每清目秀,整個段落都顯得精神。

每段的第壹句寫成什麽樣最好呢?按應試作文來說寫成能概括全段大意的中心句最好。因為評卷老師看我們的作文不象平時看書那樣從容,他能在每段之首找到中心句,閱讀我們的文章就非常便利了。

6、卷面上盡量少修改文章某處改動壹下是難免的,但改得多了,會影響卷面整潔。實在非改不可,也要使用標準的修改符號,切記“塗鴉”。

另外在卷面上作段落順序的調整也會影響卷面的整潔。

5. 作文語言表達幾種方法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壹、盡量少用或不用虛詞

就是在說話或寫作文時,那些可用可不用的虛詞要盡量少用或不用。例如:

①因為心裏有點煩,所以出去走走。

②這是我第二次來北京,三年前曾經來過壹次。

例①中的“因為……所以”這壹對關聯詞讀起來感覺很別扭,不如去掉。去掉後因果關系仍然很明顯。例②中的時間副詞“曾經”可以去掉,因為“三年前”就已經包含了“曾經”之意。從以上兩個例子看,去掉多余的虛詞,句子就簡潔多了。

二、不要用表意相同的詞語

所謂表意相同的詞語,是指兩個詞語所表示的意義在處所、範圍、程度等方面相同。例如:

③他年齡不大,頭上卻早早謝頂了。

④李明玉頭頂上戴著壹頂新帽子,上身穿著壹件新棉襖。

例③中的“謝頂”就是指頭上無頭發,因而“頭上”壹詞純屬多余,應去掉。例④中帽子本來就是戴在頭上,棉襖原本就是穿在上身的,因而“頭頂上”和“上身”純屬多余,去掉後句子就顯得簡潔多了。

三、盡量用指代詞語

⑤王強同學是上海人,但王強的作文不是《上海的黃昏》而是《故鄉的黃昏》,這是為什麽?“故鄉”對於王強來說是熟悉的,但許多黃昏的景物卻是王強新見到的。

例⑤中出現了4個“王強”,讀起來感覺別扭、刺耳,應將第2個和第4個“王強”改用“他”。用指代詞語替代後,語句就顯得簡潔了。

四、適當地變換人物稱謂

記敘文中的主要人物經常出現,如果都用同壹個稱謂,就會顯得重復、呆板。這就需要適當變換稱謂。

⑥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裏確乎終日坐著壹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故鄉》)

這壹段是介紹楊二嫂其人。簡短的話語中對楊二嫂的稱呼就變換了三次:楊二嫂、豆腐西施、圓規。多次變換稱謂,固然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但也能使行文簡潔。如果通篇都用“楊二嫂”來稱呼,就會顯得重復、啰嗦。

五、要盡量避免重復用詞

⑦讀書人家的子弟熟悉筆墨,木匠的孩子會玩斧鑿,兵家的兒子早識刀槍。

例⑦中的“子弟”“孩子”“兒子”和“熟悉”“會玩”“早識”是兩組同義詞。這樣使用就避免了重復,使行文顯得十分簡潔。

六、要堅決避免出現歧義

表意不明,容易給人造成多種理解,自然會影響到語言的簡潔。

⑧打假辦對檢舉人稱圍觀者坐視不管表示憤慨。

對例⑧有兩種理解:壹是對檢舉人檢舉這件事感到憤慨;二是對坐視不管的圍觀者感到憤慨。語言表達出現歧義,會令人費解甚至引起誤解。

七、不要老是用“說”這類詞

寫記敘文常常需要引用人物對話。有的同學引出人物對話的詞語總是那麽幾個:“說”“說道”“回答說”等,顯得既單調又不簡潔。其實,引入對話的方法有很多。如:

⑨她用小手在面前畫壹個圓圈,最後按到我的手上:“我們大家也都好了!”(《小橘燈》)

⑩“先生,我買不起,我的錢不夠……”我的話低得連自己都聽不見了……(《壹面》)

例⑨是用說話人的動作引入對話,例⑩是以說話人的語調、語氣(放在後面的)引出。

讓作文語言簡潔的方法當然還有很多,但總的要求是,力求用語用詞不僅簡潔明了、典雅生動,與整個環境氛圍、人物形象在情調、韻味上保持壹致,還要根據自己使用詞句的喜好,逐漸形成風格,力爭“言為心聲”“文如其人”,這樣才能凸顯個性化的語言色彩。

