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揭露的拼音

揭露的拼音

揭露的拼音是jiē lù。

解釋:揭發隱蔽的事,使之暴露。

1、把蓋在上面的東西拿起,或把粘合著的東西分開:揭鍋。揭幕。

2、使隱瞞的事物顯露:揭露。揭發。揭底。揭穿。揭短。揭曉。

3、高舉:揭竿而起。

4、標示:揭櫫(zhū)(本是作標記的小木樁,引申為標誌。亦作“揭著”)。揭示。

近義:揭示、揭破、暴露、泄露、敗露、揭穿、戳穿、透露、揭發。

反義:粉飾、隱秘、掩飾、包藏、掩蓋、蒙蔽、隱瞞、遮掩。

出處:

洪深《五奎橋》第壹幕:妳怕我將妳的底細都揭露出來麽?

巴金《探索集·我和文學》: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寫來控訴、揭露、攻擊這些敵人的。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居謁切,音訐。《說文》高舉也。或作。

又《唐韻》基竭切《集韻》《韻會》丘傑切,音朅。義同。或作擔。

又與偈通。車疾貌。《王應麟·詩考》韓詩,匪車揭兮,見漢書王吉傳。

又《唐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音傑。與同。或作搩。《增韻》舉而豎之也。《前漢·項傳贊》揭竿為旗。《張衡·西京賦》豫章珍館,揭焉中峙。

又擔也,負也。《戰國策》馮煖於是乗其車,揭其劒。《史記·東方朔傳》數賜縑帛,擔揭而去。

又姓。《前漢·功臣表》安道侯揭陽定。

又《唐韻》《集韻》《韻會》其謁切,音碣。亦擔也。

又長也。《詩·衞風》葭菼揭揭。

又《集韻》《韻會》語訐切,音钀。義同。

又《唐韻》居列切,音孑。揭起也。《詩·小雅》維北有鬥,西柄之揭。

又《大雅》顛沛之揭。《傳》揭,見根貌。《疏》樹倒故根見。《戰國策》唇揭者,其齒寒。《註》揭,猶反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去例切,音憩。亦高舉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詩·邶風》淺則揭。《爾雅·釋水》揭者,揭衣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涉冰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