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應該是我們所學過的最早的、最簡單的壹個字了。但是這麽簡單的字該如何解釋?我們的祖先將它上升到哲學的高度,說天地未開、混沌未分之前,“道”就存在了。然後“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從“壹”中分出了天地,分出了陰陽,分出了所有性質相聯系又相對立的東西,然後衍生成了萬事萬物。
古文字寫作數字“壹”,源自人們攥拳後伸出食指的樣子(如下圖)。表示數字‘壹’,為數字之始。來源:《甲金篆隸大字典》
當“壹”做為部首時候在不同的字裏面是有不同意思的,比如:在‘丘’、‘屯’、‘旦’中,‘壹’表示地面或地平線(如下圖)
{丘(qiū)從北從壹。土高曰丘。象形。壹,地也,人居在丘南,故從北。中邦之居,在崐崘東南。壹曰四方高,中央下為丘。}
{屯會意。從屮貫壹。“屮(chè)”指草。“壹”指地面。象草木初生的卷曲包裹之形。}
{旦字從日,從壹。“壹”表示“(東方)地平線”。“日”與“壹”聯合起來表示“日出東方地平線”。本義:太陽完整現身於東方地平線上。太陽輪廓下緣與東方地平線相切。
說明:“旦”與“昏”相對。“昏”字也可以寫作從壹,從日,即從“日在壹下”之形,是“旦”字的顛倒字形,見《漢語大字典》袖珍本第664頁。所以,“昏”的確切含義是“太陽在西方地平線以下,太陽輪廓上緣與西方地平線相切”。}
當“壹”做為部首,還可以表示位置及某物的平臺,如在‘上’、‘下’字中,‘壹’為表示位置的分界線;
當然“壹”還可以表示某物品,如‘夫(,
或
或
)’字上面的‘壹’為古時人們頭上束發的橫簪。而‘兩’字上面的‘壹’則為古代單轅馬車固定雙軛的‘衡’。由上述可以看出筆畫越單壹,其含義及釋讀會越寬泛。
而看回“上”字,在《說文》裏:高也。古文字寫作‘
或
或
’,早期字形可不是數字‘二’。下面的‘壹’是表示位置的界線,線上壹短畫表示在其上面的意思。意為:高處、上面。如《詩·陳風·宛丘》:宛丘之上兮。
引申指:上天、君主、上級。如《詩·大雅·文王》:文王在上。如《史記·陳涉世家》:上使外將兵。後延伸指:等級或品級的‘上等’,或:次序或時間‘在前’的意思。
又指動詞:向上、上升。如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由山以上五六裏,有穴窈然。
借著,我們再來看看“示”字,《說文》:示,神至切。天垂象,見吉兇,所以示人也。意思就是說:示,上天垂示征象,向求告者顯示吉兇。
古文字寫作‘
或
或
’,為古時人們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祭臺或神位’的樣子。處於文明懵懂、開化初期的古人類,認為自然界有‘神靈’統治壹切。同樣,族群首領長者的離世自然也就成了族群最大的損失,而後來的繼承者也有壹種發自內心的崇敬與紀念。
(沈陽昭陵石祭臺)
‘示’字正是‘祭臺與祖先神位’的形象摹寫,設置‘祭臺’,擺上‘祖宗神位’才能進行祭拜。‘示’作為部首在現代漢字中寫作‘礻’,壹般位於組字的左側。
如:‘神(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