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的拼音:[fú]。
基本釋義:
見〖匍匐〗。
康熙字典:
子集下勹部。
匐·康熙筆畫:11·部外筆畫:9。
又盡力奔趨往也。《詩·邶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箋》盡力也。
又作服。《史記·範雎傳》膝行蒲服。《前漢·霍光傳》扶服叩頭。
又作伏。《前漢·韓信傳》俛出袴下,蒲伏。
據考證:〔《詩·邶風》匍匐救之。《箋》盡方也。〕謹照原文方改力。
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九勹部匐。
伏地也。從勹畐聲。蒲北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註』。
造句:
1.濃煙猛於虎,逃生需匍匐。
2.貓悄悄地匍匐奔向老鼠。
3.匍匐的貓兒——擡頭看著。
4.遇火災,匍匐行,濕手帕,捂口鼻。
5.鞠躬曲背匍匐筆挺騰躍。
6.我在季節深處,匍匐仰望。
7.身體在匍匐,靈魂在飄蕩。
8.看著匍匐在自己腳下的。
9.觀察了匍匐翦股穎的結實特性。
10.鈴蘭為根狀莖匍匐並具分枝。
11.火場逃生有妙計,捂鼻匍匐披濕衣
12.火災突起心莫急,捂鼻匍匐披濕衣。
13.那壹年,磕長頭匍匐在山麓。