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誤怎麽寫:點、橫折提、豎、橫折、橫、橫、橫、撇、捺
誤,漢語常用字(壹級字),讀作wù,最早見於篆文。本義是錯誤、耽誤、妨害;引申義有因自己做錯而使受損害、無意而有害於人等。
吳,既是聲旁也是形旁,是“娛”本字,表示遊戲。誤,金文(言,說)+(吳,即“娛”,遊戲),表示為制造娛樂而戲言。篆文承續金文字形。
俗體楷書誤將正體楷書字形中的“夨”(夭,側首搖擺的人)寫成“天”。《漢字簡化方案》中的簡體楷書“誤”,依據類推簡化規則,將正體楷書字形中的“言”簡化成“訁”。
康熙字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從五故切。音寤。《說文》:謬也。《書·立政》:其勿誤於庶獄庶慎。傳:誤,失也。
《禮·聘義》:使者聘而誤,主君弗親饗食也。註:誤,謂禮節錯誤也。《前漢·張耳傳》:君何言之誤。《吳誌·周瑜傳》:瑜精音樂,雖三爵後,其閑缺誤,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郞顧。
又《字林》:通作悞。惑也。《荀子·正論篇》:是特奸人之誤於亂說,以欺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