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什麽是節縮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什麽是節縮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什麽是節縮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 為使表達簡潔明快、音律和諧或者為達到其他修辭目的而把音節較多的詞語加以精簡或縮合,構成音節較少形式的壹種修辭方式。

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積極修辭中的丙類即“詞語上的辭格”裏,給出的定義是:“節短語言文字,叫做節;縮合語言文字,叫做縮。節縮都是音形上的方便手段,於意義並沒有什麽增減。”從所用語例及分析看,《修辭學發凡》所說的節縮(其中的“節”)包括簡縮中的簡稱和數概。

[例釋] 根據節縮的方式,分為兩小類:

(1)節短:刪節詞語的形式使之簡短。對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節的詞加以節縮的稱為“縮詞”,對短語的音節加以節縮的稱為“縮語”。

例1:切實做好普九工作

例2:目前,海歸是學界壹支活躍力量。

例1中“普九”是短語“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節縮,由8個音節縮為2個,說起來簡潔順口。例2中“海歸”是“海外留學歸國人員”的節縮,“學界”是名詞“學術界”的節縮。該句中的兩例分別由8個、3個音節縮為2個音節,簡練明快。

在語言使用中若壹味追求形式的簡短,可能造成表意含混甚至引人誤解,如,“無鉛汽油”不能節短為“無油”。

(2)縮合:把兩個音節合成壹個,即用壹個合音詞或音節表達兩個單音節詞的意思。

例3:再說也是白費口舌,妳就嫑說了。

例4:坐著不動就汗流不止,更不消說在野外幹體力活了。

例3中“嫑”是“不要”的合音(口語中通常說成biào,但《漢語大字典》中“嫑”的註音為báo),例4中“消”是“需要”的合音,這兩個例子都是把兩個音節縮合成壹個音節,突出了方言或口語色彩,而表達的意義基本不變。

[辨析1] 節縮與藏詞。都會使音節減少,區別是:

藏詞是把人們熟悉的詞語的壹部分(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或者中間部分)省略,而僅用剩余的部分來表達思想情感,省略掉的部分及剩余部分的語音形式都是完整的,例如用“而立”表達“三十(而立)”;而節縮是縮減掉或僅保留詞語各部分的個別音節,壹般不保持各部分的完整,如“普九”是只保留“普及”第壹個音節和“九年義務制教育”的第壹個音節。

[辨析2] 節縮與割裂。見“割裂”條。

[辨析3] 節縮與簡縮。見“簡縮”條。

[辨析4] 節縮與緊縮。都是壓縮詞語音節數量的方式,區別是:

所指範圍不同,緊縮所指的修辭現象範圍比節縮大,緊縮除節縮外,還包括藏詞、數概等修辭現象。有的著作不分節縮和緊縮,例如楊春霖、劉帆主編《漢語修辭藝術大辭典》。

[辨析5] 節縮與省略。見“省略”條。

[辨析6] 節縮與合音詞。區別是:

節縮中的縮合是故意把兩個音合成壹個,構成壹個合音詞或音節,帶有修辭效果;作為詞匯現象的合音詞已約定俗成,如“甭”,不具有什麽特別的修辭色彩了。如果節短的詞語成為習用的常規詞語形式時,也不再看作修辭方式了,例如“博導”(博士生導師)、“滄桑”(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