6. 如何讓作文語言更細膩

首先,明確什麽叫細膩。所謂細膩,可從兩方面來理解:第壹,細節刻畫真實生動,通過細節能真實地再現作文要記敘的生活場景;第二,語言生動優美,無論是從句式還是語言本身的用詞,都非常美而有韻律感。因此,要想讓作文細膩,便應從細節刻畫及語言的生動優美兩方面入手訓練。

而細節的刻畫,即將人物做某件事的各種細節(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展開詳寫,寫寫人物做某件事時衣服什麽顏色、手指如何動作、身體什麽姿勢、頭發什麽顏色諸如此類的描寫,能讓作文所記敘的事件變成鮮活的生活場景呈現在讀者面前。描寫得越細膩,便越容易讓讀者讀之如身臨其境。

但如果僅將這些細節用大白話描摹出來,自然還是少了點味兒。因此,緊接著便應該對所描寫的生活場景的語言進行優化。可從三方面來優化:壹是優化用詞;二是使用文學技巧;三是優化句式。

優化用詞。需積累壹些較為生僻且比較優美的詞語(短語)去代替大白話式(最常用的)詞語。如用莞爾壹笑笑紋在嘴角慢慢漾開來代替笑了;再如用睥睨凝視環顧回眸來代替看等等。這需要我們平時在讀書的時候積累壹些用詞。

使用文學技巧。這裏說的文學技巧是廣義的文學技巧。

首先,使用修辭,這個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多用修辭,能讓文章變得更美,比如常用的排比+比喻這種組合在作文中便非常受親睞。類似於春天是筍兒的舞臺,在這裏筍兒成就了它生命的綠;大海是溪流的舞臺,在這裏溪流成就了大海的魂;貝是細砂的舞臺,在這裏細砂成就了珍珠的韻。而生活是我的舞臺,在這裏我取得了成功,也明白了‘只有堅持,才會成功’的道理。這樣的開頭在考場作文經常會讓老師眼前壹亮。需註意的是,如果當真使用某種修辭,壹定要與文章內容和立意密切相關,不要大而空。類似於嘮叨是山中的清泉,嘮叨是天上的明月,嘮叨是深夜中的壹盞燈,嘮叨也是壹種美(《這也是壹種美》)這種句子就有點空了。

其次,化用古詩詞名句。直接用可以,如妳可曾見過那‘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景象?妳可曾見過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直接用詩句代替自己想說的意境。或是化用,類似於於弱水三千中,回首,再回首,我只看見妳,如蓮的等待,渲染著幸福的微光,在身後永不腐朽這類句子,其弱水三千如蓮的等待都是有古詩文痕跡所循的;再類似於當等待成為壹種習慣,蒼老了容顏,折煞了光年,無關風月,不問前路,只為真心。這樣的句子,其容顏蒼老,光年折煞等,也是有古詩文痕跡所循的。

再次,在需要抒情的時候,適當使用景物來烘托和渲染心情,也不失為創造意境的好方法。哪怕是只有壹句--那壹日,陽光是耀眼的金黃,整篇文章也都被這溫暖的意境所籠罩。

優化句式。大部分同學喜歡在作文中使用大白話,整篇文章讀起來非常單調。讀讀下面的句子,再比較壹下自己的句子,大家就會發現為什麽自己的作文太單調。

跑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跑過春暖花開的三月,跑過飛揚的白雪,跑過紛繁的柳絮。雙腳仿佛正是擺渡用的雙槳,希望則是這條小船上所承載的東西。

擺渡永遠是壹個漫長的過程,從離開失敗的此岸到到達成功的彼岸不會如同幻想中的那樣迅速。但是穿越過時間,穿越過季節,濃霧散盡,前方終有壹個幸福的彼岸。失敗和悲傷隨著小船的起航而如同潮水般退去,隨我壹同擺渡過河的,壹定有堅持的希望和不放棄的勇氣。

上面第壹個畫線句我們可以把它叫做整句,其實就是排比句,不用排比得那麽整齊,但是只要有排比的意思在,讀起來就會非常順暢。這樣的句式就非常整齊。

第二個畫線句,我們叫做長短句相搭配。平日寫作文的時候,可以有意識的調整壹下句式的組合。使用短+短+短+長句的格式,能極強地展現出漢語的音樂美。

以後在寫作文的時候,大家不妨養成這樣的思維意識:無論寫什麽事,都壹定要根據立意對事件中人物的細節進行刻畫與延長。將細節擴展後,嘗試用壹定的文學技巧優化描摹細節的語言。若能按此思維方式壹步步堅持訓練,作文的語言定能慢慢細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