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期的中原,應當有壹種古老的語言,大概就是漢-藏語系最原始的語言,姑且稱之為中原語言。中原語言分化成漢-藏語系的不同語族。春秋戰國時華夏語和楚語成為中原的主流語言,華夏語不斷融合北方遊牧民族的語言形成了不同時期的漢語語言。因此,現代漢語、古漢語及華夏語(上古漢語)的差異很大。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作這樣比喻:“宋朝的朱熹,曾給《論語》作註解;假若孔子和他的弟子正在上課,朱熹進來,保管他壹句也聽不懂。”可見,以華夏語為基礎衍生而出的漢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苗語則不同。戰國末期,秦滅楚,漢代秦,大部分楚人融入了漢族,楚語漸漸消失。部分楚人逃避戰亂,遷徙西南形成了當今的苗瑤人,苗族人與外界交流不多,具有較高的純壹性;因而,苗語保存了較多的古代中原語音信息。或許說苗語就是漢-藏語系最原始的語言是過於牽強,我們有理由說:苗語是古楚語、古漢語及上古漢語遺存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