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閱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閱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第壹,“連滾帶爬地讀”。這是溫如民先生的壹句話。讓我借壹下。在童年,人開心的時候,是在跳舞,打滾,爬嗎?滾爬有兩層意思,壹是讀得開心,二是不要對每個字的執行要求嚴格,句句屬實。借用陶淵明的壹句話,就是“不求甚解,只求用功。”包括瀏覽、快速閱讀、猜讀、跳讀,學生可以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自學,但有老師的指導甚至融入教學,會事半功倍。這可能是激發閱讀興趣的好方法。記得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看過西遊記,很多字都不認識。按照現代漢語教學的要求,不認識的單詞要查字典,但如果隔幾行就查字典,很可能就學不下去了,興趣索然。所以我當時的閱讀方法是跳讀,猜讀,能大致看懂就壹氣呵成。孩子,看到壹個風景作家跳過去,看到詩就不管了。當他們遇到怪物時,他們會多看兩眼。很快讀完壹本書,他們就會有信心。後來讀了《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包龍圖》,讀書心得上去了,對讀書產生了興趣。對於學生來說,課外閱讀很重要,但不能都是精讀。很多時候應該是“打滾爬”。語文老師要鼓勵,要給方法。

第二,“努力思考。”這個表述有點尷尬,但我的本意是強調思考的價值。如果是泛讀,“打滾爬”當然就夠了;但如果我們想讓壹本書進入我們的精神世界,就需要深入思考。讀書不思考的好處是值得懷疑的。這需要批判性的閱讀。“絞盡腦汁想”首先需要精讀。精讀不是簡單的物理堆砌,書本上的知識復制到頭腦裏。如果那只是占用腦容量的話,對學生來說改變意義不大。精讀應該是化學吸收消化,就像我們吃飯壹樣,有用的東西被吸引到學生體內,進入學生語言的循環系統,無用的東西及時作為排泄物排出體外。不要以為所有的垃圾都儲存在我們體內,就會讓我們生病。讀書也是壹樣。有用的東西融入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成為我們精神的壹部分。意義不大的東西及時剔除,有時適當清空以便更好吸收。另外,精讀的時候要在書的下面劃線,在重點下面劃線,這樣重讀的時候容易抓住重點。當然,重點可以是書中原來的重點,也可以是妳認為重要或有趣的地方。高亮也可以節省時間,提高閱讀效率。

第三,“用心用。”溫儒敏先生曾經說過“帶著到處寫的東西讀書很累”,對於泛讀來說的確如此。但如果妳精讀,努力把閱讀變成自己的表達資源,“學以致用”還是很有必要的。“用”才能反作用於“讀”,讀才能更深入。“用”並不局限於書寫,而是可以在日常言語、交際、生活中有意識地、創造性地使用。“挖腦”強調的是有意識地、積極地、嘗試性地“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