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步的筆順怎麽寫筆畫

步的筆順怎麽寫筆畫

步的筆順:豎、橫、豎、橫、豎、撇、撇。

1.解釋

走(拼音:zǒu)是漢語壹級通用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擺動兩臂跑步的樣子,下部是腳(“止”)。走的本義是跑、奔跑,引申為趨向、走向,後指步行,現代漢語的“走”相當於古代漢語的“步”。走又由腳步的移動引申為移動、離開、改變等義。

走是漢字部首之壹,編號150。用走作意符的字大多與跑或快走有關。多數是動詞,如:赴、趕、超、越。

2.文字源流

走原為象形字,像壹個人甩開兩臂邁開大步朝前奔跑的樣子,在蔔辭中,“走”有用作本義的,如“庚申貞其令亞走馬”(甲編二八壹O)。西周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增加了“止”(指腳)而成,其結構更突出了人跑的特點。

此外,金文中還有加了“彳”的“走”字。小篆承金文形體而來。但是上部變為“夭”。走字到了隸書後,上面的“夭”訛變為“土”。

走本義是跑的意思,《說文解字》解說道:“走,趨也。”古人認為“徐行曰步,疾行曰趨,陜趨曰走”,可見“走”是跑的意思。例如《韓非子·五蠹》中說:“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其中的“兔走”就是兔子奔跑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上》中所記錄的有關人逃跑的情況:“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3.康熙字典

廣韻子茍切。《集韻》《韻會》《正韻》子口切。竝奏上聲。《說文》:趨也。從夭從止。註:徐鍇曰:走則足屈,故從夭。《五經文字》:今經典相承作走。又《儀禮·士相見禮》:將走。註:走,猶去也。

又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註:走,猶仆也。班固《答賓戲》:走亦不任廁技於彼列。按《漢書·敘傳》:走作仆。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竝則?切。音?。《釋名》:疾趨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經音辨》:趨向曰走。《書·武成》:駿奔走。《孟子》:棄甲曳兵而走。《爾雅·釋宮》:中庭謂之走。註:走,疾趨也。

又與奏同。《詩·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歸趨之也。《釋文》:奏,本亦作走。音同。又《韻補》葉子與切。《左傳·昭七年》:正考父鼎銘:壹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又葉養裏切。音以。《論語讖》:殷惑妲己玉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