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的建議是,在這個基礎上,還是不要開始讀原著,而是開始讀哲學概論和哲學史(咱是業余的,以吸收知識為主,不以正本清源為主,不是嗎?)。這些找壹般的大學教材就可以,中外編的都行。不求精,不求快,但求給進入原著做鋪墊;LZ要是覺得太枯燥,也可以拿教材做對照和解析,直接開始讀原著。
三、開始讀原著。有人說,康德是舊哲學的開始,也是新哲學的開端。又有人說“永遠繞不過的康德”,所以讀原著,我還是建議硬啃康德。當然,我覺得《純批》不適合初上手,相對而言,讀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學導論》比較好。倫理學作為哲學的分支較認識論更加接近日常和知覺,較好理解。如果覺得康德還是難,可以讀亞裏士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
總之,作為業余哲學入門,我的思路就是,花最小的時間,掌握最多的知識。和專業學習是不同的。但既然要學哲學,就不是僅僅體會文學性的美感就好,至少要明白哲學的基本問題。
另外,尼采、叔本華不是不好,但是總體來說他們在哲學史中是“非主流”;他們的立場其實是相對批判的,是基於對主流哲學家(主流就是指如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康德、黑格爾等等論證嚴謹、觀點積極、形成學派並塑造了哲學史外形的人)的批判。如果妳沒有進入到主流哲學的大門,恐怕能欣賞的只是他們浪漫但含混的語句、精辟但零碎的警言。
至於中國哲學的入門,如果妳有興趣,我可以再胡說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