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惦記,常常想:惦~。懷~。~頭(思想、想法)。悼~。~舊。~物。
2. 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意~。雜~。信~。
3. 說,讀,誦讀:~白(戲劇道白)。~叨。~經。~書。
4. “廿”的大寫。
5. 姓。
6.梵語剎那,譯曰念,剎那者,時之極少,凡物變化於極少時者,莫如心念,故剎那義翻為念。
1,常思;思念,惦念。
念,常思也。——《說文》
天念爾祖。——《詩·大雅·文王》
不念昔者。——《詩·邶風·谷風》
不念舊惡。——《論語》
念悲其遠。——《戰國策·趙策》
念鬼。——《史記·陳涉世家》
念母勞家裏。——《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念蒙君實。—— 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因念黃山當平生奇覽,而有奇若此。——《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白首完節,爾尚念皇祖養士之仁。—— 明·錢謙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
2,思考,考慮。
顧吾念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憂慮。
報國心皎潔,念時涕泛瀾。——唐· 韓愈《齪齪》
4,愛憐。
宋·馬令《南唐書·舒雅傳》:“﹝韓熙載﹞性懶,不拘禮法,常與雅易服燕戲,猱雜侍婢,入末念酸,以為笑樂。”
5,哀憐,可憐。
念竇娥身首不完全。—— 關漢卿《竇娥冤》
6,紀念。
這是他家常穿的,妳好生替我收著,作個念心兒。——《紅樓夢》
7,想法;念頭。
壹念之貞。——清· 袁枚《祭妹文》
愛汝壹念。——清· 林覺民《與妻書》
8,同“廿”。二十。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與妻書》
9,佛教名詞。法相宗別境之壹。指記憶。
念謂於緣明記不忘。——《俱舍論》
10,姓氏。
念 賢:氐羌胡族,字蓋盧;金城枹罕人。著名東晉、西魏大臣。
11,誦讀,按字讀出聲。
欲為《論》,念張文。——《漢書·張禹傳》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念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4
《唐韻》奴店切《集韻》《韻會》《正韻》奴玷切,音。《爾雅·釋詁》思也。《疏》常思也。《釋名》念,黏也。意相親愛,心黏著不能忘也。《書·大禹謨》念茲在茲。 又《小爾雅》無念,念也。《詩·大雅》無念爾祖。 又姓。西魏太守念賢。 又《轉註古音》葉人九切,音狃。《書·洪範》汝則念之。葉下咎受。 《六書精蘊》人當念所當念者,故從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心部念
常思也。從心今聲。奴店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註』
常思也。方言曰。念、思也。又曰。念、常思也。許雲。懷、念思也。左傳引夏書曰。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從心。今聲。奴店切。七部。
2. 古文中的“為”怎麽讀徐偉今天,學習《文言文兩則》。由於課前孩子們都進行了自學,所以壹上課,我就請了幾位同學朗讀。(我覺得朗讀是學習古文最好、最有效的方法。)這時,問題出現了:當讀到“惟弈秋之為聽”“為是其智弗若與”“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這幾句時,“為”這個字有的同學讀二聲,有的同學讀四聲,都堅持自己的讀音對。而書中沒有明確標註它的讀音,只有壹個相關解釋:為是其智弗若與?為:因為。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壹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壹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壹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④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壹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⑤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⑥為汝多知乎?”壹、讀“wéi”的讀音是:①、②①
為:附於單音形容詞後,
表示程度、範圍的加深或擴大;②為:認為、以為;二、讀“wèi”的讀音是:③、④、⑤、⑥
③、④、⑤為:因為。(表示反問語氣)
⑥為:關於“孰為汝多知乎”中“為”字讀音問題。壹種說法“為”讀“wéi”,
“以為,認為”的意思;另壹說法“為”讀“wèi”,與“謂”字通用,“說”的意思。
3. 關於讀書的文言文原文王冕者,諸暨人。
七八歲時,父命牧(1)牛隴上,竊(2)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3)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4)之。
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5)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潛(6)出坐佛膝上,執策(7)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8)。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9),冕小兒,恬(10)若不知。
(《宋學士文集》) 註釋(1)牧:放牧牲畜。(2)竊:偷偷地,暗中。
(3)輒:總是(常常)、就。(4)撻: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通“何”,為什麽。(6)潛:暗暗地、悄悄地步。
(7)執策:拿著書。(8)達旦:到早晨,到天亮。
(9)獰惡可怖:猙獰兇惡,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滿不在乎的樣子。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
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壹頓。
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裏。
壹到夜裏,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裏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瑯瑯壹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壹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
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 ①[原文]頃歲②,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③,嘗乘間④以文字問之。雲:“無他術⑤,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⑥。
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又壹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⑦。疵病⑧不必待人指摘⑨,多作自能見之。”
此公以其嘗試者告人,故尤有味。 [註釋]①本文選自宋人蘇軾《東坡誌林》。
②頃歲:年初 ③歐陽文忠公:指歐陽修,文忠是其謚號,公是尊稱 ④乘間:乘機 ⑤術:方法 ⑥工:擅長 ⑦至者:成功的事 ⑧疵病:毛病 ⑨指摘:指出過錯。 [譯文]某年初,孫莘老結識了歐陽修,曾乘機拿寫文章的事向他請教。
歐陽修說:“沒有別的方法,只有勤奮讀書並經常寫文章,自然會有長進;但是世上壹般人的毛病是練筆的機會很少,還懶於讀書,而且壹篇文章寫好後,馬上要求它超過別人,像這樣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點也用不著別人指出來,自己多練筆就能發現了。”
歐陽修把他寫文章的經驗告訴別人,所以(我認為)特別有意義。 [簡析]勤讀書,多作文,才能提高文章的質量,此外別無蹊徑。
文學大家蘇東坡,才華絕世,飲譽古今,猶能這樣重視別人的成功經驗,並引為良訓,足見他治學的嚴謹、刻苦。由此,它給了我們—個很大的教益:文章的好壞與讀書的勤懶、練筆的多少,有著密切聯系。
原文:陸友仁蘇子美豪放不羈,好飲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讀書,以壹鬥為率。
公深以為疑,使子弟密覘之。聞子美讀《漢書·張良傳》,至"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車,遽撫掌曰:“惜乎!擊之不中。”
遂滿飲壹大白。又讀,至"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於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又撫案曰:“君臣相遇,其難如此。”復舉壹大白。
公聞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壹鬥不為多也。” 譯文:蘇子美為人豪放不羈,喜歡飲酒。
他在嶽父杜祁公的家裏時,每天讀書,(他邊讀邊飲酒,)以喝完壹鬥為限度。杜祁公(對此)深感懷疑,就派家中年輕的晚輩去偷偷察看他。
正聽到子美在讀《漢書?張良傳》,(當他)讀到張良與刺客偷襲行刺秦始皇,刺客拋出的大鐵椎只砸在秦始皇的副車上(這壹段)時。他突然拍手說:“可惜呀!沒有打中。”
於是滿滿喝了壹大杯酒。又讀到張良說:“自從我在下邳起義後與皇上在陳留相遇,這是天將我送給陛下呀。”
(蘇子美)又拍桌子說:“君臣相遇,竟如此艱難呀。”又喝下壹大杯(酒)。
杜祁公聽說後,大笑說:“有這樣的下酒物,壹鬥不算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