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努力思考。”這個表述有點尷尬,但我的本意是強調思考的價值。如果是泛讀,“打滾爬”當然就夠了;但如果我們想讓壹本書進入我們的精神世界,就需要深入思考。讀書不思考的好處是值得懷疑的。這需要批判性的閱讀。“絞盡腦汁想”首先需要精讀。精讀不是簡單的物理堆砌,書本上的知識復制到頭腦裏。如果那只是占用腦容量的話,對學生來說改變意義不大。精讀應該是化學吸收消化,就像我們吃飯壹樣,有用的東西被吸引到學生體內,進入學生語言的循環系統,無用的東西及時作為排泄物排出體外。不要以為所有的垃圾都儲存在我們體內,就會讓我們生病。讀書也是壹樣。有用的東西融入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成為我們精神的壹部分。意義不大的東西及時剔除,有時適當清空以便更好吸收。另外,精讀的時候要在書的下面劃線,在重點下面劃線,這樣重讀的時候容易抓住重點。當然,重點可以是書中原來的重點,也可以是妳認為重要或有趣的地方。高亮也可以節省時間,提高閱讀效率。
第三,“用心用。”溫儒敏先生曾經說過“帶著到處寫的東西讀書很累”,對於泛讀來說的確如此。但如果妳精讀,努力把閱讀變成自己的表達資源,“學以致用”還是很有必要的。“用”才能反作用於“讀”,讀才能更深入。“用”並不局限於書寫,而是可以在日常言語、交際、生活中有意識地、創造性地使用。“挖腦”強調的是有意識地、積極地、嘗試性地“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